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合作就业论文

校企合作就业论文

摘要:社会已越来越重视为高职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以科学合理的服务指导高职毕业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占据高等教育半数学校数量。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相对其他院校起步较晚,就业指导体系过于薄弱,无法形成完整的机就业指导体系。高职院校虽已逐渐重视起告知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但基本上是对本科院校进行“照搬照抄”,缺乏针对自身特色优化。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当前高职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残酷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各个高职院校重新重视就业指导教育这一学科教育,针对性组成师资队伍,以就业指导课为突破口,灵活应用学校和社会企业资源,寻求破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目前在国内环境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对各个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展现,也是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各个高职院校后续的招生计划于发展计划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各个高职院校都对就业工作进行了重点关注。而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阶段,都呈现出对就业方面关注的不同特点。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对于大学生活是茫然无知的,还未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人生职业的规划还停留在“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大二已经对学校周边环境基本熟悉,进行了部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所选专业有基本认识和了解,没有明确就业目的性,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开始留意本专业相关的的就业咨询,;而大三直接面对了就业问题,这时应更注重的是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应试技巧。基本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会将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及工作安排在大三,主要开展组织招聘会、招聘信息、开办就业相关讲座、传达就业政策等项目,而忽略了对可塑性更强的大一大二学生,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对就业方向及理念的引导。各个行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了各个职业对高职毕业生心理素质、技能等方面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采取了“一刀切”的就业指导,不重视对高职毕业生个性化指导,不参照具体行业进行全面分析,一昧的进行集体的观念灌输,造成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果事倍功半。

(一)就业指导缺少整体规划

而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阶段,都呈现出对就业方面关注的不同特点。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对于大学生活是茫然无知的,还未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人生职业的规划还停留在“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在新生入学时接受了对专业的一些介绍;当高职学生经过一年的高职学校生活,进入大二,已经对学校周边环境基本熟悉,进行了部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所选专业有基本认识和了解,没有明确就业目的性,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开始留意本专业相关的的就业咨询,而接受就业指导的具体途径是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理论课程进行了解;而大三直接面对了就业问题,这时应更注重的是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应试技巧。基本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会将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及工作安排在大三,主要开展组织招聘会、招聘信息、开办就业相关讲座、传达就业政策等项目,而忽略了对可塑性更强的大一大二学生,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性规划,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对就业方向及理念的引导。各个行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了各个职业对高职毕业生心理素质、技能等方面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采取了“一刀切”的就业指导,不重视对高职毕业生个性化指导,不参照具体行业进行全面分析,一昧的进行集体的观念灌输,造成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果事倍功半。因此大多高职学生毕业时,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过硬,但综合素质不占优势,导致在就业中发展的后续缓慢无力。

(二)就业指导停留在理论化阶段

高职院校虽已逐渐重视起告知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但基本上是对本科院校进行“照搬照抄”,缺乏针对自身特色优化。课程多以理论为主,任课教师也多是“照本宣科”式进行授课,致使高职生难以与自身的就业问题产生共鸣,从中找到对自身就业问题有指导性的意见的点,课程收效甚微。

(三)就业指导没有与实际就业情况相结合

目前高职的就业指导课程授课老师多由社会学院或是指导员兼任,而不是由专门研究此方面或是有关学科的持有相关资质证明的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导致就业指导课程与实际社会就业情况脱节。无法将社会和企业最新的相关信息告知学生,造成高职学生无法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定位,对就业情况缺乏准确认知,从而无法进行自我调适。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高职建立起的就业指导服务结构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对毕业指导服务的需求,也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就业特征。高职学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及职业特色来对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行优化改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毕业生,对高职学生提供更好地就业指导服务。

二、高职学生就业特征

(一)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

在现在高职教育基本为三年制,相较普通本科院校少一年。两年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学习加一年的顶岗实习的模式或是两年半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学习外加半年预岗实习。而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学习后在真实的相关工作岗位环境中,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重要一环,对企业的生产环境、岗位等相关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顶岗实习期间,高职毕业生开始从“学生”向企业“员工身份”进行转变;通过顶岗实习,企业与学生双方能够相互了解,为最终达成就业意向打下基础。顶岗实习经历对高职学生选择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参照价值,大多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就成为了该高职生毕业时所选择的就业单位。

(二)企业提早参与就业指导课程

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基本上对应聘人员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只依靠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和短促的面试无法对应聘人员做出全面的分析。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可根据校方提供资料对应聘人有更深入的认识,而校方则可依据企业对人才的侧重性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双方都有利处,与高职院校提早合作,介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规划工作,可根据企业自身需要,与学校进行沟通,对课程进行优化,以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毕业生,以更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校企合作前提下构建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建立点面结合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就业指导服务是建立高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系统的核心内容。这需要双方齐头并进,一方面高职院校招聘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一方面还要邀请合作企业派遣人员从高职学生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教育,树立就业目标,了解目标职业岗位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相关待遇,来激励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并对企业所需岗位的职业素养有所了解,充分学习并完善自身以达到对目标职业岗位要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高职学校方面为高职学生介绍就业流程,并为其中如何制作简历,面试时需要注意的礼仪,求职流程等方面的重要环节提出建议,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筹码以增强学生在竞争者中的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根据院校职业特点和学生个性,针对学生个人提出建议,“量身定制”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因材施教的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解决就业问题,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加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能力。

(二)就业质量为重要标准的评价体系

构建以就业质量为重要标准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用以敦促对各个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不断进行改良优化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客观科学评估,依据相关调查情况和综合客观的评估结果来进一步的完善自身就业指导教育体系,针对性的对高职应届毕业生提出有效的就业指导方案,促使高职院校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从源头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组织团队根据高职就业质量度量指标制定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开展相关调查工作,依据调查情况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高职毕业生的毕业就业跟踪调查要按照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进行分类调查,将相关调查数据提供给高职院校中的教学部门,教学部门参照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评估报告来对指导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做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和规划。

四、结束语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方面要求发严格。残酷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各个高职院校重新重视就业指导教育这一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校企进行合作的前提下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展开了探讨和研究,而就业指导工作是需要多方协助的一项综合性活动,需要企业学校等多方面合作开展,在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更好的建设更加完善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职学生更好的解决就业指导问题,提升高职院校自身就业率和办学质量,达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22).

[2]胡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探索[J].才智,2017(26):50.

[3]何颖芳,谢业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求知导刊,2017(16).

作者:樊凯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