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韩物流合作状况与路径思考

中韩物流合作状况与路径思考

随着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双方物流企业也积极行动,互相展开合作,并有力地推动了双方物流逐步迈向新台阶。从1995年韩进海运首次在山东青岛设立了物流分公司起,先后有多家大型物流企业投资山东或与山东企业合资、合作。2000年,大韩通运在山东设立办事处。2002年山东交运物流公司与韩国LG旗下乐金(中国)物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2005年6月,青岛交运集团与世界500强之一的韩国韩进集团合资设立物流企业在韩国首尔韩进集团总部举行签字仪式。2008年3月,山东省邮政速递公司和韩国泛亚物流株式会社在烟台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速递货物配送服务领域进行合作。2011年11月,山东省交通运输龙头企业山东交运集团与世界五百强企业韩国现代集团强强联手,强势进军以集装箱进出口为主的陆海综合物流业务。此项目的落户将带动山东青岛港口物流水平的提升,加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步伐。2012年,山东海运公司与韩国SK集团海运开始合作,未来就共同关注的特种船运输、船队建设、合资合作等内容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在韩国的物流大企业纷纷进入山东的同时,山东许多有实力和业务需求的生产、流通、物流业的大企业如海尔集团、青岛裕龙物流、青岛远洋大亚物流公司等积极走出去与韩国物流企业合作,融入企业产供销供应链全过程,开展双边业务,初步形成了双方各类物流企业双向互动的市场竞争格局。

山东与韩国的物流行业协会及相关的学术团体、中介机构等是连接政府与物流企业的桥梁。而双方每一次政府与企业有关物流活动的展开,都与相关物流协会的参与支持分不开。这些行业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在与沟通政府、反映行业诉求、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6年3月,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东北亚经济论坛主办的中韩国际物流系统研讨会在威海市举行。中韩两国政界、商界、学术界的近百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就中韩国际物流系统的开发建设及中韩铁路轮渡项目进行研讨。2011年11月,由山东省工商联、山东省经信委、山东财经大学(筹)和韩国中央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中韩物流高层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中国和韩国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分别就中国物流政策发展史、山东省物流发展现状、韩国物流发展模式及中韩两国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究等进行了探讨,双方已经达成共识,研讨会将每年一届、轮流在中国和韩国举办。物流研讨会的召开为山东与韩国物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渠道,搭建了广阔的技术交流平台,推动了物流的科技化进程,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服务质量,实现高科技物流产品的附加价值。

山东与韩国物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政府、企业及协会的多方联动作用为双方的物流协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与平台,促进了双方物流的发展。但物流的协作还需要克服一些现实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物流标准不统一

标准化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日本与韩国在30多年前便实现了物流标准的统一。中国的物流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叶,各行业、各部门缺乏协调机制,均从本行业本部门特点出发制定自己的标准,不仅缺乏部门间的统一,更与国际脱轨。以托盘为例,作为现代物流中最普遍使用的装卸搬运器具,其标准是否统一直接影响着所有物流供应链。而中国目前还没有托盘国家标准,托盘规格混乱。由于托盘标准部未能统一,装载的货物不能被整齐划一摆放,更不能与运输车辆、仓库、集装箱等相配套,使得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增加了无效劳动。检验检疫标准、计量标准、技术标准等在国际流通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非标准化造成无效作业增多,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上升,使物流企业效益受损,因此给山东与韩国间货物流通速度和流通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物流业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山东与韩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目前,山东物流业水平从总体上来说信息化应用普及程度低,传统的管理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未得到充分应用,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导致物流效率低、成本高。企业间、行业间以及区域间统一的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缺乏,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沟通不通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

(三)高素质物流人才匮乏

国外物流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山东物流行业人才匮乏,员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是零起点,边做边学,接受过正规物流教育的人才很少,高水平物流人才就更少,因此造成物流人才供不应求。缺乏高素质物流人才,导致山东与韩国物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比较低。

(四)贸易摩擦导致物流发展不稳定

近年来山东与韩国贸易的发展迅速。由于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强,且韩国商品的竞争性较强,山东对韩国的贸易一直逆差,长期的贸易的不平衡最终影响双方贸易合作的健康发展,必然影响双方物流发展。另外,韩国利用“特别保护条款”对进出口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征弹性调节关税等关税壁垒,还采用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检验检疫措施、反倾销等手段对进口产品设置了各种非关税壁垒,以及媒体对农产品安全事件的炒作等等,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造成双方贸易摩擦,对山东有关产品和企业造成巨大压力,直接影响双方贸易的正常发展,这势必会影响到物流领域的合作。

进一步扩大山东与韩国物流合作的建议

(一)构建山东与韩国物流网络

构建山东与韩国物流网络,可以使双方物流合作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众多的共同参与。一是山东与韩国双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构建物流网络。双方政府对物流合作的推动与支持是建立物流网络的组织保障。双方政府要制定物流合作发展的总体规划、细化区域内物流合作的政策与规定、提供物流一体化资金支持等,为双方物流网络的构建提供有利的宏观环境支撑,并推动双方的物流产业合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充分发挥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物流中介组织是双方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可以把企业的诉求反映给政府并把政府的政策传达给企业。通过双方的物流中介组织参与沟通协调物流网络的整体规划、物流行业标准制定等,可以更好地推动物流网络发展。三是大力发挥山东与韩国双方物流大企业的带头作用。双方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及物流结点等是物流网络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对物流效率与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山东与韩国双方物流大企业作用的发挥对进一步推动山东与韩国物流网络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二)协调政府间合作

为了使山东与韩国物流业进一步无缝协调合作,双方政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双方要运用先进的物流观念,以共同发展物流合作为目标,建立双方政府间的物流合作机制,这是稳步持续推进物流合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从领导人共识到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积极协调执行;为了推进物流合作中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开发和重要资源整合等,建议双方政府积极构建投融资平台,增强金融与财政支撑力度;资源的自由流通对推动双方物流业发展十分重要,建议通过积极共建完善物流园区、发展第三方物流等,实施贸易便利化并促进物流投资便利,促进双方物流业的合作发展。

(三)加强物流标准化合作

物流标准化是国际物流合作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关键,山东与韩国物流标准不一致,因此在山东与韩国物流合作时,双方要进一步加强物流标准化技术的合作。要大力推进双方物流合作模式逐步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加快双方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拓展双方国际物流合作方面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例如山东与韩国托盘规格、标准不统一,不能与国际接轨,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因此,山东与韩国要争取尽早建立双方物流标准体系,建议采取APP系统。APP系统是中韩等亚洲各国之间通过租赁T-11型标准托盘的方式构筑托盘共用体系并实现共同物流系统,对用托盘装载的货物用标准化的托盘进行装载运输。同时,要加快对物流机械进行标准化作业,对于双方共同使用的物流机械,争取国家层面的免除关税之类的持续协议。

(四)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是物流的灵魂,是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信息流与货物流相辅相成,只有先建立起本地区物流信息网,才能够清楚双方物流发展方向及特征。因而山东与韩国物流合作的最重要条件是要进行物流信息的相互沟通。山东与韩国双方应整合各种有效信息资源,抓紧构建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双方物流的真正畅通,需要加强区域内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各物流中心之间的物流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区域内工商企业、海关、银行、船务公司、商、运输公司间的无缝对接和交流。要通过实施信息技术带动,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将两地的信息平台进行联网整合和数据交换,促进山东与韩国运输、仓储、商品交易等物流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发挥信息化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帮助运输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双方密切合作,以期尽快与国际物流接轨。

(五)大力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人才是各国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因素。双方可以在人才交流上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培训适应物流型人才,以加快双方的物流发展。一是高等院校之间要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山东与韩国的大学可进行联合办学,在高校里开设国际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真正适应山东与韩国物流合作的人才。教育方式是韩国的大学和山东的大学一起选拔学生,先在山东和韩国分别实施两年的交叉教育,然后互相到对方学校学习。以中国为例,大学1-2年级在中国实施韩国语和贸易、物流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学3-4年级在韩国学习贸易、物流的专门课程。两国大学教育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山东与韩国双方适用的物流人才。二是加强学校与物流企业界的合作。从大学培养和在职培训两个方面,建立大学、物流企业与物流研究机构的广泛联系,使物流专业学生有机会到物流企业实践,物流企业也可以委托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师资力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三是积极探索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通过以上努力,山东与韩国双方可以进一步培养适合双方物流企业合作的人才。(本文作者:李晓鹏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