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较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此现象归因于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驱动下,本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路径”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改革模式,同时在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教学改革思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学生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大学突破传统知识教育模式、走向卓越的必然选择。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高校要丰富学生创业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必须要不断创新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潮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实社会充实课堂内容,不能受教材的限制,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拥有效果实用的创新创业技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创业大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成果、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发展。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间接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而将所学书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立体化,并综合运用到实践之中则需要“第二课堂”发挥作用,由此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一课堂”主要以农机类基础专业知识教育为主,通过开设的《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装备学》等课程,激发学生参与动手实际的兴趣。

三、以“成果为导向”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法探索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理念,根据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双创”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培养目标-能力要求-教学内容-评价措施之间的支撑网络。学习成果代表了一种能力结构,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课程体系构建来实现。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能力结构中的每一种能力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换句话说,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要对实现能力结构有确定的贡献。在课程设置上,“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学”、“设施养殖装备学”等,都属于理论学习类课程,而“汽车拖拉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农业机械耕作实习”等都属于实践类课程。

四、“以持续改进为路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构建

实施考核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质量评估中重要的测量方法,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的评价教学质量的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主,通过期末卷面成绩和实践作业进行成绩的评定,这种评定方式并不能满足“双创”背景下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因此笔者构建了“以持续改进为路径”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融入阶段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对于教学方法、内容做出持续性的改进,在最终考核方面,加入创新创业成果作为考核依据,对学生成绩进行最终的评定,并及时总结教学成果及经验,为其他课程提供适当的参考依据。结语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驱动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对于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推进专业教学的与时俱进,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法,构建“以持续改进为路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凯.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设计,2017.

[2]邵维信,夏红英,李文.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农机专利研发人[J].中国工人,2017.6.

[3]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

[4]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

作者:刘思幸 张琦 张瑞宏 张翼夫 缪宏 单位: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