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改革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前景和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构建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认识到教育中的不足和薄弱之处,从而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和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研究

只有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才的需求,才能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构建出完善的评价体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点,进行有特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工作管理,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教育工作的基本点,有效保障教育活动的实施和进步,才能有效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三教改革、优化教学设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人,由于招生生源层次不同,如何分层次的进行教学评价是对高职院校更大的考验。

一、构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应该重视的地方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时,始终呈现出“评价体系不能系统化、教学管理机制不能合理管控、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思想和内容相对落后”等特点,教师不能在评价以后得到实质性意见和建议,和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一直以学生的知识学识为主要的评价制度,忽视教师在教育中的职能作用和学生的文化基础,始终呈现出“惟知识”的质量观。这种评价方式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型评价机制的发展,阻碍教师教学水平、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当前教育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让学生掌握到专业的技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转变评价方式,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以社会发展和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高职教育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将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科技进步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作为教育评价的最终方式。

(二)科学地评价机制的建立保证和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下的重要工作要求,也是改革进行的必要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评价机制建立的同时,要重视国际培养经验和社会发展趋向,结合社会生产实践,提高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进行科学地评价机制的建立同时,要始终保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基本观念,建设与改革同期进行,摆脱“传统的理论家”的特点而向着“现代的实践家”迈进,构建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和特点的新型评价方式。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构建全面的带有特色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又要考虑到评价机构与人员、教学评价制度确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素质和就业融合等四个方面,严格对教师行为进行管制,才能保障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正常实施。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活动之一,在进行教育工作的同时,要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切实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保持教育评价机制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现今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评价主体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育的主体始终表现在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督查人员等五个部分。学校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主要机构,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独立和独特的教育性质的特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教育的开展具有独立性。在对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同时,不仅要对教师和学生产生规划和管理,更要对学校本身的教育资源、教学体质、评价机制、奖励机制等作出合理规划和建设,提升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完善评价机制的真是程度。在对督查人员进行评价的同时,要重视到其建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督查人员的评价标准也可借鉴与学校的管理中,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使其更加健全。

(二)评价客体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客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实训管理人员等三个部分,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直接反映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弱点,通过统筹教师与实训管理人员的部分,能够充分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评价体系反映出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实践部分的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决定着当前阶段的教学质量。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技术,更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实践评价,对教师、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够准确认识和意识到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针对教学失误进行调整。

(三)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是一个抽象概念,也是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交叉项。它既表现在评价主体的方面,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资源、教育内容、课堂模式、组织形式等,又表现在客体方面,表现在学生道德修养、文学素质、创新能力、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岗位定义、专业素养等。其中,在职业道德方面,又包含了学生的精神品质、人格特点、观念意识等,专业能力又包括创新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判断分析能力等。在评价内容方面,具有不确定等特点,随着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而完善,始终表现出“发展性”的特点,根据需求进行取舍。通过评价内容的确立,能够让评价体质更加规范,提升评价的透明化,保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提供规范制度的保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要保障各种规范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保持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保障,又是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保证和保持素质教育的稳定开展,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教育要始终以人为本,因此,评价知识要始终围绕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进行,实现主客体角色的互换和互评,保持工作的透明化,接受学生监督、社会评价、学校管理,形成全面地评价模式和方式,保持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文宏.岗课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9):225-227.

[2]杨同前.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86-87.

作者:曹海锋 李树文 单位:山西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