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种子生产基地现状调查及技术管理措施

种子生产基地现状调查及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国以农为基,农以种为天”,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种子质量的优劣则直接决定了农业的健康发展。作为集中培育优良种子的专门场地,种子生产基地内规范统一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为高质量种子的生产与繁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以南召县种子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种子生产基地存在的技术及管理上的问题,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旨在为南召县种子生产基地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建议,提高基地种子培育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南召县;制种基地;现状;整改措施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2000年我国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并在2018年对其进行了修订。种子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给种子生产基地的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品种的产生不仅需要与种子最佳生长环境相适宜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栽种方案,同时种子的生产还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这都是现代农业体系下种子生产基地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

1南召县农业特点及种子生产基地现状

1.1南召县农业特点

南召县是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下属县,全县共拥有耕地面积46.7万亩,平均每人占有耕地面积达0.74亩。全县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红薯为主,其常年播种面积达到了55万亩。另外,南召县还种植了花生、蔬菜、芝麻、油菜及大豆等经济作物。农业在南召县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保证粮食以及经济作物的稳产丰收,如何培育高品质的作物种子、建设规范化种子生产的技术管理标准是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技术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

1.2种子生产基地现状

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种子繁育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但是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种子生产基地的生产与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种子繁育田选址不科学以及种子培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技术人员单纯依靠经验进行育种,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过程中管理脱节,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从而造成培育出来的种子纯度不达标,质量也难以保证。

2种子生产基地技术管理整改措施

2.1制定制种技术统一标准

目前各地种子生产基地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基地生产出来的种子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只有规范制种程序,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作为种子生产基地的操作标准,才能有效改善目前状况。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种子所适用的管理技术也不一样,基地技术人员应在遵守国家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框架下,充分考虑种子的差异性,针对原原种、原种、亲本种子和杂交种子的培育特性制定专门的技术管理方案。另外,同一种子不同阶段的培育过程,例如隔离区的安排以及去杂去雄等环节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也不尽相同。针对以上的情况,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

2.2严格遵循标准制种流程

一般情况下,常规的育种流程涉及到三类种子、两代种子培育,先利用原原种生产出原种(即第一代培育),再通过原种培育出目标生产用种(即第二代培育)。其中原原种又被叫做超级原种,是所有种子最初始的种子源头,品种纯度为100%,它是由农业育种专家培育而成的具备十分稳定遗传特性的品种。由原原种培育成的原种,其纯度可以达到99.9%。以上两类种子均为繁殖用种。而生产用种则是由原种直接繁育出来的种子,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栽种。由于种子的迭代培育过程会降低种子的纯度,因此,常规的制种必须遵守上述的标准制种程序,选择繁育用种进行培育,这样才能使生产用种的纯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3 关注种子培育过程的每一环节

种子繁育田是繁育用种生产的基础,在培育生产用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培育工作之前,要对繁育田进行科学选址,选址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地块平整、光照和温度适宜、土壤肥沃,并且方便灌溉,这样的地块能保证种子具备理想的饱满度;育种地块之间应联片集中,不宜太过分散,并且靠近道路,交通便利,方便地块整体管理,便于随时随地掌握种子培育进度和效果。播种原原种或者原种时需要注意:严格甄别、区分不同种类的种子,不得出现种子掺杂播种的情况;不同种子的播种区域要按照标准距离进行隔离,以免因距离过近而出现不同种类植株互相授粉,从而发生生物学混杂的情况。自花授粉作物品种之间的间隔距离分别为,原种200~500米,良种100~300米。异花授粉作物分别为,原种1000~2000米,良种500~1000米。常异花授粉作物分别为,原种500米,良种300~400米。另外,培育过程中可采用精量或者半精量播种技术(如采用单粒点播或者或单株栽插形式)、剥蘖移栽(适用于小麦、水稻等具有分蘖习性的作物)或者营养繁殖(如多级多次育苗、侧枝扦插、休眠芽再生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等)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种子的繁殖系数。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使用。杂交种培育种子注意事项:不同性状种子地块之间保持安全距离;要熟悉父母本植株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以保持父母本花期的同步;播种时切勿混淆父母本,不能漏播、错播、滥播,要控制好父母本播种行数的比例;对父母本植株进行去劣去雄,确保植株质量;可采用人工干涉调整父母本花期,例如施加肥料、掐掉早开花以及修剪枝条等方法;对母本进行去雄操作,包括去除雌雄异株体中的雄株、去掉雌雄同株异花体上的雄花、去掉雌雄同株同花体中的雄蕊;母本植株的最佳授粉时间控制在上午8~11时。

2.4落实种子生产基地管理机制

2.4.1 实施合理的种子田管理方案  为保证种子生产基地各项技术流程能够高效、严格执行,建议制定奖惩分明的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与处罚。在杂交育种过程,要通过定期定时对每块地块进行抽检与监督,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育种过程出现偏差。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去杂去雄阶段要安排专门的人手,在苗期至花期前组织2~3次去杂去雄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进行复检,以确保杂株和雄株被清除干净。开花阶段要强化去杂去雄处理,必要时可采用地块承包制的方式,将地块分配给特定的人员管理,制定相应的达标标准对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奖惩。授粉完毕后需要尽快拔除父本,按照规定时间内是否拔除父本以及父本是否拔除干净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另外,在种子脱粒之前,需要对种子纯度进行检验,若种子中包含的杂粒过多,则对种子进行降级、报废以及罚款等措施。其他技术指标也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标准,不允许出现管理不到位、制度混乱的情况。

2.4.2 提高制种人员专业水平  要想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也很重要,从管理者到技术人员再到整个生产参与者,只有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责任意识提高了,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各项操作规范。因此,建议基地在农闲期间定期组织专门的技能培训,对基地的技术骨干可组织必要的观摩学习,加强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农忙时可请农业专家亲自到育种基地进行现场指导与教学,从而提高制种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品质良好的种子是农业丰收的根本,只有从源头做起,控制好制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生产出质量过关、品种优良的种子。因此,各地的种子生产基地务必要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生产基地的技术管理水平,因种制宜,为种子提供最合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种子,满足农业种植的需求。

作者:周勇 单位:河南省南召县种子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