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职院校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

谈高职院校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

〔摘要〕本文力求通过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重视教学方法创新、优化师资结构、创建教育新语境等方式,推动平面设计学科朝着视觉传达的方向转型,使学生的设计技能与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

现如今,人类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平面设计受到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社会各界对视觉传达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人员培养的摇篮,理应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推动平面设计学科朝着视觉传达的方向转型发展,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平面设计发展现状

从整体上看,平面设计学科发展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印刷时代,以图形设计为主,主要的视觉传达工具有书籍、报纸、杂志等等,设计师通过二维平面中的文字与图像进行设计;第二阶段是互联网时代,此时平面设计开始由印刷朝着PC端转变,数字化设计成为视觉传达的新方式,平台内容更加丰富,包括线性与平面等多种形式;第三阶段是媒体融合时代,根本在于将设计与不同媒介有机融合,依靠大量数据库对各项项目进行整合设计,使视觉传达朝着交流、互动与体验等方向转变,与人们的个性化要求充分符合。

二、平面设计学科转型的原因

(一)创新性不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容易丧失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理解和运用效果不佳。纵观整体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的多个方面都缺乏生命力,固守成规,学生的创新性较弱,教师对待教学工作态度松懈,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案例授课,学生很难领会到学科创新的意义,也无法深层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急需通过学科转型的方式打破这一局面,使平面教学焕发生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落后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当前部分教师未重视这一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提升,不利于该门学科朝着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转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和模仿,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扼杀,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当前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科转型难以实现。据调查,当前平面设计教师主要分为三种,即专业教师、跨专业教师与外聘教师。其中,专业教师的队伍较为稳定,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跨专业教师对学科内容的了解不足,在知识点融合方面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偏差,与教学目标相背离;部分院校因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选择外聘一些教师作为补充,但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互补效果。

三、平面设计学科转型的有效措施

(一)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优化课程设置在新时期背景下,该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应是60%的艺术与40%的数字,使学生在先进的教学工具支持下,艺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应重视基本理论与基础手绘训练,帮助学生打好绘画基础,以此为前提借助网络技术强化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应始终坚持灵活性、科学性与特色性原则,在保留平面设计中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引导其朝着数字化方向延伸。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课程体系建设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还应重视设计理念与实践能力培养,使课程设计能够多种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促进平面设计转型目标的顺利达成。此外,学科转型还需要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创新。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艺术为中心,使“设计思路”与“表现技法”能够相互平衡。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可将设计语言与数字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在培养学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融入作品设计之中,设计出更多符合当代人审美要求的优秀作品。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通过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平面设计与交流设计有机衔接起来,实现顺利高效的学科转型。

(二)重视教学方法创新,融入本土化意识1.创新教学方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找创意,使该门课程教学变得更具生机与活力,启发学生设计出更多富有新意的优质作品,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设计思维的引导,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紧紧围绕主题设计出更多优异的艺术作品;二是探究式教学法。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题目,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最终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由此形成良性互动,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三是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设置互动课题,由学生自发开展设计活动。例如,模拟设计公司开展设计方案研讨会,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由台下学生扮演客户与专家,要求其设计能够打动他们,使学生通过角色转变,为日后设计生涯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2.融入本土化意识在当前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浓重的“洋味”,缺乏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必须强化本土化意识,使民族文化精神在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在学科转型背景下,教师可通过融入本土化意识,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对此,教师可以“母语”为题,要求学生们自由创作,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联想,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想象与创作过程中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同时,学生以视觉传达的方式将图形、历史、传说、方言等传统元素表现出来,对设计的民族性与文化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优化师资结构,推进学科转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师资结构成为平面学科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合理分配三类教师的关系,并深刻认识到该门学科的性质所在,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素质的同时,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充足的跨学科教师与外聘教师。制定相应的奖惩与考核制度,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更新知识体系,使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充分符合学科转型趋势,引导学生由传统设计理想朝着交流设计转变。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应注重综合素养与学科能力的提升,依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多样化教学模式,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与国际大趋势相适应,在强化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关注市场与行业动态,根据当今社会对设计人才的现实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以此推动该门学科的顺利转型。

(四)创建教育新语境,丰富设计内容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院校可邀请当下著名设计师在微信群中与学生们交流分享设计经验,介绍其代表作品,在交流中获得灵感与创新思路,帮助学生间接获得经验,吸收他人设计作品中的精华,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设计时学生还可向设计师提供自己在设计时遇到的问题,认真听取设计师给出的建议或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困境,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平面设计学科转型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院校应与设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选出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单位实习。通过参与实习,学生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与团队意识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得到培养,可对工作基本性质有更深的把握,为日后求职、就业与创业积累宝贵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学科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对此,院校和教师应加强重视,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与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师资结构、创建教育新语境等方式,使平面设计学科朝着视觉传达的方向成功转型,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平.应用转型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J].科教导刊(下旬),2018,354(10):45-46.

[2]陈思远.浅议当下高职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J].艺术科技,2019,027(002):410.

[3]杨敏,钟周,李连国.工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与人才培育方向探索研究[J].金陵瞭望:教育,2019(3).

作者:韦连春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