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要: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须依托地域环境与气候资源,其次还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格局,使得乡村旅游为旅游扶贫增添助力。乡村发展的核心便是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层次,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将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民族文化

一、引言

花溪区地处贵阳市南部,是贵阳市旅游资源的聚集地,自全域旅游开展以来,其依山傍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浓郁的民族文化、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资源,与“浪漫花溪”称号相得益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纷纷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近几年随着“多彩贵州”“侗族大歌”等有关民族旅游活动的举办,使贵州省的旅游知名度得到一定的提升。“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与此同时,坚持打造山地旅游的定位,着重培育符合贵州省特色的旅游品牌。

二、全域旅游的内涵及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从“小旅游”到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带动并且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发展理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休闲旅游的需求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全域旅游的提出就解决了这一现象所出现的问题。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旅游业发展为主导,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全域旅游的本意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旅游活动,意指有自然风光良好,且浓厚的民族风情可以和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旅游者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差异的环境中自由行走,使自己不光身体上并且在精神上得到放松。

2.全域旅游的经济视角。旅游者的消费活动和旅游产业的经营活动两部分组成了旅游的经济系统,其中空间是旅游业发育和成长的重要部分。首先,旅游是以人的空间转移为特征,并在此空间内进行消费的活动,旅游者通过从惯常熟悉的环境移动到非惯常熟悉的环境,到达旅游客源地之后并在当地体验并且进行消费活动,旅游者往返两个空间的活动都应归纳为旅游活动的范畴。其次,在旅游活动中,空间性是旅游者所具备的一大特征,旅游企业及旅游景区必须得把空间性这一特征作为立脚点和出发点。空间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结构组成,因此要想旅游业的发展更加全面,就必须将空间性转为优势特征,将旅游业与各行业之间相互联合,探索出旅游业发展改革路径。

3.以点线面为发展指导。旅游空间系统是以旅游者在全域旅游下进行消费为基础平台,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空间流动是其纽带,其中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最重要的配置要素,从而促进旅游业从单一式发展为多元一体、开放式旅游空间经济体系。首先,从城市的资源分布结构布局来看,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旅游开发为发展的主要载体,从以旅游景区为重点的单一旅游空间系统,逐渐转变为将旅游目的地为发展重点。其次,从旅游发展格局来看,必须打破传统的行政思维,全域旅游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是为了旅游地区未来的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旅游业的发展导向上,要做到以点线面发展为指导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导向,形成以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为消费平台。

4.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化问题也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乡镇向城市化转型的重要一步,需要乡村旅游的助力,秉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理念以及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5.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新时代特征。乡村旅游是我国新时代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最终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我国跨入新时代阶段,乡村旅游的重要使命便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结合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策略,学会用新时代的视角去看待发展的事物,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之上。探究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增添助力,凸显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性价值与其优势,显示了中国乡村旅游及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的智慧,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1.旅游业的季节性是花溪区鲜明的困局。众所周知,花溪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条件,依山傍水更是花溪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夏季是其旅游业的旺季,正是由于气候条件的优势,这也正是花溪区旅游业发展的短板;旅游业季节性过于鲜明,旅游业的发展周期过于短暂。一到夏季,国内各省的旅游者纷纷前往贵州省旅游避暑,由此可见“爽爽贵阳”的称号是实至名归的,其中花溪区便是贵州省的旅游热门地。季节性鲜明导致了旅游周期短,旅游经济也受此影响。

2.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持之以恒。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娱乐生活方式,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在旅游扶贫中突显自身的特征及重要性,发展乡村旅游需建立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还需依托于政府政策支持。由于区域内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及所在区域的文化差异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特征,所以,我国旅游扶贫的推动力便是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亦是对旅游扶贫的一大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地需有美丽的乡村风貌、丰富的旅游物资及浓厚的民族文化气质等特征。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将乡村间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及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转变为为旅游扶贫增添助益,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统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力量。

3.产业结构还需优化调整。乡村旅游的内涵是以实现内生性自主发展为主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是产业能源消耗低、绿色、环保与资源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农业、工业发展的需求有所不同,不用过度依靠科技与技术性产业。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使乡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将田园风情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构建成乡村旅游休闲的产业链。由此带动一批批产业的发展,将这些产业的附加值提高到较高的平台,淘汰一些能力不达标的产业及过剩的产能。为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效率,应定期对旅游地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进行定期培训学习,增强居民在旅游服务中的就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使居民过上幸福感强烈和生活品质更高的生活,真正意义上将乡村旅游地打造成为生态美丽宜居的绿色家园。

四、全域旅游: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新策略

1.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层次。现阶段,花溪区的乡村旅游是民族村寨的主要农家乐,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开展较少,长此以往会使得游客对花溪区乡村旅游的体验感较差,造成对乡村旅游的内涵产生误解。再者,低层次的旅游开发模式很难吸引大量游客,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范围。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根基,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更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强化民族地区的文化对其地区居民的吸引力,更有助于当地更好发展乡村旅游及培养管理从业人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深入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及民俗节日文化,使其具体化、实体化地体现在旅游活动中,并发挥出传承的重要作用,体现凝聚、教化、感染等力量,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及乡风文明。

2.加强品牌打造,提高乡村旅游影响力。旅游景区各产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是提高景区知名度的一大要素,景区的旅游形象与品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的。区域内旅游品牌与单个旅游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更具有广泛和持续的品牌效应。因此,提升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力,关键就是要依托花溪区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条件、浓郁的民族文化、奇特典型的喀斯特景观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与互联网+巧妙结合,建立关于乡村振兴的网站用于宣传各地旅游资源,从而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条件,吸引更多旅游者到花溪区乡村旅游点进行旅游。此外,旅游企业与经营户之间更要结合自身与民族文化的共通点,找准定位及发展方向。政府部门首先要发挥其职能,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更要为旅游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总而言之,当地旅游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有关乡村旅游及产业集群之间的研讨会,定期交流旅游和产业之间互相发展的经验教训,以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3.强化绿色理念,共建美丽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集中体现,全域旅游以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为发展指南,将旅游业的发展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区位中,并明确了其社会经济价值。花溪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部,是贵阳市旅游资源集中地,自花溪区开展全域旅游以来,便被誉予“浪漫花溪”的称号。旅游产业之间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独立空间下独自演变发展的,必须是依托于宏观经济的框架下发展以及被认识。伴随着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现阶段“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兴起大批“旅游热+”“绿色+”等词汇,其实质是希望旅游业不局限于目前发展格局,可以广泛发展,多产业多领域交叉融合发展,这种认知明确指出了旅游业发展要建立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之上。

参考文献:

[1]徐燕,殷红梅.贵阳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241-244.

[2]毛峰.乡村全域旅游: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与径[J].农业经济,2019(01):46-48.

[3]杨洪.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花溪为例[J].现代商业,2016(08):22-23.

作者:陈燕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