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浅析

金融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浅析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开创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新道路,它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个性的结合和统一,它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相联系,与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通过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外部董事占多数并建立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内控制度等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提高国有资本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应对措施

一、引言

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决定了中国国有经济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上缴利税、国家财政收入总额中占据绝大多数份额。本文着重针对企业的金融风险,如何防范、应对及化解进行探讨,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反复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驱动、稳定增长、实现高效益的发展,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从宏观形势分析来看,我国企业发展仍处于并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伴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弯道超车带来了宝贵的机遇。风险与机遇并存。

二、风险及金融风险的定义

1.风险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31000对风险的界定为: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将企业风险定义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它是我国第一个权威性的风险管理框架,标志着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风险一般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2.金融风险的界定:金融风险指与金融有关的风险,不仅存在于金融机构,还包含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等,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的客观性是由客观事物自身产生的,不以人的喜好而独立存在,金融风险的主观性是指人们由于主观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具有叠加性和累积性,如果多种风险因素交叉在一起相互影响在同一时点产生协同效应则将风险放大,如果风险效应不断放大则积累到临界点将发生风险质的爆发,产生损失。

三、国有全资或控股企业最显著特征

国资委(各级)作为出资者和监管者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一般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专职)、党委副书记兼总经理、纪委副书记都是由出资人任命,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处理好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方面,避免党委(党组)直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指挥中心。较多通过行政式、拼盘式重组整合而成的企业集团,如何在1+1=2的基础上,获得1+1>2的集团效应,是国有企业不可忽视的首要管理课题。部分国有企业人才迭代较为保守,集团产业发展思路不明确,管控能力跟不上发展需要,产业发展状态不均衡,转型升级缓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经营现金流量持续下滑,极易成为金融风险频的隐忧。

四、企业金融风险特征

第一,金融风险伴随着金融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外部环境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导火线,比如大多数国家对于外国企业对本国投资领域进行限制,有些国家会进行外汇管制等规定,会使企业陷入资金被冻结的局面;存在金融交易受到相关国家法律的限制,法律风险在所难免;第二,金融风险的控制角度看,具有突发性和难以控制的特征。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带来的市场波动导致的企业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预防很关键,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只能选择履行合约(违约损失更大)。第三,企业在对外投融资过程中,可能因定岗定编定员或者行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匹配性导致内部机制设计不科学,业务环节或流程不健全,以及持续改进过程内控措施不完备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五、金融风险管理

定义:金融风险管理是管理主体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量化、风险预警等风险分析活动,进行规划、控制、监督来实现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全过程。金融风险管理包括顶层设计层面、技术工作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系统的搭建。金融风险管理顶层设计层面主要指法人治理结构。此前,国务院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该办法针对所有层级国有企业,明确了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职责定位,并提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全资公司应当明确由出资人机构或相关股东推荐派出的外部董事人数超过董事会全体成员的半数。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层面基本流程:包括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流程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系统指围绕风险管理策略目标,针对企业战略、投融资、财务、内部审计等各项重要业务及其管理,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通过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制定并执行的规章制度、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应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过程管控,加强对经营环境变化的监测及趋势研判。

六、金融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国资委要认真厘清“应建”标准,抓紧督促应建未建的企业建立董事会,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加快推进外部董事建设,积极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评估预判,切实防范和应对好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金融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把防范债务风险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有利于推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对潜在的可能产生金融风险环节控制和管理,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发生。金融风险管理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层对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过程,为企业总体目标服务。国企金融风险管理可以设立三道防线: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职能管理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并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频率。持续深化国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的“指挥棒”作用,全力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员绩效考核等工作,重点把握任期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契约目标的科学性、挑战性,薪酬兑现的强激励、硬约束,管理人员获得相应的收益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把经理层、科技人员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优化股权结构,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将有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治理结构、发展潜力、管理思维和操作方法上表现出巨大的示范效应。其主体的存在和运行方式表现为收购、兼并等形式。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结构、多功能的手段,以及相互融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造多赢的特点。

七、结语

通过企业改革改制、治理结构、转换机制、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加管理的科学性,使企业的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做到风险防控,为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M].北京:2006.

[2]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国资发改革规【2020】86号)[M].北京:2020.

[3]李丰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

作者:贺梁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