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行景观大纵坡PC连续梁力学性能

人行景观大纵坡PC连续梁力学性能

摘要:为研究桥梁两端标高条件受限情况下人行景观大纵坡PC连续梁的力学性能,建立常规及考虑纵坡影响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在外部荷载、边界条件及有限元模型特性一致的情况下,计算并对比不同计算模型下结构内力及支反力。结果表明,考虑纵坡后,施工及正常运营阶段恒载、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弯矩变化较小,但预应力荷载引起的弯矩变化较大,大纵坡对结构支反力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桥梁;人行景观桥;纵坡;PC连续梁;力学性能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景观桥梁除需满足功能需求外,还需满足人们对景观美学的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受两厢已开发地块及拟跨越道路净高需求的影响,常规小纵坡桥梁难以满足区域标高要求。大纵坡人行景观预应力砼连续梁的建设投资较小,辅以景观造型护栏,在满足景观要求、保证工程投资经济性的同时,还能顺接两厢地块标高。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对桥梁纵坡i的要求为0.3%≤i≤8%,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要求i不大于4%。城市人行景观桥只服务于往来人群及部分非机动车,参考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桥梁纵坡不应大于1∶12。在常规PC连续梁上部结构计算中,纵坡小于3.5%时,可按照平直桥梁进行有限元计算,其结果与考虑纵坡情况下计算的上部结构结果差距较小。但纵坡大于3.5%时,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在变坡点位置,上部结构可能表现出拱轴效应,且由于连续梁属于超静定结构,在各类效应如预应力、温度等反复作用下,将影响结构支反力、内力。该文依托某纵坡为8%的人行景观PC连续梁,基于有限元计算,分析外部荷载作用下大纵坡对PC连续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1工程概况

某人行景观PC连续梁位于公园核心广场,跨越道路连接两侧公园,桥梁满足跨越道路车行道4.5m的净高要求设计。跨径布置为(20+26+15)m,中间高两端低,全桥共设置两段纵坡,均为8%,中跨纵坡交接处设置R=100m的圆弧曲线。设计桥面宽度为6.3m,其中包含0.9m种植槽+0.25m栏杆+4.0m通行净宽+0.25m栏杆+0.9m种植槽。桥梁横向设置2%横坡,断面为整体式箱梁,墩顶梁高1.8m,跨中及边跨支点梁高1.2m,变截面采用二次抛物线渐变。桥梁平面线形为直线,与道路中心线交角为90°。下部结构采用花瓶墩、桩接盖梁式轻型桥台。预应力钢束采用1860钢绞线,通长布置,共设置6束预应力钢绞线。桥梁总体布置见图1~3。

2有限元模型

以常规无纵坡PC连续梁计算模型为比较对象,同时建立含纵坡的结构模型,有限元模型共64个节点、63个单元。荷载考虑结构自重、二期恒载、预应力荷载、整体升温、整体降温、梯度升温、梯度降温,其中预应力钢束竖弯以顶板顶缘为参考点布设,移动荷载根据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计算。有限元模型见图4。

3计算结果分析

3.1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

为直观分析纵坡对PC连续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各跨跨中节点、L/4节点、L/8节点(L为桥梁各跨跨度)为研究对象,计算结构自重、预应力荷载一次效应(钢束张拉力对截面形心的内力引起的效应)与预应力荷载二次效应(超静定结构引起的钢束二次效应)下结构内力及支座反力,结果见图5、图6、表1。由图5、图6可知:对于三跨连续梁,施工过程中,恒载作用下纵坡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小,结构内力的差异更多地反映在钢束作用上。该桥预应力钢束采用通长布置,两端张拉,桥梁纵坡按照8%控制,预应力力臂与无纵坡桥梁有差异,造成预应力产生的弯矩不同。施工阶段钢束一次+钢束二次效应考虑纵坡时的结构弯矩比无纵坡桥梁跨中弯矩增大1182kN•m,边跨弯矩减小439~654kN•m。由表1可知:施工过程中,纵坡对结构支反力的影响较小。

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内力

根据JGT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分别考虑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对其取包络值。有无纵坡时桥梁结构内力、支反力对比见图7、图8、表2。由图7、图8可知:对于三跨连续梁,正常运营过程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纵坡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小;相较于不考虑纵坡的计算模型,考虑纵坡时跨中内力减小,支点位置弯矩增大。由表2可知:纵坡对结构支反力的影响较小;考虑纵坡后,结构支反力分配更均衡。

3.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结构内力

基于MIDAS/Civil后处理PSC设计功能,计算含纵坡、不含纵坡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中采用相同的预应力钢束布置方式。图9为有无纵坡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包络图。由图9可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布置方式均满足规范要求;无纵坡模型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安全冗余度为1.2%,考虑纵坡模型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安全冗余度为9.7%,均发生在中跨跨中位置。对各荷载效应进行分析,考虑纵坡后,钢束二次效应较明显。

4结论

(1)相较于平直桥梁,桥梁结构考虑纵坡后,施工及正常运营阶段恒载、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弯矩变化较小,预应力荷载引起的弯矩变化较大。(2)大纵坡对结构支反力的影响较小。(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考虑纵坡后,钢束二次效应较明显,结构力学性能出现差异,纵坡使结构内力更均衡。

作者:任新建 单位: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