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及应用分析

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及应用分析

【摘要】简约派音乐是来源于美国的一种音乐流派,其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在简约派音乐诞生之初,它以简单朴素的曲风获得了美国年轻人的青睐,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海外,至今仍是重要的音乐流派之一。本文将简要论述简约派音乐发展概况,简约派音乐的代表人物,简约派音乐使用的音乐技巧以及在音乐曲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音乐中的应用

一、简约派音乐发展概况及作曲特点

(一)发展来源及概况简约派音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简约派音乐的名字主要是由当时的“极简主义”发展而来的,在当时“极简主义”主要形容的是绘画、雕塑等有关视觉设计事物的创作风格。在简约派音乐开始之前从没有把“简约”一词用在音乐风格的命名上,在当时一些学习传统音乐制作的年轻人想突破传统的音乐制作流程,便想反其道地利用极少的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便是简约派音乐兴起的源头。[2]由于简约派音乐使用极少的音乐材料进行创作的特点符合当时在法国十分盛行的“极简主义”,便把此种音乐流派命名为简约派音乐,且此种命名方式在当时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尝试。下图是简约派音节符号。简约派音乐形成之后由于不再追求烦琐复杂、戏剧的作曲方式,其独特创作方式,动听的音乐旋律,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便在美国境内传播开来,并经由知名音乐家的发展传播到海外,且在其他国家落地生根,并创作出众多简约派音乐,最终简约派音乐成为全世界的音乐流派之一,并占有重要地位。

(二)作曲特点简约派音乐其最大作曲特点就是重复。简约派音乐主张用极少的音乐材料制作音乐,因此,在简约派音乐中通常整首音乐中会出现大段的重复并始终保持同一节奏,在有限的几个音节中不断转化。在音乐进行下去的同时,使用节奏的变化,和声的转换以及配器的不同,做到在相同的音阶中产生不同的变化,从而使整首音乐和谐动听。[3]

二、简约派音乐代表人物

(一)拉蒙特•杨拉蒙特•杨是简约派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曾创作过全曲只有B音和F音的简约派音乐作品,这在整个简约派音乐曲库中是一个极为极端的例子。其作品激进,很多曲目是实验音乐,是其个人单纯的对于音乐的一种释放,也就导致虽然拉蒙特•杨的曲目是对简约派音乐的极致体现,但仍旧传播不广。

(二)斯蒂芬•米歇尔•莱奇斯蒂芬•米歇尔•莱奇是美国简约派音乐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形式新颖著称,例如,他曾创作过的拍手音乐,从头到尾只以拍手掌为演奏方式。其代表作是《为18位音乐家而作的音乐》,该音乐中既运用了亚洲与非洲的传统音乐元素,同时在音乐制作中加入了电子音乐,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十分独特。斯蒂芬•米歇尔•莱奇以其独特新颖的音乐创作方式,为简约派音乐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菲利普•格拉斯泰瑞•莱利菲利普•格拉斯泰瑞•莱利是除斯蒂芬•米歇尔•莱奇之外对简约派音乐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另一位音乐家,也是简约派音乐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注重声音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大量舞台剧和电影中,这也是他较其他简约派音乐家更知名的原因。

三、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及曲目应用

(一)对于音乐音节的重复对音乐音节的重复是简约派音乐的主要特点,也是简约派音乐创作的主要技巧。此项音乐创作技术打破了传统音乐中音乐片段不能重复三次的要求,将对音乐片段的重复技术用在新型音乐创作技术中。按照不同的音乐组成进行重复,主要分为音阶重复、动机重复以及音乐节奏重复。其技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简约派音乐作家特里•赖利。在对简约派音乐创作技术进行提炼加工后,特里•赖利总结出了创作 简约派音乐技术之一的“模块重复”[3]。特里•赖利的作品《C》主要运用了“模块重复”创作技术,该首曲子对于音节的重复运用突出,是对于音型模块进行重复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特里•赖利多次重复运用五十三个音型模块,并在演奏的过程中加入其他的音型模块。主要体现为先由一位演者演奏C音,并在该演奏者演奏C音时,其他的演奏者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在任意的时间,选择音型模块加入演奏并对选择的音节进行重复,并让《C》在整场演奏的过程中完整和谐,音阶层次多样,让人沉醉其中。

(二)静态和声静态和声是指在和声时保持声音的平和稳定,是简约派音乐创作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静态和声在声音上的主要表现是声音的延长,或移动一个对于整首音乐影响不大的音节。该创作技巧的代表人物拉蒙特•杨,也是简约派音乐的创始人之一。其创作的静态和声具有在整首音乐的高音处没有明显规律、作品没有任何动态起伏的特点。[3]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单音、和弦或者是音簇的超常规延长,以静态和音的方式作为创作整首音乐的主要形式。[4]美国作曲家拉蒙特•杨的《为钢管乐器而作的音乐》中充分运用了简约派音乐创作技术中的静态和声。在《为钢管乐器而作的音乐》的整首音乐中,拉蒙特•杨直接利用大量的同音进行同音连线,并利用圆号和大号这类钢管演奏乐器对声音进行延长,使得静态和声在《为钢管乐器而作的音乐》整首曲子中得到充分体现。此外,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弦乐三重奏》中也充分展现出静态和声这一音乐创作技术的使用方法,在《弦乐三重奏》中最能体现出静态和声技法使用之处就是乐曲中出现的长时间的静止长音,并在传统音乐体裁下使用单一的乐章进行整首音乐的演奏,该作品的出现彰显了简约派音乐作曲形式的兴起。

(三)相变技术相变技术的代表人物是史蒂夫•里奇,相变技术的起源是史蒂夫•里奇在一次作曲之中发现的,他把两段相同的音乐曲段写到了一起,这是一次创作失误,但史蒂夫•里奇惊奇地发现,在他把两段相同的音乐曲段写到了一起后,演奏出来的效果竟不同凡响,由此简约派音乐中技术之一的相变技术就此诞生。相变技术指的是在演奏的过程中,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奏相同的一段音乐曲段。[4]在有了这个发现后,史蒂夫•里奇使用相变技术进行了多个曲目的创作,其中包括《涌出》《大雨将至》《钢琴相位》《小提琴相位》。《钢琴相位》(图2)的乐谱一共分为三部分,在乐谱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变化和减量后形成了第二部分,而第三部分就包含了前两部分乐章的A、B、D、E四个音节。在演奏的过程中,由钢琴演奏者进行重复小节不定、重复次数不固定的演奏,演奏结束。[5]在《小提琴相位》的演奏中,主要由四把小提琴进行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前三把小提琴演奏同一动机,并且差拍演奏,剩下的一把小提琴在前三个小提琴演奏结束之后进入演奏,直到整首曲目演奏结束。

(四)音节的附加技术附加主要使用通过重复相同的音符模型,在增加小节时值、延长乐曲长度的基础之上进行乐曲创作。音节附加技术的代表菲利普•格拉斯,他在研究印度音乐时发现印度音乐在“小节线”的使用与西方对于“小节线”十分不同,在对印度音乐深入研究后发现了印度音乐制作规则,从而发现了音节的附加技术。其创作的曲目《两页》就充分运用了音符的附加技术,在进行曲目的创作过程中主要把五个动机进行重复,并把重复的动机分成了更加细致的小动机,并通过a+b的形式在曲目的小节之间进行重复。且在进行曲目创作的过程中,菲利普•格拉斯在曲目原始动机的基础之上,把a作为基点,通过对b的变动,每变动一次都在每一个曲目小节中增加一个高音,如此重复下去,再利用音符的附加技术时,对之前在每一个小节增添的高音进行音高递减,直到整个曲目恢复到创作之初,使整个曲目形成镜像状态,便完成了使用音符附加技术进行的曲目创作。

四、结语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进行音乐创作,满足人民对于好音乐的需求,音乐创作者们积极寻求创作方式,寻求创作灵感,达到创作出更加完美的音乐目的。此篇文章主要论述了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及该作曲技术在乐曲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音乐创作者提供借鉴,使其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赵新.关于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4):20,28.

[2]陈德.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研究[J].北极光,2019(6):40-41.

[3]康炜.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特点及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6(21):68.

[4]朱玫玫.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分析[J].戏剧之家,2018(36):71.

[5]李严梅.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分析[J].戏剧之家,2018(7):65.

作者:杨天成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