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全冠修复术后实施口腔优质护理的效果

全冠修复术后实施口腔优质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全冠修复术后实施口腔优质护理的效果及改善口腔问题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受全冠修复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全冠修复术后实施口腔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牙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认为通过口腔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口腔健康,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口腔;优质护理;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受全冠修复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1岁~78岁,平均年龄73.28±5.19岁。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63岁~82岁,平均年龄74.68±6.05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研究组在全冠修复术后实施口腔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1.2口腔优质护理

1.2.1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口腔科定期举办讲座,使患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每天刷牙2-3次,减少含糖零食,做到吃完东西及时漱口刷牙。养成使用牙线的好习惯,选择合适的漱口溶液(如1%~3%过氧化氢溶液等),清洁口腔。

1.2.2戒烟

吸烟是引发牙周病的高危险因素,会降低牙周组织新陈代谢和修复能力,故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进行宣传教育,进行积极戒烟。

1.2.3良好生活习惯

没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好的习惯,如晚上熬夜睡眠不足,运动锻炼少均会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冠周炎,护士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调节好自身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1.2.4合理膳食结构

多食水果、新鲜蔬菜和糙米,不挑食,适量补充蛋白质,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1.2.5口腔护理

全冠修复需借粘固剂将修复体粘固于基牙上,这就造成患者不能取摘修复体。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对患者采取口腔擦拭法进行护理,采取口腔护理液湿润棉球,随后清洁口唇、牙齿、舌及硬腭。

1.2.6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关心理解患者,主动解释牙周病的有关知识,给患者树立治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1.3.1牙菌斑指数

积分为1~3分,分组越高提示牙菌斑越严重。

1.3.2口腔保健知识

在患者护理结束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得分越高,提示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牙菌斑指数结果分别为2.36±0.27分、2.41±0.31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牙菌斑指数(0.63±0.08分)低于对照组(1.52±0.16),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研究组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3讨论

全冠修复后修复体长期存在口腔中,使得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发生改变,加上大部分全冠修复患者对于口腔医学知识的缺乏,保健行为不当、降低了口腔保健的质量,目前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是众多文献研究的热点[3]。本文以优质护理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全冠修复术后实施口腔优质护理的效果及改善口腔问题的价值。通过研究首先发现研究组术后通过优质护理牙菌斑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研究指出通过棉球擦拭可以区除软垢、食物碎屑等牙面沉积物[4],减少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口腔保健知识的灌输,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及口腔卫生行为的指导,可以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观念,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还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增强患者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消除不良习惯如:吸烟、偏食等。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通过口腔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口腔健康,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钟雪,朱芹.心理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64.

[2]陈拴弟.口腔护理知识及技巧方法的临床实践[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84-85.

[3]李秀娥,王春丽,牛玉婷.国内口腔专业护理教育发展与前景[J].护理学杂志,2019,34(14):1-4.

[4]赵兴婵,王秋梅,包义波.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禁食患者口渴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1):2-3.

作者:黄咏瑜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