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合作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偏低等问题。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构建“工学一体、实景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职业化的会计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它指明了未来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高职会计专业应围绕这一精神,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型人才。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会计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学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导致企业需求与学校供给之间存在矛盾。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聘请了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克思公司对会计专业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出纳、会计核算、审计助理等初级岗位。从调查企业对学生要求来看,高职类会计人才的需求较大,尤其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但学校培养的会计学生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目前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很难保证。由于会计职业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和资金安全等,开展实践教学困难较多,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不足,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使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第三,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偏低。从企业调查结果看,企业最后决定正式录用的是那些会做人、能干事、能吃苦的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必将影响学生就业后的持续发展。

二、“工学一体、实景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办专业。高职院校不仅要传授某一岗位人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等,即需要一个职业化的培养过程。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即从职业化的培养过程入手,注重校企联合教学,打造双师队伍,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构建有特色的“工学一体、实景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机制,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共同管理、共研课程、共培双师、共同育人,形成“多方融合,四共育人”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借助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这一平台,我们与来自各方的专家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会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的具体要求,共同确立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目前与成都顶呱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互补优势,建立互惠多赢的有效管理机制,启动校企合作办学项目,聘请一批行业企业兼职导师进校教学、指导,提高企业对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参与度。同时学校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合作企业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二)建立“岗、证、课融合”的“345”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工学结合这一切入点,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剖析会计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参考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确立培养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构建“岗、证、课融合”的“345”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分析出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出纳、会计核算、审计助理、财务管理等初级岗位,以岗定课,突出岗位教学,针对会计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确定出纳实务、财务会计、审计实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职业岗位课程。课证融合指在具体课程设置中,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的考证需要,认真梳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使学生能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课程与证书的融合。“345”课程体系具有三证四块五段的特点:“三证”即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学历证、职业资格证、企业工作经历证,“四块”是指开设的课程包括职业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岗位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四部分,“五段”指实践教学应按“认知实习+基本技能实训+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阶段循序递进。

(三)构建“实境实做、循环递进”实践教学体系高职会计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职业技能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突破实践教学建设瓶颈,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实训实境体系,与校企合作单位开发行业课程资源,将企业真实业务引进校园,供学生实战训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设计成“认知实习、基本技能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环节并加以实施。在第1-4学期进行认知实习、基本技能实训、岗位实训模拟训练,在第5学期综合实训中,分期分批轮流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成都顶呱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真岗实习,在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将完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税费计算、申报与缴纳等会计工作流程,在第6学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到企业进行跟岗顶岗实习。该实践教学体系贯通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的职业技能培养过程,采取“五阶段”递进的实践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体验会计职业氛围、掌握职业技能,使学生职业能力稳步提升。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

(一)校企共建职业化的会计工作场景校企协作,共签“产学研合作协议”;引企入校,共建财经实训基地。首先,在行企专家的指导下,构建校内虚拟会计商业环境,共同组成一个虚拟企业财务部门,设出纳、成本、总账和主管四个岗位,进行实践性教学工作场景式布置,要求学生定期轮岗。同时配套设置银行、税务、工商、社保、物流、客户与供应商等客体单位,使学生融入虚拟的企业环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其次,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财务咨询公司,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情景,接触真实的账务和税务问题,解决企业实训场地不足,教学容易流于形式等问题,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真正的零接触。

(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应打破理论加实践的传统教学形式,通过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实境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即先让学生感受工作情景,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情景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讲授会计业务时,可以先将业务相关的原始凭证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识别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然后再来讲授相关经济业务处理知识,接着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识别其他的原始凭证并作出相关会计处理,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切体验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会计工作流程。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用人单位反馈来看,他们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先做人,后做事。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会计专业学生个人职业素养是其进入职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应将会计职业素养培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1)把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学业的规划意识和职业发展的超前意识。(2)举办各项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校内定期举行点钞、珠算、手工账、会计信息化等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主办的比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3)成立会计专业社团,如会计记账协会、沙盘模拟协会,让学生在社团中进一步开拓视野,培养与人为善、团队协作的精神,提升组织、管理、协调能力。(4)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契机让学生了解社会,丰富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5)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举办学术讲座、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掌握时展趋势,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打造“学院教师+行业专家”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作为“工学结合、实景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的实施效果。因而学校应施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打造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培养真正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一是内部培养。安排教师外出参与教学研究培训、校际交流等,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会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使其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参加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以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实际的工作经验。二是外部引进。引进行业影响力大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同时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还有中小型企业中聘请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不断优化充实双师教师队伍。

(五)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建立“学校、行业、用人单位”多元化评价主体考核机制,以免学校闭门造车,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质量需求。学校在对学生学业考核时应将理论与实践并重,把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要求,加大对实践教学考核的权重。在考核方式上,要改革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提高对教学过程形成性考核的比例。同时学生还应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考试,这是我国行业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及能力的评价,社会对其认可度较高。学校还请了第三方评价机构,统计调查用人单位对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评价的状况,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验证学校的教学成果,我们将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元化评价考核机制,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经过多年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逐步的确立,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增强了办学实力;学生提前进入职场,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企业获得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种大赛中师、生均有佳绩,实现了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2009(9).

[2]孙岩.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3(5).

[3]孔德军.基于工学结合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

[4]刘波.高等职业教育会计课程改革[J].西部皮革,2016(7).

[5]余江涛.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蒋海燕 徐玲 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经管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