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张口受限口腔修复膜临床应用分析

张口受限口腔修复膜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口腔修复膜在黏膜瘢痕化引起的张口受限病例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接受口腔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术后缺损修复的21例张口受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其创口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术后修复膜全部成活,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未再次形成瘢痕化黏膜,配合术后张口练习,患者张口受限都得到较好的改善。结论: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黏膜组织浅层缺损,术后成活率高,减轻瘢痕形成,应用于口腔黏膜瘢痕化引起的张口受限病例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器官的功能。

[关键词]口腔修复膜;口腔黏膜瘢痕化;张口受限

口腔黏膜常因外伤、炎症与黏膜病变术后造成黏膜不同程度的缺损,其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常因肉芽组织的爬行、皮片的收缩造成口腔黏膜的瘢痕化修复,影响口腔器官功能,导致张口受限、舌体运动受限等并发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学者首次将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运用皮肤烧伤至今[1],人工生物材料以其优越性逐渐被重视并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已用于口腔黏膜缺损修复多年,因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宜形成瘢痕,愈合效果显著,广受认可[2-5]。本研究通过外科手术切除21例张口受限患者瘢痕化口腔黏膜,并进行组织松解,应用口腔修复膜修复黏膜缺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口腔修复膜修复治疗黏膜瘢痕化引起的张口受限病例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范围38~70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颊部黏膜瘢痕14例,翼颌韧带区黏膜瘢痕5例,磨牙后区黏膜瘢痕2例;轻度张口受限10例(张口度2.0~2.5cm),中度张口受限9例(张口度1.0~2.0cm),重度张口受限2例(张口度0~1.0cm);黏膜瘢痕化面积:2.0cm×3.0cm~5.5cm×6.0cm。纳入患者张口受限,且由于口腔黏膜瘢痕化所引起者;因口腔肿瘤的生长引起的黏膜瘢痕化而造成的张口受限者除外。

2方法

2.1修复材料

口腔修复膜选用海奥B型口腔修复膜(国械注准20153460386,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是牛的皮肤组织经一系列处理后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其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可在体内降解,规格分为:4.0cm×6.0cm和6.0cm×8.0cm,其光滑面为基底膜面(“UP”面),另一粗糙面为组织面。

2.2具体步骤

选用规格适应的口腔修复膜完全置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浸泡1min以上,挤压充分浸透备用。按照常规术式切除黏膜瘢痕组织并进行组织松解,显露组织创面,开口器检查张口度,使张口度在原基础上增加1.0~2.0cm,并记录患者张口度数值;彻底止血,清理创面后冲洗,根据创面的形状、大小用锐利的组织剪修剪口腔修复膜,可在口腔修复膜中央剪适量小孔以利创面渗出液的引流,将口腔修复膜的“UP”面朝外贴敷于缺损创面上,口腔修复膜与创缘行间断缝合,碘仿纱条、凡士林纱布反包扎固定。术后注意口腔卫生及术后第1天,第2天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术后10~14d拆除包扎敷料,嘱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张口练习。

3评价指标

测量记录纳入患者的术前、术中(手术完成后)张口度情况;并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及张口度的变化。创面愈合情况包括黏膜是否有红肿、渗出等炎性反应、黏膜是否再次形成瘢痕化组织、口腔修复膜是否黏膜化、修复的黏膜组织色泽及质地的变化等。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IBM,美国)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张口度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张口度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纳入的21例患者张口度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0例轻度张口受限患者张口度约3.1~3.5cm,9例中度张口受限患者张口度约2.2~3.2cm,2例重度张口受限患者张口度约2.0cm,纳入的21例患者术前、术中张口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6个月后,10例轻度张口受限患者和8例中度张口度约3.4~3.9cm,1例中度张口受限患者张口度约2.8cm,2例重度张口受限患者张口度分别约2.5cm、2.7cm。术前、术中开口度对比差异及术中、术后6个月开口度对比(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术后21例病例修复膜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均未出现创面坏死、感染、组织再次瘢痕化等并发症;术后2周,修复膜与创面紧密贴合,呈淡红色,质地稍韧,创缘无红肿等炎症反应;术后1个月,病例凹陷缺损区基本平整黏膜化,质地转软,但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界限;术后3~6个月,修复膜呈粉红色,表面光滑平整有弹性,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仅有2例病例出现修复膜轻度收缩。

讨论

相比较皮肤而言,口腔黏膜受到创伤后愈合快,形成的瘢痕组织少,可能与两者在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不同有关;而发生在口腔颊部黏膜及其附近黏膜的缺损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常常发生明显的瘢痕组织[6]。颊黏膜缺损后移植皮片的收缩也会造成黏膜的瘢痕化,影响口腔黏膜的形态及功能,严重者将导致张口受限。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去除动物皮肤组织的表皮细胞以及真皮层内的细胞成分,保留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蛋白和基底膜而制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科、口腔科以及眼科等临床工作[7]。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黏膜浅层缺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其操作简单,减少机体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成活率高,无排异反应,对组织功能及外形影响较小[8,9],尤其在修复口腔颊部黏膜缺损中未出现明显疤痕挛缩而导致张口受限[10,11]。海奥B型口腔修复膜制作的牛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较丰富的胶原基质,基底膜保存完好,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利于创面愈合和愈后恢复[12,13]。纳入的21例病例修复膜全部成活,创面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组织再次瘢痕化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创口愈合良好,创面植入的修复膜已完全黏膜化,与其他学者口腔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浅层缺损修复的相关研究相符合[14,15]。本研究中,患者张口度通过手术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0例轻度张口受限患者和8例中度张口受限患者术后张口度改善比较明显,其变化中位数在1.4cm;1例中度张口受限,因患者术前有放疗病史张口度变化仅为1.0cm;2例重度张口受限张口度变化为1.1cm,其改善程度与患者原有黏膜瘢痕组织的面积及深浅相关。原有黏膜瘢痕化面积较大、瘢痕组织较深者,张口度较小,术后改善亦较小,反之则较大。同时,术前放疗史也是影响术后张口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张口度数值低于术中张口度值,由于患者术后创口未完全愈合,过度张口会造成伤口疼痛,此时测量的张口度数值会低于实际值,随着伤口的完全愈合,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笔者还发现患者在拆除口内纱包后早期的张口练习也至关重要。术后通过循序渐进的张口练习,张口度可再次得以改善。术后2周到术后半年内进行张口练习张口度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本研究中21例张口受限患者通过口腔修复膜修复黏膜缺损后,术后口腔黏膜组织未再次形成瘢痕化,配合术中瘢痕松解术,术后张口练习,原有的张口受限都得到改善。综上所述,口腔修复膜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术中操作简单,术后愈合良好,尤其可以减少口腔黏膜瘢痕组织的形成,改善张口受限;应用于改善黏膜瘢痕化引起的张口受限病例中,可更大地发挥修复膜其自身的优势,其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项先旺 陈传俊 王来平 叶茂昌 周瑜 朱伟政 王祎 彭晖 章礼玉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