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长远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然后从多元教学、高效听课、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论述了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高考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考出理想成绩,学校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致力于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方法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及课堂氛围、课堂容量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成效,但从根本上来说,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体是学生。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自学,任何知识都要靠学生主动获取。高中物理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高度参与学习活动,删繁就简、去芜存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循其本,将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全面、深入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实事求是,以便有针对性地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

(一)听课效率较低

有学生抱怨,进入高中之后,感觉与教师“没法相处”。为什么与教师“没法相处”?因为进入高中,学习的广度、深度大幅度增加,教学节奏比较快,且课堂上穿插并存的知识要点非常多,往往前一句还在对着题目“咬文嚼字”,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后一句就直接跳跃到思想方法的应用上,课堂上的跨距、切换频繁出现,比比皆是。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学生如果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或者不适应课堂节奏,自然就会在物理课堂上如堕雾中,不明所以。如此,学生一堂课下来收获甚少,心中存在的疑惑没有解决,反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听课的挫败感大于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就会随之下降。快节奏、触发式的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的常态,而作为学生,要学会调节自我以适应教师、适应课堂,结合自己的情况巧妙参与课堂[1]。不可否认,有的学生不会听课,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很低。是学生在课堂上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吗?不完全是。因为有的学生全程投入,认真听讲,但听课效率依然不高,究其根源,是学生没有掌握课堂学习的要领,不得其法。

(二)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识点车载斗量、恒河沙数,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客观上无法将所有知识点一一展开,做到无差别、全方位“覆盖”。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重点是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稍微难一点的内容虽然也会涉及,但数量不多。比如,如果高中物理的知识要点有100个,其中基础知识占了60个,剩下40个就是复杂而抽象的难点。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教师能为学生讲清楚、讲明白50个基础知识,分析20个难点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而那些课堂上没有讲全、讲透、讲深入的知识要点,就需要学生在课后行动起来,查缺补漏,解疑释惑,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形成属于个人的物理知识体系[2]。然而很多学生依赖心理过重,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到的内容就置之不理,对于没有反复强调的地方就一笔带过。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常浅尝辄止,留待教师解答。

二、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教学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要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拓展其物理学习视角。关于教学方法,常见的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如何选用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主题的把控,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了解。而实施多元教学,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让物理课堂更加立体、丰富、多样,避免带给学生“审美疲劳”,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3]。1.演示教学法。物理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任何应用物理成果的产出,都是以实验为依托、载体、准绳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大部分教学主题都适合于开展实验教学,其中演示实验凭借其便捷、直观的优点,能够直接带给学生视觉、触觉上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一般来说,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会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演示性实验,而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在教学的互动、巩固、留白等环节,都可以灵活开展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法的应用,将静态的课堂动态化,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开小差、讲小话、昏昏欲睡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麦克斯韦曾经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获得所验证的结果[4]。因此,演示实验要从小、从简、从实,即实验器材要简单,基本上是学生常见的物品;实验步骤要简单,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实验效果要明显,让学生一目了然。演示实验还应突显趣味性,能够颠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魔桶实验”“试管学游泳”“弹簧翻跟斗”等。2.探究教学法。高中物理课堂采用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为学生呈现、展示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总结方法与规律。探究教学法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削弱学生的依赖思想,将“要我学”的消极学习态度转变为“我要学”“我来学”的积极状态。探究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意义重大。传统的物理课堂中,对于教学主题,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以及寻找答案的方法,而对问题鲜有涉及[5]。殊不知,“问题驱动探究,答案终止思考”,学生有了答案,自然就不会过多思考问题,也就是在物理学习中会“走捷径”。学习中的捷径不是不可以走,但是捷径走得太多,学生就容易产生“速成”思想,如面对一个题目,只想寻找最优化的解题套路,并将解题套路背诵下来,以期在考试中轻松获得高分。有的学生则认为物理原理前人已经探究过,自己不必费力研究,只要记住结果就可以。然而新高考改革大背景下,考试内容和考查重点有了很大的改变,解题套路不再有可行性,失去了用武之地。即学生如果不进行探究性学习,只知道结果,根本做不到执果索因、推陈出新,自然就不能很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6]。3.信息技术教学法。毋庸置疑,高考是公平的,学生在考场内面对同一份试卷,然而高考也是“不公平”的,主要表现为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当然,教育表现出“内卷”“火急火燎”的现象,是教育、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但这也不得不让教育者反思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全面性和时代性[7]。社会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以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让学生面对未知的明天,显然是不明智、不合理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其一,通过信息技术“能变会动”“声色一体”的优势,将物理课程中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加以分解,化曲为直,以便于学生理解消化[8]。比如,在教学“反冲运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我国“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的视频。火箭腾空而起,尾翼喷射大量热气流,在力的反作用下,产生向上的推力。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可从侧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一举两得。又如,在教学“重力势能”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三峡水电站运行的视频。喷涌而出的水流,巍峨壮观的三峡大坝,这样直观的视觉体验,对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主题非常有利。其二,搭乘互联网高速列车,借助其丰富的资源,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者是对教材进行横纵向的挖掘、拓展。其三,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扩大物理学习的范围。学好物理,不仅需要认真听课,勤于思考和探究,还需要尝试面对网络上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学会从网络上搜集、甄别、整理高价值的信息,用于丰富个人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要通过网络锻炼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在信息不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9]。4.身份互换教学法。身份互换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应用得较多,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将其独立出来,仅仅是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然而身份互换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十分重要。身份互换,即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沉默与后退,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讲课”,而教师则可以从旁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来讲课,难度较大,因此可以转换思路,让学生讲题。物理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章节都会对应若干的题目,由易而难,分别是基础题、综合题、挑战题。在课堂教学中的随堂练习中,教师应该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题,或者在复习课上,完全由学生讲题。学生学习了知识,检验学习成果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就是解题。解题分为四个层次,即懂、会、熟、教。“懂”指的是在面对一道具体的物理题时,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厘清次序、梳理要点,且在翻看解析时,能够看得明白,在理解上没有障碍。“懂”是解题的第一层次,表明学生能够接受,但并不表示学生会做题。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懂”而不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结果是学生在座位上能够大声说出答案,但考试时却漏洞百出。“会”的标准是能够输出,即在面对题目时,能够随时随地准确、完整地写出解析过程并计算出答案。解题达到这一层次的学生,物理学习比较踏实、严谨。“熟”指的是熟练,即面对题目时能快速找到思路,快速分析,快速计算出结果。考试有时间限制,解题没有速度,白白丢分,就会留下遗憾。很多学生在阶段性考试中叫苦不迭,原因是自己能做的题目没有时间解答,对此,其却没有吸取教训,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教”是指在熟练的基础上,可以返回题目中,从中提炼概念定义和考点要点,以简单的语言教给其他不会的同学,并让对方能够听懂。通过开展身份互换教学,让学生讲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综合把控能力。学生将自己懂了且熟悉的题目教给同学,自己也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即听者固然受益,而教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10]。身份互换教学法与费曼学习技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注重从自我出发来检验自我。身份互换教学与合作学习也有重叠之处,提倡分享交流、互通有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效听课

课堂是高中学生开展物理学习的重要节点,至关重要,而高效听课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梳理要点,完善物理学习的知识结构,并为课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关于听课效率,不同的教师、学生感受不一,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一个班级中,物理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对听课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其观点完全对立。但是整体来说,高效地参与课堂,要做到“会听”“会想”“会问”三点。1.会听。“视思明,听思聪。”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倾听教师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对物理原理的分析、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对难点部分的解答。一堂物理课中,教学主题大致能分为直接主题、间接主题。直接主题中心明确,线索清晰,重点、难点和疑惑点一目了然,大部分学生对应教材加以标注,可确保听课效率。而关于间接主题,由于其具有隐蔽性、交融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讲解时,不可避免地会带给学生“紊乱”的感觉,而学生之所以听不懂课,也常常是因为知识点过于零散,彼此之间没有关联性,从而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学习感受。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师生互动的形式,为学生重新梳理学习思路,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了解其对问题的想法。在倾听同学发言和想法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另外,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能够带给学生启发,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使分散而不连贯及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易于消化[11]。2.会想。“学而不思则罔。”高中物理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要高效地参与课堂,需要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深入思考。没有思维活动,不开动大脑听课,只会流于形式。关于课堂上的思考,学生可从以下四点着手。一是要做到随听随想,切忌盲目自大,对同学的观点和见解不屑一顾。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和闪光点往往潜藏在不起眼的问答中,而学生如果忽略了这些,听课效率自然不高。二是要做到追根究底地思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有些知识,如果一时想不到、想不通,学生可以及时标注或记录下来,课后问教师或同学。关于记录,课堂上有诸多的要点需要记录,但要注意记录的方式方法,即不要埋头不停抄写,不要记自己已知的内容,而是要记教师讲述的重点和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且以速写的方式记下关键词、关键句。三是要做到联想发散,即思考问题时,将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场景、现象等结合起来,以便内化知识,加深印象。四是要具有批评精神,同学的见解有可取之处,但未必完全正确,故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12]。3.会问。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一知半解状态下的自我满足。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只懂了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似是而非。在学生的认知中,对于模糊的部分,自以为能够在课后自行梳理通畅,然而在课后或是没有及时复习,因为记忆遗漏、偏差,导致模糊之处成为疑难问题;或是在脱离了课堂上的氛围后,知识点之间缺乏铺设与衔接,导致完全失去了思路,似是而非的问题就变得毫无头绪。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很大原因是对一些知识点的了解似是而非,进而增大了学习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诚布公,对疑惑、模糊的地方要深追到底,不要为学习留下“隐患”。在提问时,学生还时常出现“言非所欲”的情况,即学生表达出来的问题,只是学生表达而出的内容,而并非学生真正想问的问题。关于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在提问前要学会打腹稿,或者是将问题以关键词的形式书写出来,理顺思路,突出重点;提问时不慌不忙,控制好语速,让人一听即明,避免在理解上产生偏差。此外,除了向教师提问,学生还可以向同学提问,因为生生互动是拓展课堂的有效渠道,对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取长补短大有裨益。

(三)自主学习

相较之前的高考,新高考更加灵活、多变,考核内容也更加侧重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而不是死记硬背地套用公式。换言之,即便对物理公式烂熟于胸,但如果不了解题意,不能自主分析问题,物理公式该如何运用、运用在何处,学生也必然是一头雾水。因此,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授人以渔”放在首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分享、交流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无定法,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细节就会千差万别,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自主学习,都要确保有序性,即确保自主学习在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有序。1.时间维度上的有序性。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因此高中学生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高考看似离学生很远,学生学习时间充沛,但除去每日衣食住行所需的时间,除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所需的时间,真正用于物理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在有限的时间内,物理学习的体量却非常庞大,如阅读、思考、交流、解题、做实验等都需要时间,一个物理题的融会贯通有可能花费1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而即便在学习中,“人在心不在”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时间都在学生发呆、焦虑、犹豫中悄悄流逝。状态不好、心情不佳的时候,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是在间接浪费学习时间。因此,学生要紧迫起来,要有时间上的危机感,将学习计划、目标与时间对应起来。学生要以时间为轴线,制定每周的学习任务。关于学习任务,切忌脱离实际,如有的学生一股脑列出了大量的任务清单,根本不能完成。同时,学生制定学习任务时要从小处、从细节入手,与自己的情况相互照应。2.空间维度上的有序性。实验室、教室、树荫下、学校宿舍、家里卧室等,都是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应固化学习场所,也不应无限放大学习空间。固化学习场所指只在一个地方学习,如只能在教室内学习,一离开教室,学习状态不复存在,学习戛然而止,这就极大限制了学习的持续性。因此,学生要做到“狡兔三窟”,选择3~5个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让身处其间的自己能够快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学习。事实上,对于课堂上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全力以赴,而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后也会尽可能回避无效社交,寻找安静处学习,正是因为课后的学习,拉开了其与同学的差距。同理,不应无限放大学习空间,如在食堂吃饭、在操场锻炼、在回家路上、在床上休息时依然想着学习、思考着题目,一心二用甚至多用,导致休息不好、营养不足,这也不利于学习的深入。3.逻辑维度上的有序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内心很慌,也很忙,手不释卷,埋头苦学,然而学习徒有其表,没有实质。比如,有的知识点已经复习了十次百次,而有的却从未涉足;简单的题目、类似的题目解答了一遍又一遍,而难度大的、复杂程度高的题目则选择性回避;教师指出更改的地方不予理会,完全照着自己的想法执行。这样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层次性,一到考试时,前后不能衔接、左右不能互通,成绩自然就不理想。另外,只顾学而不反思,学生容易陷入自我麻痹的状态,这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要学会区分、学会取舍、学会反思。具体而言,一是要学会梳理主次,以基础知识为主,如果能力达不到解答难题的地步,就选择性放弃。二是要开放心胸,“闻过则喜”,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教师或同学的建议未必与自己的情况完全符合,但别人提出的建议,往往映射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当局者迷”。三是要学会借鉴,即学习同学身上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

三、结语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习不仅是一个建构意义层面的心理过程,即“知道”,还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包括“行为”“求知”“问题”“资源”等。要想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实施多元化教学,以引导学生高效参与课堂,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作者:王彦彬 单位:郑州航空港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