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与对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与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无论是金融领域还是实体经济领域,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但近些年来,资本和经济的虚拟化正在慢慢演变成一种趋势,金融“脱实向虚”问题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分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实体经济

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2012年以来,历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无不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在讲话中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可见,国家层面已经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其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二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效果逐步显现。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金融与经济密不可分,金融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实体经济的长足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只有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具备长远发展的根基和动力。由此可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根本方向,也是实体经济取得长远发展的内在需求。最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准确应对“新常态”下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和金融等各个领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虽然经济发展增速平稳,整体发展形势向好,但在增速换挡器、改革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各种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矛盾依然存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线和方针,是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实施效果的必然要求。

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增长速度和成就令人刮目。随着“新常态”的到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绩效初步显现,但与此同时,结构调整的阵痛也随之而来。金融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缓解改革阵痛,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就目前情况看来,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2.1存在“脱实向虚”倾向

随着金融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资源面临的市场更为广阔,追逐更高收益是资本的本质决定的,伴随着虚拟经济的日渐繁荣,金融资源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配的结果。以2016年为例,我国来源于非金融企业部门等实体经济体的资金达到14万亿元,运用于非金融企业的资金仅8万亿元。反之,来源于金融企业等经济主体的资金31万亿元,运用的资金反而高达32万亿元。由此可见,实体经济贡献了资本市场上31%的资金来源,却仅仅占用了20%。

2.2金融供给结构失衡

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结构看来,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衡现象,集中表现为支持地域失衡和支持对象失衡。首先,是地域失衡。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巨大。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可得的金融资源远远高于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次,我国金融服务供给的层次性也十分分明,无论是金融机构数量和类别,还是金融供给的规模,都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此外,对于农业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也仍显不足。最后,是金融资本来源构成的失衡。按照资本取得的来源划分,企业等经济主体取得金融资本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就目前情况而言,以银行为典型中介的间接融资是企业取得融资的主要手段,而借以获得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不充分。一方面,资本市场容量有限,企业上市融资需要达到严格的上市要求并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周期长、成本高,只有具备相当规模的企业才能获得上市资格,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实力有限,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债券的发行的门槛很高,难度很大,需要满足很多限制性条件,例如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抵押担保等。直接融资手段的缺失导致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弱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

2.3金融创新乏力

一是制度创新滞后。以国有大型银行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其服务理念仍然停留在相对陈旧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上,例如“总—分—支”的管理链条延长了金融服务的取得时间,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二是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不够。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能跟上市场环境变化的步伐,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品类少,产品供给不能完全适应客户需求。

3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3.1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基调,形成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的良好业态

一要正本清源,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业各个领域工作的根本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杜绝金融资源过度流向虚拟经济而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挤出”,防止金融资源避实、脱实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二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找准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认准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点,不断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三要凝心聚力,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引导和鼓励金融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2优化支持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金融资源更为明显,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首先要提高有限的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将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按照“木桶原理”,补齐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短板,带动实体经济更为科学、均衡的发展。一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部署和产业发展政策,统筹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围绕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和战略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入“西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战略,突出为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金融支持。二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草根金融”发展,不断优化小微企业营商环境,提高“三农”金融服务可得性,提高对小微企业、农民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质量。三要完善资本市场,拓宽金融服务渠道。目前过度依靠银行信贷融资的局面不利于企业融资成本控制和资产增值能力的提高,急需通过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功能,带动经济实体优化融资结构,通过资本市场开展股权、债权融资等,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形式满足发展需求。

3.3加强金融创新,助推实体经济升级和发展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实现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创新营销与经营理念,健全内部创新机制,打破固有的、陈旧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机构,要适当下放管理和审批权限,缩短管理链条,释放更多的服务潜能,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二是注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增强金融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在对实体经济领域的金融需求开展精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现有产品内容,突出金融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创新型信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保险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强化保险保障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险产品和更为丰富的保险服务,证券行业要以创新为依托,加速推广可以惠及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同功,刘江薇.新时期中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J].区域经济评论,2018(3).

[2]陆岷峰.金融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J].财经科学,2013(6).

[3]吴先满,蒋招乙.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障碍与突破[J].唯实,2017(6).

作者:蒲红 单位:阜新市转型升级(突破辽西北战略)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