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干旱灾害影响农业经济论文

干旱灾害影响农业经济论文

一、消除干旱灾害对农业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

(一)积极提升技术以降低干旱灾害的影响

一是要致力于发展节水型农业,从而提升农田的灌溉率。要努力推行各类新型节水技术,不断提升节水的力度。其重点要应当不断推进灌区节水改造以及多种新型节水技术的推广,从而强化对灌区的全面管理,以提升水的合理利用效率。节水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积极推广包括喷灌、滴灌、微灌以及灌区推广渠道防渗等技术。当前,在生产过程中的管道节水技术已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但是存在问题较为显著的则是大田作物如何节水。如今,在小麦灌溉中比较常用的为喷灌,但是对于玉米之类的高秆作物灌溉则应当采用微灌的形式。微灌不但能够提升水的利用效率,让农作物不断增产,且对于不同的土质均具有相当理想的灌溉成效。全球各国的节水实践已经证明了微灌是一种最为省水而且效果最为突出的一种先进灌溉技术。在我国干旱地区,十分迫切地需要发展这一技术。应当以保障当地农产品有所增产的基础上,全面应用所有具有成效的节水技术以及更加先进的现代灌溉技术,更加合理地开发与改进水资源的配置情况,不断提升目前灌溉工程所具有的灌溉效率,从而合理地推广包括管灌、喷灌以及滴灌等技术在内的新型节水技术,从而在最大的限度上降低农业生产对于当地水资源之消耗,从而实现节水以及增产等双个方面的目的。二是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推广避灾和减灾等技术。要制定出更加适用、更为可行、更加行之有效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通过将改造中、低产田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以高新节水技术的建设为中心,大力强化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针对当前我国防灾减灾发展中技术的推广极为落后的现实难题,由国家积极加大资金投入的额度,在工程技术研发、农业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的培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并且在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建立起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体系,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应对干旱灾害之能力。三是要积极运用各类高新技术以全面提升当地的防灾抗旱等能力。要致力于提升抗旱工作的现代信息化工作水平,积极引入远程自动遥测技术、3S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数值预报、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从而为当前的抗旱工作提供最新技术的保障。同时,还可考虑引入现代生物技术,创建农作物抗旱栽培新型体系,主要包括了使用科学的方法来选育各类高产抗旱作物以及耐旱作物品种,这样一来还能显著提升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水资源之利用率,这对于全面提升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而全面提升抗旱能力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二)不断改进完善抗击干旱灾害的制度体系

一是要深入健全完善我国的抗旱法律法规制度,从而保障抗旱工作能够高效而又有序地开展起来。如今,在法制保障上,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中心,以河道管理条例等进行配套的抗旱防灾法律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实施了一大批关于抗旱工作的配套性法规。健全完善的抗旱法规体系可以说是相关部门实施好抗旱工作的十分重要的基础以及前提条件。通过强化抗旱法规制度建设的力度,能够让各地区以及各个部门在抗旱工作之职责以及行为规范变得更为明确,进而保障我国抗旱工作能够高效、协调、有序地运转起来。二是要健全完善社会化的抗旱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抗旱服务组织理所当然地要成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强化对各类抗旱服务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尽可能地发挥出长期可持续的抗旱效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国全民抗旱减灾教育,不断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抗击干旱的风险意识,以来来做好应对旱灾的充分准备。

(三)运用经济手段来抗击干旱灾害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是通过经济手来加强节水工作,推动节水型农业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愈来愈短缺的实际状况,应当逐渐形成与完善水权制度。强化以取水许可以及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为主体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制定与落实更加合理的水价确定机制。与此同时,还应当形成农业产业节水激励体系,运用经济杠杆的突出作用,有效地杜绝各类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更加合理地用水。二是创建新型农村金融制度以应对各类旱灾。要积极拓展农发行的业务范围,更好地发挥出政策性银行所具有的积极导向性作用;要强化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为“三农”发展提供更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致力于深化农业银行服务农业经济之力度,推动对我国农村市场急需的金融需求服务,让其能够在积极支持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创建,大力扶持优质粮食工程与商品粮基地建设,大力开发新技术农业等,从而妥善应对好旱灾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三是健全完善和推广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切实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我国的农业生产风险。干旱灾害属于频发性的自然灾害,一旦依据商业化保险费率来核算保费的话,不管对于农民,还是对于保险公司,均为非常大的负担。所以,一直以来,干旱灾海始终游离在我国的农业保险责任范围以外。所以,自从2007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明确了保险金额是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以及农户个人三方共同加以承担。然而,因为财政等方面的因素,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推广不够顺利,在制度上亟待不断健全完善赔付率,而且在承保的品种以及创建巨灾基金等各个方面也和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因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事业往往能够在预防干旱灾害等农业自然灾害之中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理应高度重视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政策上的扶持,切实增加当地财政对于农业保险所给予的补贴额度,从而尽快地形成全国性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目前已有的商业保险企业参与到农村以及农业保险业务之中,并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宝贵的经验,从而持续推动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更加趋向于完善。

(四)落实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要通过完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统筹协调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就经济管理的视角而言,对于旱灾所进行的管理应当从控制旱灾往灾害管理加以转变,并且切实提升系统化意识、风险意识以及农业资源意识。要形成富有成效的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各类举措来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干旱灾害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从而为旱灾风险管理的主体提供各类咨询服务。

(五)健全农村农田水利管理工作

干旱灾害的巨大冲击将直接推动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并且加速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面对着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之现状,全面总结各类经验教训,认真修订符合我国农村水利工作实际的各项规划,从而建立起政府引导的新机制,从而实现政府大力扶持、群众积极投资、用户参与管理的新机制。要通过强化我国的基本农田建设与水利设施建设,能够持续提升自身抗击旱灾的能力。

(六)推进生态建设以实现生态平衡

笔者觉得,推进生态建设之根本目的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植树造林,也不是单一地追求所谓的森林覆盖率,而是要在实现避免旱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我国北方地方旱区的干旱气候条件就决定了这一地区所具备的生物特点。所以,致力于强化该地区生态建设,就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各方影响,从而探索出一条不仅能够确保生态平衡,而且还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的干旱地区,农业经济如果要取得很好的发展,防治与抵御干旱灾害就显得极为迫切。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克服干旱灾害对农村经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走出一条综合防治旱灾、推动农业经济取得发展的新路。

作者:张志敏 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