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干旱区设施农业生产策略

干旱区设施农业生产策略

1设施农业生产现状

定西市设施农业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以发展为主题、项目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建设为重点、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力度,有力的推动了设施蔬菜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环保、无公害方向发展,日光温室生产栽培技术日趋完善成熟,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该市日光温室的种植结构、产量、效益等实际情况,对2007—2010年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1设施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种类呈现多样化发展局势

定西市设施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安定、临洮、陇西为中心,辐射全市7个县区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模式。1996年开始大力引进建设新结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有力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开始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要转变。2009年定西市把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为民承办的10件实事之一,因地制宜的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仅2010年全市新建日光温室1920座,新建塑料大棚170.93hm2。至2010年底,全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种植面积累计突破3333.33hm2,平均产值14.85万元/hm2,平均纯收入10.65万元/hm2。其中,日光温室生产面积877.87hm2,平均产值25.65万元/hm2,平均纯收入15.3万元/hm2;塑料大棚生产面积2694.47hm2,平均产量57.03t/hm2,平均产值11.4万元/hm2,平均纯收入8.595万元/hm2。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产,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2设施农业生产年度效益比较稳定,不同种植作物种类间差异较大

2007—2010年4年间日光温室主栽作物的面积以2009年最小,蔬菜和花卉的种植面积4年间波动变化,马铃薯种薯繁育的面积逐年增加,而栽培食用菌的面积逐渐减少。由于受年初持续的连阴降雪天气影响,2008年日光温室的总产值与2007年相比有所降低,蔬菜产值降低3.87万元/hm2,花卉降低17.22万元/hm2,而种薯繁育和食用菌的产值较2007年分别升高了17.55万元/hm2和7.905万元/hm2,说明蔬菜和花卉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而种薯繁育和食用菌的抗低温冻害能力较强。自2008年以来,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纯收入最高,2010年纯收入达35.775万元/hm2,分别比蔬菜、花卉和食用菌高22.02万元/hm2、14.22万元/hm2和12.15万元/hm2。

1.3不同设施条件的建设投入、土地利用率、生产效益差异较大,不同作物种植面积正在发生变化

2010年定西市日光温室总面积为877.87hm2,产值达到25.65万元/hm2,平均纯收入为15.330万元/hm2;2010年全市塑料大棚总面积为2694.47hm2,为日光温室种植面积的3.1倍,产值为11.40万元/hm2,平均纯收入8.595万元/hm2(表4)。日光温室能充分利用冬闲季节进行生产,产值和纯收入都较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和高收入的优势,但建设成本较高,投资较大,土地利用率低,只有40%左右,是日光温室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塑料大棚建设投资小、成本低、土地利用率达85%左右,在提早和延后栽培中效果显著,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不同作物的生产效益差别较大,日光温室种植不同作物的纯收入以马铃薯种薯繁育最高,为35.775万元/hm2;其次是林木育苗,为31.5万元/hm2;再次是食用菌,为23.625万元/hm2;花卉和草莓的纯收入差别不大,分别为21.555万元/hm2和21.450万元/hm2;蔬菜最低,为13.755万元/hm2,马铃薯种薯繁育的效益是种植蔬菜效益的2.6倍。日光温室林木育苗和草莓栽培的面积还很小,目前只处于试验起步阶段。

1.4设施农业发展呈现新的发展局势,集约化和抗旱节水逐渐形成特色

一是种植结构正在逐渐进行调整,过去定西市设施农业主要以蔬菜生产为主,现在以高科技和集约化为特色的设施农业正在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安定区为核心的设施马铃薯原种繁育,以临洮县为主的特色花卉设施生产和以漳县、临洮、陇西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已经形成集约化生产,以抗旱节水为特色的设施果树生产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二是设施农业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依托设施农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企业,扭转了以往设施农业生产种植种类单一,农户独立生产经营的落后局面。从表5可以看出,设施蔬菜、花卉、食用菌种植面积比较稳定,马铃薯种薯繁育发展较快。三是现代农业新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得到较快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新型温室结构和节水滴灌设备、自动控制卷帘系统、微耕机等配套农机具逐步应用,为设施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四是设施农业科学研究得到较大发展,促进了设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设施农业产业开发,成立了以设施农业研究、示范推广、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定西市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而为当地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5政府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发生转移,设施农业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定西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设施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发展。积极组织力量,加大投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栽培技术等方面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实施以日光节能温室、塑料大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不断推进设施农业集约化和工厂化生产,支持和鼓励农业企业积极参与设施农业生产,使得设施农业投资主体发生重大转变,农户零星分散建设逐渐减少,集约化的企业投资建设不断发展,种植经营水平越来越高,将设施农业推向一个新高度,使其成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丰富城乡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定西市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技术、资金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总量较少,规模不大,分布还比较分散,生产效益不高,仍处于较低水平;设施建设不规范,栽培技术落后,服务工作跟不上,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由于仅限于有灌溉条件的川水区,大面积的旱作农业区缺乏适宜的设施农业技术,使设施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从发展的整体来看,存在种植面积和效益不够稳定等问题,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出曲线型发展特色,与当地政府的行政推动有极大的关联;种植结构和种植种类单一,设施农业缺乏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支撑,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设施农业生产信息服务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1设施农业的投入产出率不高

定西市的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由于设施农业建设成本较高,种植种类单一,生产管理水平较低,致使设施农业一直以来处于低产出率的现状,由于在一些设施农业项目实施中,大多数由政府补助资金兴建,过多地考虑设施农业的形象性,脱离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实际,盲目追求高标准、加大设施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造成设施农业资源的浪费。定西市日光温室年纯收入多年平均为15万元/hm2左右,塑料大棚的纯收入在7.5万元/hm2左右,在投入产出方面未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2.2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设施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使用面积为666.67m2的日光节能温室需要资金3.0~6.0万元,加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对收入较低的该县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农民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近2年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虽然财政在资金上给予补助,但金额有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2.3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由于设施农业中的温室大棚具有一定程度的密闭性,作物生长发育和管理技术与露地有很大的差异,对作物的授粉等产生不利影响,却给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设施农业生产者如果不能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就会造成生长结果不良、病害发生严重,减产减收,制约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致使产品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2.4设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够

在定西市的设施农业中,只有一些设施比较完善的温室中采用了自动卷帘技术,配备了节水灌溉设备,而大量的日光温室仍然采用人工卷帘,耕作机械基本没有配备,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工作人员完成,机械化生产水平低下,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相差甚远。

2.5设施农业产后服务不到位

在设施项目建设初期,有关部门积极引导经营户进行建设,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筹资金。当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在引导种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后期的经营服务却很少过问,特别是在发展初期、生产规模还较小的时候,产品的数量不大,商贩不能贩运。农户只能一边搞生产一边搞销售,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生产的积极性。

3发展对策

近年来,定西市以项目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设施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无害化方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栽培技术日趋完善成熟,种植结构也不断优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1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要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和资源条件,结合农业布局规划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地势平坦、水地较多、土壤条件好、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交通便利的洮河、渭河、漳河沿岸等地建设施农业示范大园区,走园区辐射带动的路子。在设施农业建设中,使设施蔬菜的面积达到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0%。在南部二阴区和北部半干旱区发挥土地宽广、主要发展舍饲养殖和经果林建设,大力推广抗旱节水设施果树生产技术[3-4]。大力开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提高设施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菇则菇、宜畜则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逐步建立起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3.2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平台,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定西市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大力开展旱作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强化科技对现代设施农业的支撑,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重点在旱作设施栽培专用品种选育、设施病虫害防治技术、栽培技术、设施结构优化设计及配套机具研究、设施节能及新型多功能覆盖材料研究、设施土壤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及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研究,尤其要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专用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同时将设施农业与无公害生产、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业标准化建设进行有机地结合。

3.3加强技术培训,促进设施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指导的技术推广服务队伍,提高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水平。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农民的本领。开展实用、直观、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设施农业生产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继续引进适合当地消费的国内外作物新品种,开展新品种引进筛选工作,大力推广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工厂化育苗、二氧化碳施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生物防治及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使主栽作物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设施内生产管理的机械化与设施环境调控自动化是工厂化农业的重要方面,应以提高作业与控制的精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为目标,积极开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

3.4政策支持和利益引导相结合,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针对发展设施农业资金匮乏的实际,应采取“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作用,整合资金发展设施农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信贷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动员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回农村发展设施农业,利用企业成熟的服务体系和销售体系,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引入设施农业生产中,发挥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2个方面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设施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