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简约高效略读语文教学论文

简约高效略读语文教学论文

一、删繁就简凸显中心

中心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有效时间内要求解决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应依据教学目标,针对一两个重要的问题进行设计,让中心问题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以《桂花雨》为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为本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老师通过以下四步教学,以望学生能反复理解回味,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一)抓住中心寻觅花香

学生读到描述桂花香气的句子时: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老师介绍“满陇桂雨”,从中学生体会到了杭州桂花的香,之后,顺势引导学生转移到课文的中心句:这里的桂花就算再有香味,也比不上咱们家乡自己院子里面的桂花香。

(二)提出疑问浸染花香

“为什么母亲会说杭州的桂花就算再有香味,也比不上咱们家乡自己院子里面的桂花香?”老师引导学生带着此疑问去默读课文。教学时重点抓住如“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等句。当学生联系到桂花泡的茶、桂花做的糕点时,也就体会到了家乡桂花那独特的香及家乡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当读到“人们都浸在浓浓的桂花香之间”时,学生就能体会到故乡那香味广飘的桂花;当读到“飘、浸、闻”等词,学生已感受到桂花香已真正融入了乡亲们的生活,成为乡亲们快乐、甜美、温馨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不能用其他东西代替的、独特的香,从而领悟到文章的中心。

(三)取其精华品读喜悦

当读到“摇花乐”一段时,学生反复诵读,品读其中的欢乐,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摇呀摇,摇出了什么?”学生中不乏优秀的回答:读出了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读出了丰收——欢天喜地的幸福感觉;读出了温馨——安静祥和的甜蜜生活;读出了多彩——绚丽缤纷的美好回忆。可看出,学生已体会到家乡的桂花带给作者的喜悦,是其他桂花无法取代的。

(四)升华情感品悟乡愁

体悟到摇花乐之后,老师引领学生品悟“月是故乡明,花是家乡香,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好。”此时,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自然水到渠成了。最后,再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有力地升华了情感。

中心问题贯穿全文,教师如此之举,既抓住文章本质,凸显中心,又将文章简约化,教学不用迂回曲折,学生的主体性能更明显地体现。

二、疏密有致彰显重点

(一)教给提问方法找准关键突破

略读课文的特质要求学生不能够“四处敲敲打打”,而应该找准中心——“集中突破”。因而,老师要教给学生提问方法,直奔课文重点。

1、抓课题质疑。课题是“眼”,抓课题质疑问难,往往是打开感悟课文的窗户。

2、抓重难点句质疑。这能使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如浏览《金色的鱼钩》后,抓住最后一句质疑:为什么长满红锈的鱼钩上还会闪着金色的光芒?

3、抓课文内容质疑。对内容的质疑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较高层次的质疑,往往能触及文章的中心,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条线索展开。

4、抓写作特点质疑。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精彩的语句,或是感受最深的地方,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如浏览《祖父的菜园》后,抓住“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质疑:这句话表达罗嗦,又没有新意,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二)捕捉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悟

略读教学虽需讲究“简约”,但课文的重点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详略结合,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丰碑》这篇课文主要从正面描写及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精神:教学时,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正面描写——军需处长的神态、外貌等,引导学生着重品读其衣着的“单薄、破旧”,表情的“安详、镇定”等,让学生真正走入其内心世界;侧面烘托——大段描写军长闻讯之后的言行举止:从极度的愤怒转变到感动,此处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领悟。课文其他地方都可作为略读来处理。

这样不仅详略得当,避免文章处处中心,更能彰显重点,明确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张弛有度注重实践

“张”指的是精读,有感情朗读;“弛”指的是略读,是默读与浏览。“张”是“扶”、“弛”是“放”,要做到张弛有度、扶放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实践。

(一)导学和自学结合

略读是指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逐渐达到“不待老师教而自能读”的成效。略读课是精读课习得阅读方法的应用,略读不能完全是老师的扶持,也不能是学生的完全自主,更多的是师生间的互动,引导与自学的结合。

如学生初读《彩色的翅膀》后质疑:战士们为什么要带昆虫上岛呢?战士们为什么会郑重其事品尝西瓜?……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问题可马上解决?哪些有一定难度可留到最后阶段来解决?哪个问题统领全文、又有研究价值,可作为本课自主阅读的主问题?学生通过自行筛选课文重点,从而获取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哪些该精读,哪些该略读。这不仅避免了老师的重复讲解,也提高了效率。

(二)讲解和练习并重

略读课也是阅读的实践课,教师需要的是精讲重点,学生需要的是更多时间的锻炼。围绕课文中心,画画找找、读读想想,让每位学生都能有独立思考与阅读的机会。同时,还可围绕课文给学生适当的练笔机会。

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练笔时机:当“我”走进后院,发现根本没有那匹吃着香甜马草的马时,是怎么想的?请学习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段落写一段话。这样以写代读,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关键,能快速地浏览、处理信息,也能提升语言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和略读相辅

略读课,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略读不是不求得详解,而是重点的精,非重点的略。

《军神》一文中,在忍受剧痛、术前拒绝麻醉的片段以及沃克医生的评价中,通过寻找重点词、句,谈感受等来了解人物品质。而其他部分则略读,简单带过。如此处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略读课的有效性。

四、内外兼修重视拓展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因而,老师要懂得将教学内容恰当地延伸到课外,抓住课文的内涵,放眼于课外,真正让略读课成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与纽带。

(一)扩大阅读激发兴趣

从课内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课外,真正激发阅读兴趣。课文上完后,可介绍一下作者的背景及相关的作品等,从课文引向课外的一本书,从一部作品引向另外的作品,使学生爱上阅读。

(二)引用资料深化理解

课文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多数需课外资料来补充。此类型的拓展,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疑点、难点,也能激发学生情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在《慈母情深》中,“我”向母亲要一元五角钱去买书,但是时代的遥远,学生无法理解到五六十年代生活的艰苦、物品的匮乏,教师适时补充一段课外资料:小明出生在五十年代,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只能做些临时活,每月仅能赚回20多元钱,每天0.2元就足够他们一家6个人吃饱饭了。

读了这段文字,学生就能了解到五六十年代的一元五角钱意味着什么,学生也能深深理解到钱是母亲的血汗,是母亲深深的爱,是对孩子的期待与鼓舞。

(三)运用学法实现迁移

不少略读课文选文不仅形象鲜活、情感丰富,而且表达生动、描写细致。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欣赏性阅读,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语言与标点,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习作话题,精心设计迁移拓展练习,进行写话活动,以求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能力。

如:《索溪峪的“野”》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其中猴子恶作剧——撒尿,淑女大口嚼玉米棒,老人跳山溪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并进行类推补白:写一个描写其他动物和人们的“野”的片断。

(四)积累词句丰富语言

很多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好词佳句甚多,学习此类课文,可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句,并读读背背,丰富自己的语言。如教学《慈母情深》时,课前可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诗句和名言,课后再背背,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积累,这对丰富语言、提升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略读课教学要想做到简约、高效,就需抓住略读课文的真正特质,突出重点,让学生慢慢地体会,读出略读课的真正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