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武乡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武乡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摘要:文章分析了山西省武乡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武乡县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加产业附加值、健全市场监督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武乡县;农产品;发展现状;对策

1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武乡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加快实施“11355”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5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0.5201万亩、总产量109021.7t。其中谷子8.3142万亩、总产量16774.4t;玉米25.87815万亩、总产83779.5t;蔬菜1.55715万亩、总产23451.8t;水果1.788万亩、总产3118t。出栏肉猪18820头、肉牛2528头、肉羊54940只、肉鸡2571695只;存栏蛋鸡627254只、奶牛169头、母猪2297头。核桃7万亩、总产3000t。

1.1相对优势产业不断兴起

目前初步形成以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核桃、梅杏、油用牡丹、牧养鸡、肉猪、肉羊等种养殖为主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进程。

1.2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通过产业扶贫的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成粮食作物与多种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变成种植业、养殖业和干果水果业共同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得到了综合发挥。

1.3脱贫致富进程持续推进

通过政府领导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人口收入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有2.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2995元增加到2015年的5459元,年均增长12.8%,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改善。

1.4产业带动惠民增收

依托大山、大象、多维、鑫四海、晋昌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结合“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引进了山西焦煤集团和山西潞安矿业集团两家大型国企,参与武乡县扶贫开发,以“粮、畜、果(油)、蔬(菌)、药”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等产业项目,大力推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相融互促的格局,通过创造发展机会,促进农民实现充分就业,以产业翻番带动农民实现收入翻番。

1.5科教扶贫扎实开展

五年间,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培训3500人(次);累计帮扶贫困大学生302人、贫困高中生634人,共发放资助资金201.7万元,圆了广大贫困学子的上学梦。

1.6金融扶贫顺利起步

县政府与邮政储蓄银行武乡支行合作,投入700万元风险补偿金,积极开展“富民贷”和“强农贷”业务。截止2016年底,全县各金融机构已为5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273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扶贫产业的发展。

2存在问题

2.1自然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

武乡县沟壑纵横、土壤贫瘠、山地坡地多,水利建设滞后,加上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限制,粮食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高效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虽然在猪、鸡、羊等养殖方面动作较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发展动力不足。

2.2产业化程度低,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弱

武乡农产品虽然品质好,但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处于原料外销和低端开发阶段,缺少品牌效应带动,同时宣传、营销手段跟不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价格低,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品质优势不能有效转化为市场价值,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2.3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

全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农业科技水平低,产业技术落后,农产品的升级换代滞后,新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没有及时跟进,农民在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上科技支撑不足,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4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

农产品市场品牌占有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销售价格市场波动过大,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明显。电子商务刚刚起步,市场运行不完善,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还不强,农产品销售难和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突出。

2.5务农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农民科技素质低,技术推广难度大

大多数贫困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脱贫能力低下;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农民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2.6体制机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用于农业基地建设、产业化开发、科技试验示范、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少,且过于分散,未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广大农村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不足。此外,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土地流转机制、保险机制尚处在探索阶段。这些都造成了农业发展内源动力不足,制约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优势分析

3.1区位优越显著,交通十分便利

武乡县大区位条件优越,西北距省会太原市120km,东距河北省的邯郸市150km、邢台市150km、石家庄市180km;南部、东南部距长治市80km、河南省安阳市150km、焦作市180km、新乡市190km;东北距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为460km和470km。武乡县交通便利。太焦铁路及在建的太焦高铁、太长高速、208国道纵贯南北,武墨铁路、沁涉公路、权马公路横贯东西,分别与省内及河南、河北的铁路、公路网络相连。距太原机场121km、长治机场90km。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武乡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3.2自然资源丰富,利于发展特色农业

武乡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虽然武乡县地处太行山,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相对平原地区来说,发展农业有着天然的瓶颈。但是武乡县水资源丰富、耕地林地牧坡面积广阔、土质较好、气候类型多样、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温带落叶林植被明显,对于发展优质杂粮、果品、药材及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武乡县有土地面积24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2万亩,林地72.7万亩,牧坡8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47.1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0.5万亩。由于全县特定的区域条件,东西两山山大坡广,昼夜温差大,在种植药材、发展畜牧业方面条件优越;中部丘陵平川地平水浅,耕地土质较好,有利于发展蔬菜、干果水果、小杂粮、经济作物、立体间作套种等,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可借助北京、太原、长治等城市的农业科技、服务、市场优势,通过协作与扶持带动的方式,共同发展服务大城市的特色农业。

3.3毗邻大城市,农产品市场空间大

武乡县紧邻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主的京津冀城市群和旅游大区,农产品潜在消费总额在700亿元左右,城市居民消费占七成多,机关、学校、医院等集团消费及餐饮业占近三成。目前,京、津等大城市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自产农产品根本不能满足需求,无论是绝对量、还是季节品种调剂都有较大需求差距。货源为郊区供应和外部供应,总体上外部供应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北京是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时令、应季)的集散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北京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水平在年1000万t左右,所集散的农产品,来自外部的占八成,本市的仅占二成。粮油、水产、禽蛋、肉类、水果、蔬菜,外部货源占绝对优势。北京等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多样,武乡县农产品有生产、品质优势,特色农产品在北京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吸引力。

3.4旅游资源丰富,利于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武乡县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鲜明,突出表现为以抗战为内容的革命纪念地景观丰富集中,以山、林、洞、水为主的太行山自然风光别具一格,以宗教名胜、古代名人为特征的地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地域组合区域差异性明显,东部以太行山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主,中部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西部以生态农业资源为主;从区位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武乡在山西旅游市场中属于新兴旅游目的地,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休闲观光旅游为旅游业和农业的交叉产业,产业关联性强,与现有的旅游客源市场有一定的交叉性,依托有利的资源条件发展旅游业,可有力地带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3.5新农村建设氛围良好,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武乡县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三个十”为抓手,着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合力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推动武乡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

4劣势分析

4.1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地域差异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武乡县农产品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来自国际的竞争。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优质农产品向国内市场不断涌入,加剧了对国内农产品的冲击。(2)国内市场农产品竞争。随着农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省际快速交通不断发展,武乡县农产品面临更多市场竞争。

4.2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

从总体上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和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财政支农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吸纳社会资金能力有限;农户自身收入水平低,难以支撑农业扩大再生产,这些问题导致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户经营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进而制约着武乡县农业的全面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4.3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市场规模化经营矛盾比较突出

尽管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仍有待提升,分散的、以农户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依然是目前武乡县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市场化、规模化经营的矛盾是制约武乡县现代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限制因素。

4.4农业劳动力流失,农地撂荒现象严重

从三个产业构成看,武乡县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从农民收入构成看,从事家庭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也不高。相对其它产业而言,农业比较效益低,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有限,导致部分农户存在兼业化的倾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田经营主体弱化,农业投入淡化,部分农田有“抛荒”、“撂荒”现象,从长远看,不利于武乡农业的发展。

4.5加工业薄弱

武乡县农产品加工增值比重低,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低于长治市、山西省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及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原料型为主的初级农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比例较低,农产品的深加工更少,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4.6流通营销业发展滞后传统流通营销业较落后,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现代流通营销业不发达。农民经纪人是农产品销售主要力量,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流通公司支撑。农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内,农产品出省和出口规模小、品种少、竞争力弱,农业的外向度低。

5主要对策

5.1以构建“四大系统十一大产业”为引领,全力推进武乡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十三五”期间,武乡县构建“四大系统十一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优势和主导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传统种植业,包括谷子、蔬菜、食用菌、核桃、中药材五大产业;二是特色高效种植业,梅杏产业和油用牡丹产业;三是发展高效养殖业,包括牧养鸡产业,肉猪产业,肉羊产业;四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八路军纪念馆红色文化为契机,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园区。

5.2以龙头带动产业化发展,发掘深加工业,促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

首先要建立联结机制,依托大山、大象、多维、鑫四海、晋昌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把分散的经营同集中的市场需求联结起来,形成信息、技术共享,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配套服务的规模化生产格局;其次,积极探索走“猪(鸡)-沼-果”的循环发展模式,做好果园种草、生物覆盖等旱作特色栽培;再次要注重发掘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建立产贮、运销、加工配套的服务体系,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使农民摆脱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经营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3以科技项目为依托,组建科技服务团队,保障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科技到位率

武乡县现有农技推广单位24个,共有农技人员181人,其中种植业128人,畜牧兽医29人,水产2人,农业机械化22人。从学历分析:全日制大专26人,在职大专36人,全日制本科11人,在职本科41人,研究生9人;从职称看:初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65人,高级职称9人;从年龄看:35岁以下6人,35~45岁60人,45~50岁47人,50岁以上68人;从工龄看:10~20年24人,5~10年3人,多于20年147人,少于5年7人。总体来说,武乡县农技人员结构良好,有指导服务经验的人员居多,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耕还林科技培训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等一系列农业项目为依托,根据服务村的实际需求,分不同的专业,抽调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形式灵活多样,田间炕头、树下饭场均可开展;培训内容通俗易懂现学现用,现场指导包教包会,确保农业产业科技服务精准到户到人,力争达到户均一个明白人。

5.4健全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保证农产品价格合理,保证农产品吃的放心

农产品监管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需要各级农业从业人员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从源头上制止、杜绝要比到处跑监管要好得多。也只有从源头上断了后路,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抓起,从田间地头抓起,从选用材料抓起,从生产材质抓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吃得放心。

5.5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

国家从2014年以来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就是为解决今后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说: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这就要求国民必须种好自己的地,保证吃饭问题能够自给自足。武乡县2014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0人,2015年培育1000人,2016年培育了785人,连续三年培育了2565人,其中青年农场主146人,目前认证新型职业农民32个。

5.6完善体制机制,多方整合资源,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县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整合农业资源向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农业基础建设及土地流转等工作,为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产业扶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民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明显提升,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作者:王步奇 单位:山西省武乡县监漳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