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于电商工匠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基于电商工匠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电商行业企业毕业生缺乏工匠精神的表,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提出改革措施,希望学校能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电商人才。

【关键词】电商工匠;核心课程;课程改革;电子商务

高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灌输工匠精神、练就专业技能是其不可推卸的使命。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当前热门的专业,每年深受高中毕业生青睐。然而在火热的报名背后,毕业生因工匠精神缺失出现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深思。

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对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匠精神界定、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等四个方面。

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工匠精神缺失的体现

电子商务因创造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而引得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不少高中毕业生也是因为看到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而选择就读该专业,但毕业之后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眼高手低。有些毕业生幻想电子商务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专业,毕业之后便寻找貌似风光的岗位,在工作一段时间,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之后就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努力学习、迎头赶上而是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殊不知电子商务领域虽然可以“时势造英雄”,但是每天也有无数电商企业在垂死挣扎,每个岗位每个项目都需要埋头苦干、全力以赴。然而这些浮躁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只看到了别人取得的辉煌,却忽略了他们背后努力的汗水与泪水。2.急于求成。在就业之初,很多毕业生都会被安排到边缘岗位或者基层岗位从事基础工作,有的毕业生往往不屑于这样简单的工作,总是认为在这些岗位不会有出头之日,而在其他岗位定会飞黄腾达、前途无量,于是削尖脑袋找机会换岗位。在换岗位成功之后,如果事不遂意,又会想着换到其他岗位或者跳槽到其他企业,他们始终不会沉下心钻研本职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即使工作了几年,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长进。3.投机取巧。现在电商行业整体比较为浮躁,不同的品牌销售着大同小异的产品,类似的产品用着差不多的宝贝详情。有的美工为了节省成本,竟然连模特的上身效果图都是采取“拿来主义”,不做任何的修改与调整,页面毫无产品特色和企业内涵,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可让浏览者驻足的吸睛点。当前,产品相似、图片雷同、粗制滥造的网络店铺比比皆是。4.不思进取。部分毕业生毕业之初还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三五年之后自己的工资收入如果没有达到期望值,就会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企业混日子,不再钻研电商行业瞬息万变的技术,往往凭着经验主义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去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如:客服人员只满足于快速回答客户的问题,而不去思考能不能站在客户角度多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产品;推广人员在营销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不会花时间思考怎样做到精准营销、发掘有效客户;美工人员不会琢磨浏览者喜欢看到什么样的宝贝详情页面等。

三、电子商务毕业生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1.电子商务定位不明确。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就业非常火爆的专业,吸引了大量有志于在互联网行业领域发展的学子就读。的确,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企业发展都离不开电商人才的参与。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订单班”等形式与高职院校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输送渠道,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片面以市场为导向,不坚持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优势,只满足于眼前的学生实习与就业,而不去传承发展自己的优势。几乎是换一个企业就换一种定位,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去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久而久之,办学毫无特色可言。2.专业缺乏必要的实训基地。很多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训室仅局限于校内的几间传统实训室,没有建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也不注重多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真实的工作氛围,看不到工作的美好前景,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3.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不科学。专业没有紧跟市场需要,精心选择核心课程。即使核心课程在某些学校已经明确了,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依据市场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缺乏必要的课程改革措施和资源建设计划。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体现,课时量分配不合理,甚至有时等同于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没有建立配套的资源帮助学生提升核心技能。学生在学完规定课时量之后对某些知识技能点一知半解但又苦于无处寻求帮助。4.专业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现行的招聘体制下,企业骨干无法达到高职院校报名招考的条件(学历起点一般都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符合条件的多是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研究生阶段,他们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他们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的实战经验。在教授电子商务课程时,他们只能按照学科体系的做法告诉学生可行性思路,而不能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予以指导。在校多年的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他们对最新的技术虽有所闻但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在指导学生时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四、核心课程改革之措施

工匠精神既强调培养学生“匠心”又注重培养“技艺”,这样才能让学生德艺双馨,顺应社会发展。电子商务核心课程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艺,掌握核心技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确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的课程,对学生适岗能力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5-6门。各学校应该根据企业行业调研、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顺应时展,懂经营、会管理的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一般分为为平台建设类、客户服务类、网络营销类三大块。每一块下有1-2门核心课程。在确定核心课程之后,还要明确这些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及后续课程,确保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及科学合理性。2.注重校企合作。要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企业可与职业院校达成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模式:一方面,在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业课教师提供顶岗实践的机会,成就一批“双师型”教师;为高职学生提供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可在学院建立“大师工作室”,邀请企业能工巧匠走进校园,让学生领略电商大师的技艺,让工匠精神植根于他们的头脑,固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3.改革教学方法。不同的核心课程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图片制作与美化》等实操为主的核心课程可采取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将岗位核心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可以实施的小项目,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项目小组,推选组长监督项目进度,让学生带着项目思维完成整个实践作业。在项目完成之后,由每组派代表汇报项目实施过程及完成结果。《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采取课内实践与课外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课堂内学让生学习接待客户的各种技巧,课外则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关系,在“双十一”、“双十二”电商节,安排学生到企业客服岗位工作,让他们将课内学习的知识技能用于指导岗位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体会工作的乐趣与艰辛。4.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专业核心课程除了课堂讲授、操作之外,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实践。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世界大学城)建立资源库,资源库包括课前导学知识、课堂实践内容及课后深化项目等。资源形式可以根据核心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分为视频和文档。视频可以分为慕课和微课。如:《电子商务图片制作与美化》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录制教学视频;《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录制卡通形式的微课。不论是微课还是慕课,一个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学习效果不佳。如果没有精力录制视频,则可以转载网上跟本门课程相关的专家视频供学生业余学习。5.随时为学生释疑解惑。专业核心课程有限的课时难以满足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技能要点的需要。如果核心课程建有网络课程,则可以建立讨论区开展问题讨论或者解决学生疑问。如没有网络课程,则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实时组织知识点的探讨,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通过讨论区的话题,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到学生的困惑点,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6.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在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时,不同的课程可根据考核目的、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网络营销》可采取笔试、机试相结合的方式,兼顾必要理论知识与核心技能实操的考核。《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采取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内考核侧重于知识技能点的模拟运用,课外考核则根据岗位实践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如课外考核的成绩可根据接待客户的数量、客单价、话术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多种方式考核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技能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培养电商工匠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因其当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实施难度更大,更加需要以工匠精神为引导,建立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指引他们练就一身过硬技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和高薪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37-38.

[2]李梦卿.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2-24.

[3]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v-37.

[4]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3):72-73.

作者:曾玲 单位: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