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该文分析了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思路,旨在探究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迫切需要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在此背景下,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运而生。遗憾的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诸如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如何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及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福建经济学校实际情况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专业建设的相应思路。

1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现状及不足

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人们对其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导致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1专业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关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版本很多,其知识的整体构成大致相同,但就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基本上是重理论轻实践,未能将实践落到实处。教师授课时往往以考证为教学目标,侧重于基础理论教学,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无法接轨,导致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需花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此外,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不仅普遍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实训校本教材,而且校本教材往往滞后于最新财务知识和技术,难以跟上行业发展,导致不少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无法胜任会计工作而改行从事其它工作。

1.2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要求教师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然而,中职学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是由学生角色直接转换为教师角色,缺乏工作经历,没有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不具备熟练操作会计软件的技能,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升华,无法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导致所讲内容不能展开与迁移,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持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是只针对电算化考证需求,纯粹为学生拿证考试而教学;或是以完成教材教学内容为任务,照本宣科,不联系社会实际,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3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的中职课堂教学中,许多学校采用的还是片面强调灌输方式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固定化,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一些实训教学竟然也以教师讲述为主,并辅助以一些简单动手操作。如上机填制凭证和模拟做账,学生只停留在已编制好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根本无法了解财务制度的流程。虽然也能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仅以软件使用流程为主,停留在软件流程操作的表面技能教学,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虽能应付考证的实操试题,却无法挑起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梁。

1.4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尽如人意

由于受课程的课时安排、学校实训场地限制以及其它因素的制约,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仍然无法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导致企业招不到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虽然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会计社会岗位,开始重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大量调查数据表明,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尽如人意,不管是实训内容、教学场所还是教师配备,均无法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实训实践教学体系混乱,模拟实训单调,无法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无法实现学生就业时与会计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严重制约了中职会计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5课程评价体系和教师考核机制不完善

许多中职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往往采取笔试的方式,仅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试往往避重就轻,老师划定范围,提供资料,学生依样画葫芦操作,掌握的只是会计软件的界面、菜单及操作流程。在教师考核机制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中职学校教师考核涉及教学、考勤、评教、招生、升学率、办公秩序、工会活动、领导评议等多项内容,以综合得分作为教师评聘、培训及评优选模的主要依据。然而,调查资料显示,中职学校的教学常规制度、坐班制度、听评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思路

针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现状与不足,中职学校只有实施综合改革,把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及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2.1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启动课程建设

鉴于中职学校是培养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主力军,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优化教学效果,学校应根据校情、学情,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研究编写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用性、针对性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校本教材,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调整,引入企事业单位需要的电算化知识与技术,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且把重点放在会计软件操作使用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从而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努力做到就业“零距离”顶岗。中职学校应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启动课程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的课程体系,兼顾升学和就业,课程设置除了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想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的愿望,更要满足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需求,大力建设开放性的实践配套设施,充分合理地安排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重视就业岗前职业培训,为学生的就业和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其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拥有一支会计电算化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中职学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依旧名不符实,多数是“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型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首先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轮番组织“双证型”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实践,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上岗的必备条件;其次,应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编写教材,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参与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拓宽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再次,应建立体现中职学校特色的教师认定体系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激励机制,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可以加大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外出培训和参加企业实践的力度,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实习,也可以主动聘请企业中有相当财务知识素养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把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运用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还可以聘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教师开展定期技术培训,从而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把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2.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性强,因此除了理论教学外,同时要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然而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灌输型理论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不适应会计相关岗位,影响了学生专业的发展。中职学校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突出提升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鉴于中职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体系弱、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教学过程可采用案例分析式、任务驱动式、情境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开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材,将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他们通过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拓宽学生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将技能知识点系统化、内化。

2.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落实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实现中职会计电算化学生就业时与工作岗位“无缝衔接”,落实校企合作机制,做好工学结合,引进记账公司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引进一些业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结合岗位工作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相关岗位的内容和工作职责,与互为依托单位深度融合对接。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对于入门基础会计课,可以组织学生到合作单位,实地考察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直观的认识;对于会计专业课,可以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实际会计工作,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理论,提升本专业的工作技能,提高学生发展与组织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尽快适应会计岗位,实现无缝隙校企结合,从而实现实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5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健全多元评价体系

为了使学校和谐、持续地发展,学校管理应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体系。中职学校必须创新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重视在校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制定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此外,中职学校还应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一是改进中职学校考试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考试形式采取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师徒结对帮带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听评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技能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等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奕畅.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3(7中):62-64.

[2]金阿力.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7):97.

[3]王富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大学教育,2014(8):96-97.

[4]金治中,肖薇.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4(13):111-113.

[5]王延俊.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J].职业,2013(23):49.

[6]庄伟苏.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詹朝阳 单位:福建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