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械模具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

机械模具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机械模具类专业;应用要点

近年来,我国中职院校相继推行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对于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具有显著价值作用,尤其是机械模具类专业,是中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应用新型办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深化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创新进程,相关专业教师主动引进现代化学徒机制,形成协同评价、协同培养及协同招生的办学思路及教学理念,注重搭建健全完整的校企平台,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现代化学徒机制能树立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学生双重身份,即“学徒”及“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双导向作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鉴于此,本文针对“现代化学徒制在中职机械模具类专业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中职机械模具类专业应用现代化学徒制的作用分析

1.1深化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大力推行现代化学徒机制,能革新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缺口视为衡量标准,充分发挥校企分工协作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做到各尽其职,满足广泛参与教学及管理学生群体的要求。由此可见,中职机械模具类专业应用现代化学徒机制能密切对接岗位技能与专业教学,大幅度降低企业人才的运作成本投入,为实现校企合作目标提供利益切入点。同时,上述人才培养模式下能有效融合学校与企业间联系,深化校企间合作进程,为二者间互利双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2满足优势互补

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应用现代化学徒机制能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人才培养主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参与企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极大程度上丰富人才培养方法,甚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同时,现代化学徒机制主张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结合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弥补中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欠缺的不足,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此外,现代化学徒机制能全面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

1.3提升职业技能

基于现代化学徒机制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张将岗位技能与学生学习任务相融合,尤其是教学实施阶段,侧重于创设无限接近真实的生产情境,鼓励学生根据生产型学习任务,做到“边学习、边工作”,促使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主体角色,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阶段,而是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或生产任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学习效果。此外,现代化学徒机制鼓励学生在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擅于与学生或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及探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岗位技能的掌握程度,大大增强其职业技能水平。

1.4减轻就业压力

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应用现代化学徒机制,不仅重视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而且还主张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意义上做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现代化学徒机制能拉近院校与企业间距离,能结合学生的工作能力,遵循相应的工作路径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养,例如,学徒、准备职工及新晋职工等,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并且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企业岗位。由此可见,现代化学徒机制能极大程度上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1.5缓解家庭负担

现代化学徒机制应用于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中,能将企业部分生产任务与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环节相融合,提倡学生以增强自身学习技能为核心目标,妥善完成企业生产任务,极大程度上节约企业生产成本的投入程度。同时,大多数企业往往根据学生对生产任务的完成程度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即便企业所给予的资金补贴金额较低,但是,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不同程度上减轻其家庭负担。总而言之,现代化学徒机制是深化校企合作关系的新型教学模式,而应用于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中,能融合职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

2中职机械模具类专业应用现代化学徒制的要点分析

2.1构建课程体系

一般说来,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以对接岗位资格证考试要求为课程设置的核心原则。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中职院校尽量将机械模具类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2个部分,例如,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例,包括模具公差配合选用、机械零件测绘、工程力学、焊接工艺及技能训练、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部件图与装备图绘制、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包括生产实训、模具CAD、工程综合训练、模具设计及压铸工艺、模具装配调试及维护、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特种加工实训、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制造技术及实训。同时,严格控制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始终维持约占总课时比例35%。从职业能力拓展课程角度来看,普遍为选修课程,明确要求所有学生立足于自身学习方向,尽量选择学习兴趣程度高的课程,例如,机床夹具设计、特变电工电器材料、汽车内饰件制造工艺、模具生产管理、模具价格估算、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模具修复技术及机械创新设计等,并且控制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课时不得超过总课时的5%。此外,设置工学交替实习模块以培养学生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及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为核心目标,提倡学生进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满足广泛参与生产活动的要求。

2.2实施培养模式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中职院校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形势及发展方向,做好院校所在区域内机械模具企业的调研考察参观工作,通过邀请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规划的企业广泛参与座谈交流会议的方法,与部分机械模具企业间达成定向合作意向,并且相继签订现代化学徒制协议。同时,结合机械模具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群体的接收工作,尽量与企业协同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第三方约束协议,有助于维护学生、企业及院校三者间的合法权益,真正意义上形成三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显著价值作用。同时,现代化学徒机制实施期间,中职院校与企业签订长效合作协议,交由企业挑选职工为学生的“带教教师”,即每一位带教教师带领一名学生,尽量于第二学期开始,将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企业相联系,向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教学机会,例如,提前安排4周左右的时间,协调学生进入企业,其余时间留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包括线切割及计算机制图等,而进入企业的4周时间内,全面了解模具行业的相关情况,掌握及熟悉模具生产制作过程,鼓励学生自行规划自身岗位职业生涯。同时,分别于第3、4及5学期安排8周时间协调学生再次进入企业,完成部门轮岗实习,有助于确定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此外,依托于现代化学徒机制的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课程考核不得脱离学校与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支持,突出实践环节考核的作用及意义。从校内考核角度来看,侧重于考核评估学生理论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及思想品德的掌握程度,明确要求所有学生修满学分后再广泛参与职业资格考试,至少取得一个专业证书。从企业考核角度来看,侧重于考核评估学生项目开展情况、实践效果、实践学习情况及日常出勤情况。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中职院校机械模具类专业以培养兼顾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而尝试性引进现代化学徒机制,不仅能革新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深化校企合作间关系,形成能力本位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甚至可打通人才成长的道路,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相关中职院校必须于推行现代化学徒机制期间,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与模具产业生产需求、岗位要求及职业标准间相互对接,充分发挥现代化学徒机制的作用,为促进我国中职机械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静.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机械模具类专业的实践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18):86.

[2]董海东.高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3(01):23-26.

[3]黄立东,周小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J].时代农机,2018,45(10):88-89.

[4]钟志维.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机械模具类专业的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8(07):214.

[5]李军,赵寒,危淼.现代学徒制改革教学项目设计——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2):97-99.

作者:曾玉 单位:桂林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