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摘要】能够制造、使用并改进工具进行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的特征之一,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障。高职院校是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阵地,所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锤炼扎实的劳动技能,培养坚韧的劳动意志。本文试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提倡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在校内形成崇尚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将来劳动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在此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丰富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内涵,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并在劳动教育中体现思政元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同时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路径。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将崇尚劳动的理念内化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入脑入心,通过授课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并掌握扎实的劳动技能。

1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内涵

新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界提出劳动教育的要求恰逢其时,具有时代紧迫性。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进入中国,一些不良的思想也传入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炫富等不良社会风气导致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扭曲,不劳而获思想盛行,不想通过踏实劳动致富,幻想着一夜暴富。高职院校学生部分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小皇帝”,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此现象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劳动观异化,普遍缺乏劳动技能,意志力薄弱,劳动意识缺失,心理脆弱,人际交往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部分学生好逸恶劳,不珍惜自己或他人的劳动成果。心术不正者,甚至窃取或掠夺别人的劳动成果。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任由这种不良思想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2020年初,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劳动者的不懈奋斗,努力拼搏下,中国政府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的趋势,拯救了许多同胞的生命。成绩取得的背后是无数劳动者的默默奉献,用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铸就的伟大丰碑。因此,劳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这里所谓的劳动,是指广义上的劳动,即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统称。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简单枯燥的体力劳动,如搬砖、除杂草、翻整土地等。劳动教育,需要教育者在劳动过程中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传授生活技巧、生产技术、劳动技能。劳动教育与学前教育、安全教育、思政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应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体现专业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应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培养爱劳动,善劳动,能够创造性劳动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2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尚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第一、高职院校相关劳动教育课程缺失,思想认识偏差。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2]。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尚处在论证阶段,现有的教学文件中没有预留出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体现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没有明确劳动教育课程授课内容与形式。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教材,没有独特的教学设计。现已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大都是简单体力劳动,没有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发富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忽视劳动教育会导致如下问题:人为割裂理论与实践教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认知有偏差,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在办公室画画图,做做设计,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与设计无关。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实际考查调研设计场地的具体情况,厌恶下工地,害怕被晒黑,弄脏自己的衣裤,结果设计出来的作品脱离实际,无法达标。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间相互攀比,以享乐为荣,以劳动为耻。同时受中国古代传统观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对体力劳动嗤之以鼻,厌恶至极,对劳动教育课程有抵触心理,导致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推进困难。第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保障不到位。高职院校长期忽视劳动教育,导致劳动教育课程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质保障。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职业技能的培养,已经存在许多职业实践课程,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没必要再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学习了。劳动教育课程无教材,无场地,无专业师资。缺乏系统的学理性劳动教育课程导致现有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较粗浅,教学设计较粗糙,学生存在思想抵触,教育效果不佳。第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各高职院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形式大同小异,缺乏专业特色。某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行农业耕种、校园环境清洁、图书馆整理书籍等活动;让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进行志愿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与高职院校中已经开展的一些活动相类似,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各种社团活动雷同,单纯的体力劳动枯燥乏味且没有技术含量,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意愿的提高有限,劳动水平与技能的提升有限,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了。

3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期高职院校要肩负起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和内涵式发展的历史使命[3],要求高职院校要有更高的站位与前瞻意识。虽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不足,可从以下三点改进:第一、加强思想引领,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要牢牢把握高职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明确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应以体力劳动为主,因为只有实实在在劳动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4]。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较强。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思想、劳动态度和劳动方法的教育。即使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了大量职业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具备正确的劳动态度,所以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极有必要的。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加强思政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对教师和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第二、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支持和保障力度。首先,在教学文件中体现劳动教育的作用与地位。其次,在课时,教学场地,教具采购,师资力量配备等方面予以保障。最后,需对劳动教育师资进行统一培训,只有授课教师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才能教育好学生,否则环镜艺术专业学生厌恶体力劳动的情况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第三、丰富与创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在高职院校现有劳动教育形式的基础上改良与创新,将单纯的体力劳动与专业教育,专业实习相结合,体现专业性与技能性,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劳动就业服务,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可以请劳动模范、行业标兵、著名企业家到校开讲座。解决学生的关切:1)劳动的意义;2)如何有效、高效劳动;3)如何看待集体劳动创造价值与个人劳动报酬索取之间的关系。通过树立优秀劳动模范典型,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专业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劳动安全,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育,男生可适当进行体力劳动,女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活动,如针线活,整理收纳等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在社会分工中的角色。教育者要控制好劳动强度,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安全有序开展。高职院校丰富与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可加强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素质技能的要求,以岗位技能需求驱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企业导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不知道怎样劳动的思想困惑。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或技术管理骨干。在该教育模式下,教师有动力,学生有干劲,师生间擦出创新的火花也就水到渠成了。该机制可促进师生共同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师生双方都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4结束语

新时期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学生可能对劳动教育存在认识片面,思想上不理解等情况,需要教师耐心解释,细心疏导。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用实践成果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丽,劳动创造人类幸福美满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0-04-02].

[3]王永清.肩负新时代高校的新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07(001).

[4]王钰锦.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20(18):33.

作者:王新昊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