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课堂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课堂的运用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任务单,学生结合任务单分组讨论并自主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在电算化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质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会计电算化;出纳签字

传统的电算化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逐步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让学生产生“很简单,一学就会”的错觉,认为完成老师演示的内容就算学得很好了,但实质所学到的知识却很肤浅;另一方面,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只是做完这套账,换了账套可能无法下手,遇到问题也无法解决,更难独立上岗。在电算化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熟悉业务的来龙去脉,又能使学生能独立上岗、进行有效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一、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法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将任务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具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将章节内容分解,然后将其设计成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每节课完成一个任务单,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就与特定的任务相结合,学生分析任务单时能明确学习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气氛能更加轻松、愉快。课前将学生分成6小组,每节课由组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在组织讨论问题、任务操作过程中检查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解决任务操作中个别成员出现的小问题。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主要有巧设情境导入任务、任务实施掌握技能、成果展示多方评价等环节。1.巧设情境,导入任务。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思维火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出纳签字”这个任务中,笔者播放了一段出纳手工签字的视频,在这段视频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1)哪些凭证需要进行签字,出纳主要审核凭证中的哪些项目?(2)如果审核凭证无误,则在凭证上进行签字;如果审核凭证有误,则不予签字,交还给制单人修改后再审核。(3)在手工账中出纳逐笔业务签字,那在电算化中如何操作,电算化出纳签字与手工账出纳签字有什么区别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发送本节课的任务单。“出纳签字”任务单如表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心创设问题情境、岗位情境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激情才会有智慧的灵动,才能开启对新知识、新任务的探索。2.任务实施,掌握技能。(1)协作讨论,自主探究。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由组长组织讨论并分析任务单的要求,明确任务要求后,再自己独立操作,在独立操作中遇到问题先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其他同学和老师,教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但指导中教师不要忘记任务驱动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技能。因此教师要采用启发性的、非正面的提示性指导,这样不但会让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不怕出现错误,出现错误越多,学到的知识才会越多。对于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者是小组内(全班分为6个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教师解决。如:出纳签字时第四组和第六组都提出签字时弹出“没有符合条件凭证”对话框,无法签字。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判断,这是一个常见问题,也是难点,需要深入展开讨论。(2)互动释疑,拓展探究。互动释疑主要针对常见、共性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并展开讨论。讨论过后,第二组代表上来先去系统管理检查了出纳员王欢的签字权限,并且增加了王欢的签字权限接着继续操作,系统仍弹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接着第三组又派代表继续操作演示,这次查看了科目设置,增加了指定科目设置,继续进行出纳签字,此时则弹出对话框,表示可以进行出纳签字,此时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教学质量在此得到提升。如果在这一阶段学生演示过程中没有出现疑问,笔者就会演示提前准备好的案例账套,以期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这一阶段是本堂课最高潮的部分,随时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使课堂更灵活、更精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目标,潜移默化地培养各种能力。(3)教师点拨,巩固提升。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加强,而教师的责任更多地体现在课堂调控速度和对学生学习状态调控上,教师及时提出建议、回答各组的提问、督查每一个学生完成任务。因此,本节课在学生操作演示可以进行出纳签字后,笔者抓住这一契机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出纳签字”的因素和讨论“出纳签字”工作利用电脑软件操作和手工账的差异,学生马上想到增加签字权限和指定科目这两因素。通过点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点拨是教师对整节课的把握,是决定课堂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点拨的时机和方法是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是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点拨的时机恰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成果展示,多方评价。结合任务驱动法,电算化教学始终以任务单贯穿整堂课,最后成果展示、评价的落脚点仍是任务单中“总结归纳”。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完整地总结归纳任务操作注意事项、理清思路、弄清前后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避免下次出现错误。具体操作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节课的注意事项,要求内容不能重复,这样学生都会争取最早发言展示。展示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针对展示,教师给予评价,为了更公正、合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笔者将课堂评价分为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两方面。(1)小组互评。在小组互评中,每位小组成员表现都十分积极。在评比过程中,学生讨论激烈,每个学生能很好提出自己的见解,所表现出的合作能力令人称赞。如“出纳签字”本节课第二小组、第三小组都可获得“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的对应加分。获得加分的小组会欢呼雀跃,响起热烈的掌声,而得到帮助的小组也不甘示弱,力争下次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获得加分,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进取心。小组互评表如表2所示:(2)个人自评。个人自评是学生对自己本次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针对不足及时改正,对于自身的优点要继续发扬。因而,自评不仅利于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个人自评表如表3所示。对于学生每次的评价,教师利用Excel仔细记载,小组互评表和自评表的平均成绩都载入平时成绩,各占平时成绩的50%,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肯定学生的努力,在肯定中进步,使他们更有信心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任务驱动法在电算化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以学定教、学生自学、互助协作的新模式。1.有助于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任务驱动法中教师是少讲或者不讲,能够满足“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为在课堂上学生自己根据任务单自行操作,教师在旁边检查,给予启发性指导,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接受知识为探索知识。教师每堂课把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发放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学生在单独完成任务时,收获的不仅是成就感,还有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渐渐地,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形成一种学习文化,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目的。2.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频繁,他们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相互帮助开展学习,共同完成操作任务。教师与学生变得亲近,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亲其师,信其道”,能够自发投入学习中,更加努力向着更好的目标奋斗。课堂教学开展更加和谐、更有活力,教学效果会更好。3.有助于发挥优生帮助后进生的作用。任务驱动法和经典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完美结合,实现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速度是不同的,有的学生5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可能需要10分钟,速度快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做其他练习账套,速度慢的学生可以向速度快的学生或老师求助。课堂上教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在互助学习模式下,后进生在教师和优生的帮助下成绩得到提高,优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个人水平得到提升。对于共性的疑难问题,以案例单独提出共同探讨,以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加深对操作过程的理解。总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可以更好地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更灵活、更快乐、更智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智慧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秦崃贵.“过关落实”支起“活”的课堂[J].中国教育报,2017(03).

[2]苏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仓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商科教育,2014(04).

[5]徐坚,高华.任务单形式课堂教学法对职业教育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观察研究[J].职教论坛,2017(06).

作者:李辉 单位:海南省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