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多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摘要:目前高职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存在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指标不够完善、评价程序不够合理及评价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健全完善多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多维确定评价主体、多维设立评价指标、多维选择评价对象、多维考虑评价安排、多维利用好评价结果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现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1.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影响评价准确性

在现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中,一些高职医学院校主要采用学生网上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这种评价模式是把双刃剑,虽然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提升,但也存在明显弊端。一方面,单一的学生评价往往和教师的绩效津贴直接联系在一起,容易造成教师为了绩效津贴,一味地去迎合学生喜欢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课后作业的轻松,而不注重课堂本身的讲授质量和内容。另一方面,只依靠学生这一单一主体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不具备完全地客观性,学生只会站在自身角度和个人喜好来评价老师课堂教学。同时,由于受知识积累和阅历的局限,在一定时间段内,学生无法清晰深入地认识所有科目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总之,单一的评价主体不利于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评价指标不够完善,影响评价科学性

具体有三个方面表现:一是评价指标设置不够全面,一些院校往往侧重于针对教师“怎么教”来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是否学懂弄通”的评价关注较少,评价没有涵盖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要素、全过程,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就有失完整性、真实性。二是评价指标权重不够合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应该是评价指标中核心内容,但部分院校评价指标中科研课题、论文、教材、项目建设等却占据相当比重,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三是评价指标内容不够具体,存在抽象化、概念化,考核结果比较难以具体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不科学,不仅影响了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衡量,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改进提升的方向。

3.评价程序不够合理,影响评价客观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启动环节信息过早公开,如听评课安排学期初即公布,教师为这节课做足充分的准备,这种评价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现场教学水平。二是评价实施环节没有健全回避制度,尤其是在同系、同教研室中进行评价,由于同事关系,碍于情面,往往出现教师彼此打分普遍偏高、打感情分现象。三是评价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如学生评教往往安排于学期末、课程考试前进行,由于学生担心评价会影响课程通过,评价结果也有失客观。

4.评价结果运用不足,影响评价实效性

评价结果的转化与运用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环节,而这个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一是评价结果反馈不到位,部分院校只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的评价,而忽视整体教学结果的反馈,或者虽有反馈,只反馈共性问题,忽视教师存在的个性问题,不利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改进。二是评价结果使用不充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没有与教师的奖惩直接挂钩,无法激发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评价的制度功效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二、健全完善多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策探究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综合借鉴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高职医学院校应实行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对象、评价方式多维化,实现个体评与团体评、自评与互评、静态评与动态评相结合,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科学、有效。[1]

1.多维确定评价主体

针对评价主体单一问题,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组织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教师、医学行业企业专家评教等多维度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精准度。[2]实行“四位一体”联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院内同行专家、院外同行专家和教师本身四个方面的评价来评定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生评价方面,学生是课堂的直接受体,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高职院校应继续实施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科学设计评价内容,评教行为不与其学分、成绩挂钩,实行无记名式评价,也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即时评价,学生评价权重建议为15%-30%左右。在同行专家评价方面,结合医学职业院校医教融合需求,同行专家组应由院内同行和医院、药企等一线专家、兄弟院校同行专家共同组成,院内外专家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则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二则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混合轮换制,保证每次听课评课专家组都有院外及院内同行专家一并完成,同行专家评价权重建议为55%-70%左右。在授课教师自评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评有利于不断深化对自己课堂的认识,改进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但考虑教师个人素质水平的差异性,自评所占权重也不宜过大,建议为15%左右。

2.多维设立评价指标

研究设立好评价指标,是科学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要突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多元、立体、具体地设立评价指标。[3]一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既要重视同行专家的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如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认同感,教师是否认真辅导、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是否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教学内容讲解是否清晰;学生能否掌握授课内容,并能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二是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实训课,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方面的评价权重都要突显,降低其他内容比重。三是评价内容要具体化,注意将本学科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细化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3.多维选择评价对象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但在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教师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价对象。对那些公认好评的教师,不需要反复评价,可以减少评教的成本和人力。评教对象的选择应集中在教授以下的任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连续几届评教优胜的教师,可以列为免评对象。教学管理者应注意在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时,集中人力物力在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身上,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和培养意见,聚力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多维考虑评价安排

严谨周到考虑好评价过程中信息公开、人员回避、时间节点等多方面细节的安排。首先,评教具体信息不宜提早公布,可提前一天通知评教专家评教事宜,但不告知评教对象,课前半小时正式通知具体安排,这样保证了教师教学处于正常状态,也保证了评教的公正性。其次,评价实施应实行回避制度,与评价对象关系密切的人员,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的人员,都予以回避,从评价主体上保证评价的真实性。最后,教学管理者需注意评教的时效性,及时回收汇总评教材料,评价结果及时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反馈给教师。

5.多维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目的不是止于工作优劣的鉴定,而在于激励教师改进课堂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导向作用,促进教学发展。[1]教学评价结果反馈是实现教学评价最终目的的重要环节,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形成良好交流互动,能够使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优秀的教师提升自我认同感。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及时对各方面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教对象,并组织对评教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解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评价与课程教学改进互促共进,凸显评价制度的功效。同时,要把评价最终结果与教师奖惩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导向奖惩机制,如评价结果优秀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教学新星、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优先考虑,也可在物质上给予教师适当奖励。通过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津贴等方面的奖励措施,最大程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学竞争力。对于进步较大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评价较落后的教师,应如实告知课堂教学中的存在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提升,帮助教师认识自身短板弱项,加快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4]。综上所述,高职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认清现阶段高职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举措,构建完善的多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优化,促进高职医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上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院校“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

[2]万德年.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2).

[3]王如荣,沈发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6).

[4]张文婷.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开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作者:高巧珠 李淼 白正勇 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