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牛肉产业科技创新及发展趋势

牛肉产业科技创新及发展趋势

2019年11月,我国农业农村部汇总了全球农业研究的热点前沿,在畜牧业里排序最热的是肉牛营养、采食量和遗传的关系,以及肉鸡的品质。这说明什么?全球的畜禽营养向肉牛转移了。在营养研究上,中国的贡献度排名全球第二,在畜牧兽医里面中国对动物疾病的研究也做出了很大贡献。遗传育种在国际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我国远远超过美国。肉质加工方面日本、澳大利亚都比我们厉害,更不要说美国了,可是在牛病上,我们中国在国内有一千多篇论文,我们中国的病太厉害了,从防疫、疫苗、兽药,但是仍然发病非常多,仍然在开发新的疗法、新的医药,我们并不希望在兽医上有那么多,发表得越多,证明你的国家“越脏”,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中国,肉牛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通过十来年我们积极的工作,2019年经过我们体系推介评选的技术有51项,比如说多胎技术,牛是天生的一年一胎,怀孕8个多月,非常慢,周期长,我们现在原创性的发明了多胎技术,一年可以生两三胎,其实就是诱导发情,我们把同期发情技术稍微改一点,生两三头牛就很简单。我们现在缺牛肉其实是因为牛少,牛少是因为母牛少,母牛少就是因为生的少。类似于牛的多胎的其他技术我们还有很多。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技术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差,它是很中性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起到了正确的效果,才可以成为真正有用的。通过实践的工作我们总结出一个模式,2019年我们总结推介了优选22个模式,模式里面单一的技术有184项。另外,比如说一个复合模式,这是一对夫妻的体验,养了400来头牛,牛粪生产蚯蚓,蚯蚓做了鸡饲料、鱼饲料,因为贵州山多,所以就养了3000只当地的鸡,一年养两茬。这夫妻俩年收入300多万,他是根据当地环境资源,市场资源、当地牛资源、地的环境,真正见证了的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在这么一个穷乡僻壤,这样的模式见缝插针,利用当地的资源来生产,这才叫真正的产业,而且是一个复合型的。

所以我们要突破人为的划分,人为把牛、猪、鸡分开,因此这样的模式才是我们应该向全国推广的。另外一个模式是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地多又要荒了,他租过来,该种草种草,该种果树蔬菜,就养本地的牛。技术改了之后,通过餐饮店,通过菜单给自己的牛定价,说多少就多少,这就是特色。我认为牛肉需求空间是越来越大的,无可置疑。因为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牛肉没有出现过全球性的过剩情况,到现在是缺口更大。没有牛,为什么?就是周期长,所以这个产业跟别的产业有不一样的特点,因此今后我们国家还面临着增产的技术,这是第一位的。但并不是说缺牛缺肉你养就能赚钱,还要讲自己的生存之道。生存之道是什么?就是特色化,差异化。牛肉市场层次分十几层,跟猪肉还不一样,比羊肉的分层还多,再一个竞争还在加剧,所以我们肉牛产业非常希望得到全国各行各业的支持。

作者:曹兵海 单位: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