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说年画的表现手法与契合

浅说年画的表现手法与契合

一、拟人表现手法的契合

早期画面承载着原始先民们的神灵崇拜意识,把身边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都赋予了人格化的神性,像牛神、马神、土地等都把它们塑造成人的模样,给予尊敬并加以顶礼膜拜,人民对这些形象都具有非常严肃的态度。随着年画艺术的发展,趣味性、娱乐性不断加入到创作中来,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把人和动物结合起来创作,即人化了的动物形象。“老鼠嫁女”以拟人手法将老鼠嫁女的热闹场面描绘得惟妙惟肖:送彩礼的、鸣金吹喇叭的、抬轿打彩的等,老鼠们一个个尖腮细腿,活灵活现,举止动作却和人一样有模有样,增加了画面的欣赏性和趣味性,脱离了那种神马画面的严肃感和神秘感,从而透露出一股浓郁而欢快的乡情民俗,增添了年节的喜庆与欢愉。此外还有“杠箱官”,对官员犀利尖锐的讽刺“蛤蟆娶亲”“水族迎亲”也是典型的拟人手法的佳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比较发现,年画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这种拟人手法是相契合的。

二、夸张表现手法的契合

在年画的创作中也大量运用了夸张的创作手法。其中夸大性夸张有狮子和门神的头部和眼睛,都是夸大处理的,其他的神马年画中的人物也都是五短身材,头明显夸大了,这是自身形体的比例夸张。还有不同形体的对比夸张:比如“财神”不仅夸大了他的头部,而且他的形体明显大于画面中其他人物形体的尺度;还有“骑马门神”,他们高举兵器,形体都主观夸大于马的形体;另有“连年有余”为了突出鱼(余)的概念,将鱼的形体夸大于小孩的形体……在年画中还有动作的夸张:狮子和神虎的造型角度都是四分之三角度,呈正侧身,歪头竖尾,龇牙瞪目,后腿蜷曲,身子重心后移,呈欲猛扑进攻之势,夸大它们的威猛和震慑力;各组武门神的造型也都是高举兵器、双腿下曲、歪头立目,整个身体的动势呈放射状,摆好了应战的姿势,威猛无比,极具震撼力;另外兼具文门神和武门神双重功能的钟馗,动作的夸张极具戏剧性,动感十足,威力四射。此外,除了造型的夸张,年画中还有用色的夸张,它的创作有着艺人们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与表现形式,作画完全凭记忆而不是凭写生,所以构成了主观色彩强烈、大胆夸张的特点,整体用色鲜艳明快、引人入胜。他们对色彩的要求“取其尖”,“尖”即是色彩要突出;“取其阳”,“阳”即是色彩要明亮强烈,要近看有色远看亦有色,这正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审美愿望。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颜色的要求同样具有极强的夸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人、取悦于人,才能更好地把信息传达出去,实现它的宣传目的。由此可见,年画中的这一夸张手法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象征与隐喻表现手法的契合

在年画中这种造型象征的手法非常普遍,这就是集体意识的体现,例如以鸳鸯象征爱情,隐喻爱情的甜蜜;桃象征长寿,隐喻多寿多福;鱼象征年年有余或是多子多孙,隐喻生活美满幸福;牡丹象征繁荣富强,隐喻兴旺发达;喜鹊象征喜庆,隐喻喜气洋洋等。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各种具体造型形式,是艺人们个体意识的表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种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首先,红色自古就有驱逐邪恶的功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本命年人们都戴红也是这一功能的体现。其次,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意味着喜庆、吉祥,过年过节要张贴大红对联、红火的年画;嫁女娶妻要披红挂彩;生了小孩要送红喜蛋;送贺礼要有红纸包裹;开张奠基要剪红绸缎……一切表示喜庆、吉祥的,都离不开红色。

四、谐音与寓意表现手法的契合

年画中充满了谐音寓意的独特表达方式,也充分展现了传统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年画中的谐音谐意主要是以图解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可以浅显易懂地把寓意深厚的内容传达出去。用具象造型表达抽象寓意,这样也解决了农民们不认识字的困惑,既丰富画面,又给画面增添内涵。如“金玉(鱼)满堂”“三阳(羊)开泰”“五福(蝠)捧寿”“鹤(贺)鹿(禄)同春”“马上封(蜂)侯(猴)”“封(蜂)侯(猴)挂印”“四季平(瓶)安”“平(瓶)升三级(戟)”“喜(喜鹊)上眉(梅)梢”“耄(猫)耋(蝶)富贵”等。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以浅显易懂的图画形式,利用谐音谐意传达出来,既有趣味又能给人增添视觉和心理的美感。谐音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广被人们关注的,合理、适当地运用谐音寓意能提高广告的推广效率,很多广告语就是用谐音来达到新奇、巧妙的效果。可以在广告语的设计中增添幽默效应,例如清嘴含片的广告语就独具匠心,让人过目不忘,“清嘴”本是清洁口腔之义,把广告语设计成“想知道‘亲嘴’的味道吗?”这一幽默的处理手法,使本品牌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备受人们青睐。年画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由于他们同属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形式,所以他们之间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着众多的契合点,在艺术创作发展中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作者:刘金敏 单位:沧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