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流行音乐下审美维度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流行音乐下审美维度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流行音乐下审美维度浅析

摘要:人们对于审美的诉求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不同阶段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会反映到流行音乐的演唱和创作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引导人们审美,提高流行音乐的演唱和创作水平,必须立足一定的审美角度和审美高度对流行音乐进行鉴赏、评价。文章从技、形、情、德、魂多维视角提出了流行音乐的审美要求,指出当下“套路化”生产的流行音乐频现、专业性欠缺的流行音乐风行、价值追求缺失的流行音乐增多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发展,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流行音乐;审美维度;“套路性”生产;专业性欠缺

流行音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中,出现了一些颇具时代特征、风格独特的流行音乐作品。但与此同时,受商业化、逐利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音乐人在创作上走捷径,在创作中“唯市场至上”,导致流行音乐乐坛同质化现象严重,精神缺钙现象明显。这样的流行音乐不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必须要研究受众的审美心理,在流行音乐审美标准之下,寻求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

一、流行音乐演唱的审美维度

审美是人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是一种感知、体验活动,也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发展的活动[1]。在流行音乐审美活动中,流行音乐本身是审美的客体,歌唱者作为声音的创造者,同时扮演着审美主体的角色,受众也是审美主体,审美主体对流行音乐演唱所产生的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贯穿审美活动始终。

(一)“技”:千变万化,都应坚守艺术章法声乐技术是流行音乐审美的一个基本准则,但其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代,受不同观念、不同艺术趣味的影响,加之主客体生活经验、审美能力等的变化,声乐技术本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纵深变化[2]。但在这变化中,有一些审美标准却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比如对歌唱语言“字”的审美,要求语意要凝练、有韵律、有情感内涵,咬字发音要清楚;对歌曲声音“声”的审美,要求音色要清脆、嘹亮、圆润,不同声区声音要具有或厚实、或高亢的特质,要使歌声美妙、渐近自然;对歌曲旋律“腔”的审美,要求旋律要具备流畅性,音乐节奏要在有序中进行巧妙变化,给人稳定、明确,又令人振奋、愉悦的多层次的听觉感受,音调要巧妙运用多种润腔技巧,通过“滑音”“颤音”“抖腔”等不同技巧,美化旋律[3]。流行音乐演唱无论如何寻求突破创新,都不应当忽略歌唱这门艺术的基本章法。在流行音乐审美活动中,也要强化对“技”的审美,提高流行音乐演唱的整体水平。

(二)“形”:融合创新,都应服务于音乐表达20世纪90年代之后,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日趋多元。如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演唱融合,在一些展现民俗风情的歌曲中融入RAP节奏,形成混声表演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有由刘欢、宋祖英合唱的《家园》。这是一种融合了西方黑人音乐特色和中国传统民族题材进行创新的音乐表演形式,通过民歌与电子音乐、民族唱腔与流行唱法的融合,实现了古典与时尚的完美结合,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4]。流行音乐演唱中,还有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混搭的唱法。唱法的多元化赋予了中国流行歌曲多样化的艺术魅力,对推动流行音乐演唱创新有积极意义。流行音乐演唱的“形”还体现在歌唱者的形象上,有些歌唱者过分追求对自身怪异、新奇的包装,这些形象往往与音乐本身并无关联,甚至喧宾夺主,影响了音乐本身的表达效果。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要始终围绕音乐本身的表达需要,只有满足音乐表达需要的“形”的融合创新,才是正确的,应当发扬的。

(三)“情”:体悟内涵,真实性与艺术性交融“情”的传达赋予了歌曲别样的生命。流行音乐演唱中,不乏歌唱者手舞足蹈,唱得如痴如醉、撕心裂肺,但受众却无动于衷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情”的传达不到位,无法让受众感受到情真意切又意境深远的情感美。流行音乐词曲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亲情、爱情、友情、爱国情等等都是流行音乐词曲创作的现实载体,这些真实的情感使得流行音乐演唱具备了基本的生命的价值,但若只以真实性作为审美标准,就会产生流行音乐词曲创作片面追求真实性忽略艺术性的问题,往往会导致词曲缺乏艺术加工,不具备审美艺术而无法撼动人心。因此,必须要以真实性与艺术性的适度交融作为审美标准,鼓励流行音乐演唱者深入生活,体悟情感背后的真实内涵。同时,演唱者要熟练运用成熟的声乐技巧、演唱手法,面部表情和特定动作要表现词曲中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让流行音乐演唱在真实性与艺术性的交融中得到升华,传递或令人心潮澎湃、或令人情思绵绵的丰富情感,赋予歌曲不朽的生命。

(四)“德”:深挖题材,传播健康的价值观念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艺术对人的精神、思想、道德有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5]。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社会功能之一便是对受众进行审美教育。对流行音乐的审美,必须要兼顾其对社会美德的弘扬功能,要以流行音乐演唱是否有利于培养受众审美情趣,是否传递健康的价值观,是否为受众呈现了高雅、朴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等作为审美评价标准,促使流行音乐创作者和演唱者深挖不同音乐题材中的积极向上的一面,传播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社会价值观。这种深挖,能够提升流行音乐演唱的审美表达层次,从而发挥其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五)“魂”:传承经典,古与今碰撞出别样火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是以华夏悠久的文化历史为根基的,这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魂之所在。与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相比,我国流行音乐发展迟缓,流行音乐对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民族音乐的传承明显不足。事实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是我国流行音乐的“魂”,受众对融合了民族音乐特质的流行音乐的接受度非常高,“中国风”音乐的盛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要强化对流行音乐“魂”的审美,鼓励流行音乐词作中运用鲜明的民族语言,蕴涵优秀的古典文化,配乐中使用民族乐器,旋律节奏上使用民族调式,甚至借助一些现代化技术展现民族音乐元素,让古与今碰撞出别样的花火,让民族音乐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二、当下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隐忧

流行音乐演唱的发展与受众的审美、演唱者自身的审美及创作者的审美取向有密切关系,不同时期,这些主体的审美取向是不同的,这些审美取向又会反过来影响流行音乐演唱的发展。这也导致出现了一些一味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音乐作品和演唱风格,严重降低了流行音乐的格调,干扰了乐坛生态。

(一)“套路化”生产的流行音乐频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流行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界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摇滚乐、爵士乐、民谣、校园民歌等竞相争辉,“岭南风”“西北风”“邓氏情歌”等不同演唱风格大放异彩。总之,流行音乐在模仿、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但随着媒介的日新月异,流行歌曲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流行歌曲的受众和创作者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各种网络媒介和视频平台的兴起,流行音乐市场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性,流行音乐创作和演唱的准入门槛降低,全民皆可创作、演唱。2019年,网易云音乐晒出的成绩单显示,该平台上的音乐人已经突破10万,这些入驻的音乐人中有些只会简单的编曲,但他们一样可以成为官方认证的音乐人。有些音乐人为了追求收益红利,将市场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和低级趣味,以程序化、套路化方式批量生产同质化音乐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的词曲遵循一定的创作套路,创作者甚至只需要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创作,而且可以“换汤不换药”地进行批量生产。从网络技术初兴时的网络歌曲到现在的“抖音神曲”,这样的流行歌曲不胜枚举。与从前流行音乐创作人花数月、数年时间创作一首经典作品相比,现代流行音乐创作速度虽然大大提升,但精品难得一见,这显然不符合流行音乐的审美期待。

(二)专业性欠缺的流行音乐风行如今的流行乐坛,歌手越来越多,好听的歌曲却越来越少,能被称之为经典的流行歌曲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在于流行音乐创作者和演唱者们自身音乐素养不高,难以创作出曲词俱佳的作品。创作方面:有些音乐创作人自身技艺不佳,只会简单编曲,旋律创作照搬模仿,难以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歌词创作追求直白,如网红歌曲《学猫叫》的歌词“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再如网红歌曲《海草舞》的歌词“海草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海草海草……”,这些歌词一味追求朗朗上口一听不忘,但是缺乏美感。演唱者方面:有些演唱者虽然因为一首歌走红了,但自身音乐素养不高,声乐等基本功不扎实,在演唱的专业性方面和演绎方式的处理方面水平有限,舞台表现力差,影响了歌曲本身内涵的表达和美感的呈现。此外,部分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和演唱者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到处抄袭,价值观念扭曲,歌词中充斥脏话。创作者和表演者的这些不良行为既不符合流行音乐“技”“形”“情”“德”“魂”的审美要求,也不利于流行音乐和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价值追求缺失的流行音乐增多流行音乐乐坛上有一大批经典传唱的歌曲,这些歌曲很多已年代久远,但却始终为受众青睐。与现代某些流行歌曲相比,这些经典的流行歌曲既体现了音乐人、演唱者对音乐艺术本真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这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赋予了歌曲持久的生命力和难以磨灭的色彩。如以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中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歌曲《爱的奉献》,围绕一个需要做换肾手术的中学生,讲述了整个社会被动员起来加入挽救这个年轻生命的爱的活动中的故事。朴实的歌词、倡导社会主旋律的主题、舒缓温暖的旋律,加上韦唯动人的演唱,使这首歌曲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公益歌曲的标签。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充分体现了创作者们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歌曲的意味、韵味的审美追求。反观当今流行乐坛,部分音乐人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导致音乐成为一种纯粹的宣泄娱乐工具,有些音乐作品甚至还传递一些厌世、消极悲观、色情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如《香水有毒》《我爱人民币》等。这些歌曲中露骨低级的表达方式极为恶俗,这样的流行音乐不但不能给受众带来身心享受,还会毒害、麻痹人的心灵。

三、结语

新时期,随着受众文化水平与艺术生活品质的提升,受众的审美素养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要求会随之提高。流行音乐人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自觉遵循“技”“形”“情”“德”“魂”的审美追求,使流行音乐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焕发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韡.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相关史料及其分析[J].音乐生活,2020(3):26-29.

[2]周葳葳,徐敦广.论中国流行音乐演唱的传统反叛[J].文艺争鸣,2019(11):196-200.

[3]傅议萱,徐敦广.中国流行歌曲发展审美取向探究[J].文艺争鸣,2019(9):191-194.

[4]梁宇.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J].艺术科技,2019(9):135.

[5]张江.浅谈中国流行音乐制作者所需要的审美层次[J].大众文艺,2019(13):164-165.

作者:唐辰 单位: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