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旱区农业灌溉管理问题及对策

谈旱区农业灌溉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灌溉管理水平对农业产业发展有极大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灌溉管理水平也相应提高,对解决农业用水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尤其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对解决当前的灌溉管理中的问题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灌溉;管理;问题;对策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灌溉是保障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干旱地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除了兴建水利工程外,科学合理的农业灌溉也极为重要[1]。尤其在北方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使得农业灌溉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结合实际,科学施策,做好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灌溉管理工作,对保障农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旱区农业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田间灌溉工程配套不齐,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在北方旱区,由于山多川少,农业田间灌溉工程发展还相对落后,据统计,目前灌溉渠道衬砌率仅为30%左右,其余均为土渠输水灌溉,因此导致渗漏非常严重。此外,大多灌溉渠道衬砌标准极低,在冬季因冻胀而导致的破坏严重。所以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极低。

(二)农业用水定价偏低,农民节水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国家对弱质产业实行补贴政策,执行的农业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水价,有些地方的农业灌溉水费部分由政府转移支付,加之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长期形成了漫灌的习惯,使得其节水意识淡薄,大多农民认为水是价值极低的资源,因此在田间灌溉时浪费非常严重。为了充分利用旱区有限的水资源,尽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工程,但由于节水工程耗资较大,节水措施和政策不匹配,加之地方财政紧缺,群众认识不足,使得高效节水未能起到示范推广作用[2]。

(三)投入不足,灌溉基础设施条件差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建,随后交由受益乡村管理使用。但农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难以形成连片规模,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能力有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注重管理,田间工程管理主体实际缺位,使得设施养护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带病运行,水资源浪费过多。

(四)农田灌溉末端体系管理模式落后当前,旱区农田灌溉末端体系管理模式普遍较为落后,因而制约了农田灌溉效率的提高。首先,乡(镇)一级的管理人员不足,导致对一些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不到位,使用后无人管护的现象较多。其次,管养不分。基层职工既承担管理又承担维修养护任务,灌溉时管理,灌溉结束又要进行维修养护,加之管理人员少,常常是一个职工巡查十多公里渠道、管理十多个供水口,又长期在野外巡查养护,单位职工不愿从事农业灌溉管理工作,这种落后的灌溉管理模式对灌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再次,由于灌溉水源无法保证,只能根据河道来水情况进行抢灌,实行的是先灌水后收费的模式,造成责任不明、水费收缴不到位、运行和维修资金难筹措等问题[3]。农民自组的农民用水者协会也因内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管理上的漏洞和职责不清也造成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很多不合理的水资源浪费,追求短期利益,田间工程无长远规划。

(五)供水工程无法满足种植结构的变化在某些地区,由于种植作物种类多,种植结构变化较大,灌区的灌溉模式也需随之变化,这样使得供水工程保证率下降,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管理难度增加。尤其在夏季,用水矛盾最为突出。

二、解决对策

(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政府为引导,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首先,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农业产业高效高质量发展。对于一些不平整的农田,还可以推广建设畦田,发展畦灌技术,该技术在灌溉中的节水效果也非常明显。其次,申请国家经费,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改造,从而提高灌溉效率,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做好节水教育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发放宣传册以及开展节水灌溉培训班等形式,向群众宣讲节水知识,让其认识到旱区水资源的宝贵,从而提高节水意识。

(三)推广用水总量的分配和定额管理模式向群众推广用水总量的分配和定额管理模式,以树立他们的水权意识、商业用水意识,从而形成全民节约、全民保护水资源的风气。同时,加强定额用水管理,推行阶梯水价政策,对于超量、超定额用水户,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利用好灌区水资源,最大限度节约用水,制定合理的农业水价政策,引导农户高效节水。在推广定额用水的情况下,可将通过节水灌溉措施结余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让更多的农业实现增收增产。

(四)做好灌溉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效率。同理,发展高效灌溉农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可将农田土壤含水量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对比农作物需水,实现远程网络精细控制灌溉,该模式可做到按需求量、按时自动供水,既能大大减少劳动力,也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五)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根据旱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推广节水新技术,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技术,灌溉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使用保水剂、抗旱剂等化学调控节水技术,农业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做到科学灌溉、节约用水,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从而减少田间灌水量,还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缓解紧缺的水资源压力。

(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合旱区生长的特色农业各地政府部门、农业部门及水利部门应打破部门堡垒,联合施策,统筹安排,调整旱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需水量少、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农业,精准灌溉,减少种植耗水量大、经济效益低的作物。

(七)创新管理体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创新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深化当前水管单位的内部改革,调动用水户协会等基层组织动力,对村级灌溉的田间配套设施实行用水户参与管理,对于小型灌溉工程,推行“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的运营模式[4]。其次,规范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制约。监督检查是促使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环节。从用水户到村镇以及更高的行政组织,从基层水管单位到水行政主管部门,都应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再次,推进水价改革。水费是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经费来源,只有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才能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当前旱区农田水利工程水费收入普遍存在标准低、收取率低的现象,特别是村社管理的井提灌工程,大多只收取运行电费,不收取维修费,导致工程因自然老化损坏后无法得到维修。农民参与灌溉管理意愿非常低,要积极加以引导,形成管理合力。因此,旱区灌溉必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工程建成后应及时核定供水价格,明确相关费用,建立符合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机制。最后,健全水利工程的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稳定水利职工队伍,强化水利为“三农”的服务宗旨,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陈旧观念。

参考文献:

[1]胡国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0(3):78-79.

[2]任石松.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14):170-171.

[3]邱晓林.农业灌溉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3):144-147.

[4]吴春明.我国灌溉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J].科技风,2019(4):180.

作者:张艳霞 王兴鹏 单位:兰州市西固区工农渠电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