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多维审视分析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多维审视分析

摘要:文化不仅是个人思想意识领域的成果,还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尺度。提出了“四个自信”,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每个国民都需要坚守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传承和巩固我国的优秀文化。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了解其提出的理论背景及其逻辑理路,明确其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能够促进国人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坚定“四个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理论逻辑;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指以坚定的信心对待自身文化价值与文化生命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提到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多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多种自信,更是坚定弘扬培育文化自信,明确了我党及我国人民要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更要坚持文化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诞生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证实为是一次伟大卓著的实践。实践决定认识,所以催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它是建设当代中国文化新体系的必然结果,是新时代中国全面迈向全球化的精神支撑”[2],其生成具有一定的国内外背景。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升。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又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全球。所以,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将给各国带来持续性影响。国家实力强劲、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时候,这个国家内生的文化、精神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从国际来看,我国曾有一段屈辱历史,在落后挨打时,我国国民也出现了对本国文化不自信的心理,这时,西方文化一家独大,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国民开始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到了西方的个人自由主义、利己主义文化思想,一定程度阻碍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对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和我国本土价值带来了不利影响,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不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3]。

(二)文化自信提出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优秀文化对经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需要优秀文化的指引。国家主席力争带动整个国家、所有人民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如下:一是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曾经也充满信心。1840年以后,社会性质的巨大转变使中国人开始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自卑与危机。1921年建党之后,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国力相结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文化得到充分发展。到了冷战时期,国际经济进入寒冬,也冲击了我国经济发展,这种恶劣影响甚至还波及到了政治、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再次受到抨击。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以后,中国对文化的认知逐步深化。二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真理和价值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受真理的制约,真理也是衡量实践的价值的标尺。”认为,融合了真理、价值的文化自信理论已经通过了实践的检验,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支撑

我们所坚持自信的文化,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而成的。

(一)文化自信的起源是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是历史绵长的文明古国,始于夏商西周,历经春秋战国、六国统一、建立秦朝,后有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又有隋唐元明清的统一王朝。总之,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王侯将相以及勤劳艰苦的百姓的努力,才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与灿烂文明成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非但没有封尘,而是历久弥新,融入了当代人的骨血中。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生态平衡、天人合一的精神等等,中华先祖披荆斩棘,构建出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轮廓。可以说,在古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启迪了世界各国,成为了多国文明进步的助推者,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人民的文化与思想。

(二)文化自信来源于奋发向上的红色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我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先锋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淬炼出一种顽强的思想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它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有着别具一格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革命文化发端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曾经那段革命历史,塑造了每一位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讲,没有党的披肝沥胆,没有人民军队不怕牺牲的浴血奋战,没有老一代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更不会有现在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璀璨的红色革命文化,无论当下还是未来,都深深影响现代人的思想与灵魂。

(三)文化自信丰富于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先进文化首次被提出。我国十六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活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汲取先进文化精神动力,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诸多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的意义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能指引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

(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注入新鲜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一脉相承,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化,后者是前者的核心支撑。其次,文化自信理论还点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国民的具体影响。“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让文化发展的活力涌现,能够凝结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从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填补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带来内在的精神支撑第一,为文化体制的改革提供了精神指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想要发扬培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必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从人民出发、为群众考虑,为文化体制改革作出贡献。第二,为新时代的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集中华文明之大成。最后,文化自信理论为中国梦的实现带来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只有高度自信、高度认同自己的文化,才能将优秀文化变为人民的行动力、变为中国梦的实现动力。从而使得精神文化指导实践,使得我国逐步走向文化强国。

(三)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既是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的集中表达,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同时还是国际交流的重要话题。全面提高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我国争取国际发言权,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手段。再次,这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自信理论中蕴含了许多经过历史积淀的大智慧,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贡献中国力量,通过大国外交在世界范围内凝聚起新的共识,传递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对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

[2]蔡英谦.新时代文化文化自信的主要特征和逻辑理论的探析[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2019(3):72.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作者:王浩 刘东雪 宫千千 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