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如何推动临床医学专业职业指导的开展

如何推动临床医学专业职业指导的开展

摘要:本文重新阐述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和内涵,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入手,指出目前医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包括专职、外聘教师缺乏;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就业供需仍存在矛盾,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六点建议,如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基层就业创业,持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切实援助困难群体,增强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

一、职业指导概念与内涵

高校的职业指导,主要是指高校中从事职业指导的教育工作者,为大学生在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发展、择业技巧训练、角色转换适应、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教育和帮助。

二、临床医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特点

1、考研成为临床医学生的首选

由于近年来各级医疗单位在招聘时对医学专业毕业生学历层次需求越来越高,由原来本科提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因此导致考研人数大幅度上升,考研已成为医学专业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同学的首选,许多大学生期望通过考研提高身价,和暂时规避就业高峰。一个班级除了定向生外,几乎全班都在准备考研。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学都适合考研,因为每位同学的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不同,且研究生招生数每年都是限额的,盲目跟风准备考研,可能导致浪费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因为考研而忽视实习阶段临床实操技能的扎实掌握。

2、临床医学生就业以设区级以上医院为主

结合某医学院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临床医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层次较高,主要以设区市级、省级医院为主。从医疗单位人才需求量分布上看,省级及以上单位基本以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为主。设区市级单位,县(区)级单位对医学本科生需求较大。就临床医学专业来看,随着近年来临床本科毕业生整体总量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基本不变,且对临床医学毕业生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由原来本科提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此外,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招到已经具有执业医师从业资格且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3、临床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观念薄弱

从党中央到地方,乃至本校和学院出台各类针对基层就业和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广大毕业生能奉献知识,扎根基层,但从这几年就业形势看,我院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并无意愿前往基层或者西部就业,也无人创业。这也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念仍比较狭窄,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缺乏远大理想的引导,更缺乏创业创新的精神。

三、临床医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

1、专职、外聘教师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临床医学专业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主要由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辅导员、就业指导教研室老师三部分组成,其中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老师2人,辅导员约100人,专业工作就业指导教研室成员42人(含专职教师1人,兼职辅导员41人)。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绝大部分为辅导员,而辅导员负责日常事务繁杂,职业指导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且未兼任就业指导课程的辅导员较少有机会接受职业指导方面专业培训,导致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中专职人员缺乏,专业化有待提高。

2、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毕业生自主创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着力点。近几年福建省也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以期达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吸引力还并不大,许多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进校学习时就有明确目标,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在创业创业教育方面,理论课程仅依靠兼职辅导员,较少引进外校专业人士开设课程,导致该门课程纯理论多,实操案例少,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3、就业供需仍存在矛盾,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由于医学专业存在学习时间长,投入大的特殊性,当前医学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大部分医学生将就业目标定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及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医疗卫生单位。但是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对研究生需求大,本科需要较少,学生盲目追求高层次的医疗卫生单位,而忽视自我评估,最终导致到毕业时仍有部分同学未就业。这部分暂未就业同学,部分选择二战考研,部分选择继续就业,但此时心理压力较大,且影响全校就业率。而广大中小、边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本科临床医学生需求较大,岗位较多,尽管近年来有关方面已出台多项计划鼓励政策,但由于受经济、生活、家庭等诸多因素影响,仍无法较好吸引毕业生。

四、推动临床医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措施

1、多措并举,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也。高校要开展好职业指导工作,依赖于一支稳定、专业的师资队伍。首先,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选拔,保证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如制定长期的师资培训计划,分批遴选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进修,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鼓励职业指导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使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3)。其次,由于职业指导涉及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创造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职业指导师资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强各类知识的摄取,不可以偏概全(4)。第三,制定鼓励政策,吸引校外优质教师资源进入高校,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第四,确保专、兼职教师比例适宜,聘请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外校优秀职业指导教师等长期作为兼职教师,自有专职教师作为稳定的教师资源。第五,完善制度,依托制度对职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服务意识培训,树立他们终身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和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职业指导师的水平,确保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终身化。综上,多措并举建立一支高水平、强专业、长期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有助于大力促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全面推进,大力宣传基层就业创业

重视加强对医学生择业的合理引导,鼓励医学生多渠道就业,优化就业市场结构。支持鼓励医学生通过亲朋好友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就业;同时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三支一扶”活动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举办“基层校友校园行”活动,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此外,通过播放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视频、邀请专业创业课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等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继续坚定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定向生“订单式”培养模式,做好定向生培养工作。将临床医学本科定向生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对缓解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

3、强化意识,持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为了树立学生终生生涯规划意识,避免到了高年级后随大众、盲目考研、盲目追求三甲医院,针对各年级特点持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活动,如建立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举办职业生涯大赛人物访谈,观摩职业生涯大赛,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讲座等,帮助学生尽早确定人生职业目标,积极提升自已的职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并按照之前确立的目标,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进行总结,检查自己的职业目标的适宜性和准备的充分性,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

4、积极拓展,切实援助困难群体

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积极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援助工作,通过发放“临时困难补助”、“求职返家路费补贴”等方式帮扶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状况档案,对筛查出的重点对象进行跟踪辅导;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招聘信息,进行医疗单位优先推荐等就业保障政策;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指导帮助,建立动态帮扶记录。同时重视对“重点人群”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要求辅导员定期与其家庭父母联系,定期谈心等,通过认真细致地思想工作,帮助毕业生正确自我评估、全面认识社会工作环境,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掌握必备的求职技巧,增强毕业生自信心。

5、重视人文,增强医学生的职业素质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包括对学生在校期间教育,也包括学生毕业后教育。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后医德医风的宣教力度,采取毕业生毕业前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围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成才为目标,立志立德修身,牢记医学誓言”的思想教育目标,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毕业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进取,立志成才,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了学风建设,进一步助推就业工作正能量。同时开展文明离校系列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毕业典礼、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感恩母校、回馈社会;开展毕业生廉洁从医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廉洁修身,廉洁行医,明理诚信,自觉增强廉洁品质。

6、完善信息,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

及时做好医学生生源信息的采集、校对、统计、分析、上报及日常数据的上报工作。指导学生做好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填写,为每一位毕业生建立就业工作档案,多渠道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更新就业公共网上毕业生就业数据;定期以书面和电子表格形式上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汇总材料以及就业率统计分析材料;回访用人单位及已就业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未就业学生提供后续服务,将就业跟踪做出实效。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卢秀峰.高校职业指导质量提升策略探析———以广州地区部分高校为例[J].就业指导,2014,8:40-44.障出版社,2016.

[3]徐晓红,刘记红.高校职业指导模式构建与实践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108-109.障出版社,2016.

[4]黄喜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就业指导,2014,4:27-30.

作者:杨翠玥 陈浩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