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预算单位新会计制度运用研究

预算单位新会计制度运用研究

作为我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强调会计预算收入和支出,用于计算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被分配领域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会计系统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近些年以来,伴随着财管机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核算内容、方法、预算编制及管理等方面又发现了很多新问题,出现了很多新情况,这些都促使预算会计制度面临进一步的挑战。

一、在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不足

基于对国内政府预算会计的研究现状的梳理,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如下:

1)研究方法方面,分析和描述性研究居多,而罕有案例和问卷调查方面研究;

2)研究内容方面,分析改革的动机、必要性居多,而罕有其他一些相同的影响因素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3)研究对象方面,从政府监管部门角度的分析居多,但很少会受到相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改革研究。

4)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反映政府的债务状况。

5)政府信息不完整,会计信息透明度不足,缺乏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以用来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二、调查数据及调查方法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吉林省各企业及事业机构的一部分。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受访单位遍布吉林省多个地区,涉及包括包括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小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20余个单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包括了受访者单位的基本信息,在当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下,受访者单位会计核算情况;新预算会计制度的操作运行情况。近年来,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快速深入发展,不仅对每一单位的核算有着重大影响,也给未来的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非常有必要掌握预算单位新会计制度在各单位的运用情况,以及在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三、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对受访单位的问卷数据初步分析可得出:

(一)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状况分析

1)约52%的调查认为,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地反映预算、决算之间的差异。说明了当前预算单位会计报告信息,在满足信息使用者分析预算、决算差异方面仍然需要改进。

2)约有62.5%的受访单位的财务报告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本单位的财务状况,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增加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在大的金融环境下可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差距仍然明显。

3)大约33.44%的受访单位认为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可以用来评价一定时期内本单位的经营成果状况。

(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在受访单位的运用执行情况

1)部门预算及其运行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实现了部门预算的单位占44%,结果显示出在基层单位,仍然需要提高部门预算宣贯的强度。但也有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于部门预算算是一个陌生人,有5%的受访者甚至不知道部门预算,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相关专业培训尤其对预算会计人员。

2)政府采购及运行状况:2003年以来,我国自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得到了新的发展。调查显示,约65%的事业机构和80%的行政单位对政府采购非常重视,相比之下,这一政策是实施情况很好。大家都认为其最大的优点是:政府采购,加强了财政支出管理,对于政府宏观调控,适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招投标管控系统可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监管和使用的透明度。同时政府采购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审批程序多,采购流程长。因此,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初探

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以及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对于预算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我们认为可以提出如下几点设想:

1)预算会计核算应调节好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计权责发生制和现金基础会计,除了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更全面之外,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和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一个必然选择,然而,我们不能理解偏差,不能在权责发生制存在的前提下,又是忽略了收付实现制会计信息。

2)更深层次规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不仅要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预算的规划和实施,还要为相关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使用提供依据。具体来说包括,规范预算外收入的核算;新增基建会计核算科目,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收支情况;增设“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等。

3)预算会计改革应分布开展。由于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行现行预算会计改革,已迫在眉睫。具体推广预算会计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第一步,不适应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的条款,应制定相应的会计规范,补充和完善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步,着手开发制定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一个新的系统制度出台实施,应当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作为试点,待条件和机遇成熟后全面推广实施。

作者:高露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