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平面设计史课程价值提升策略

平面设计史课程价值提升策略

摘要:平面设计史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理论课。内容枯燥、繁多是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影响了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年来,平面设计史课程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探索一直持续。然而,究竟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真正地适应了艺术设计类理论课程的特点与意义,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否真的对症下药,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研究者认真思考。该文作者从事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多年,也在中外不同高校课堂中聆听过多位优秀教师的讲授。该文基于国内平面设计史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分析思路和实践措施,以期让学生理解并重视平面设计史课程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设计史;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多年来,针对平面设计史课程内容繁杂、讲授模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纷纷提出改革意见,呼吁摆脱固有的讲课模式,优化教学辅助手段,适当调整编排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革作业模式。作为一门专业理论课,平面设计史课程往往容易受到忽视,一些高校甚至一再压缩理论课程的课时,而平面设计史课程改革效果不显著。

一、平面设计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

目前,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文本学习与设计实践缺乏综合联系,教学目标也缺乏深度。其实,平面设计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综合而有层次的。作为历史类课程,平面设计史课程必须让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各个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了解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其次,平面设计史课程能启发学生了解现代平面设计思潮的起源,在历史中寻找其根源,了解现代平面设计产生的动力,通过了解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现代平面设计。学生通过学习平面设计史知识,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的平面设计,进而展望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康威在《设计史》一书中说:“对过去的研究能使我们明白我们从何而来,曾面临何种复杂的选择和决定才走到了现在。如果没有这种的视角,我们的理解将是有限的。我们会沦为‘现在’的囚犯,无法预见选择性或是认识到选择的可能性。”①除此之外,更高层次的平面设计史教学还应该使学生对设计物研究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学生综合史论分析和设计思维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拥有多年的设计史研究经验,这样才能启发学生构建历史研究的独立思维,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境界。

2.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轻视理论课是大学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史论内容繁杂、枯燥,其产生的学习效益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所以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平面设计史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平面设计本身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专业课程也以实践性课程为主,学生本科毕业时做的是毕业设计而非毕业论文,就业需求也以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为主导,这就导致理论课程不受重视。该问题之所以产生,从根源上讲,是因为部分学生对课程背景与意义一知半解,对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的价值没有长远的眼光,如“设计史学习对设计素养的提升有哪些益处”或者“学习设计史能给设计实践带来多少帮助”。如果能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白设计创新能力离不开开阔的设计视野和渊博的历史知识,设计史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设计修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平面设计史课程就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兴趣的激发是多点的,而提升平面设计史课程的价值确实是重要的手段,尤其应注重激活传统设计中积淀的设计思想与智慧,并创造性地转化到现实设计中。在学习平面设计史课程时,部分学生因知识结构不全面而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讲授帮助其克服。部分学生不理解年代久远的设计作品产生的背景,所以对设计作品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同,而且每名学生对此问题的表现各不相同。教师要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理念,而非就理论而理论地讲授所谓“正确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二、提升平面设计史课程价值的方式

目前,平面设计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性,创新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找到解决设计问题的真正方法与途径,培养设计创新能力。这些改革手段都是必要的,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平面设计史教学的固有思路,适应人才培养的多元发展。笔者从事设计史教学多年,也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

1.丰富实物史料学习

“用历史说明造物,用造物说明历史”②是一种历史观。设计作品是对设计历史的最佳体现,也是串联历史发展的基本点。早期平面设计史的研究主要是实物史料研究,即对不同时期平面设计风格演变的探究。因此,分析实物史料、案例教学对平面设计史学习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厘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平面设计脉络,细化不同设计思潮、风格、流派的设计手法、主要特征,构建丰富多彩、身临其境的平面设计史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入历史情境,产生共鸣,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与印象。同时,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积累与开阔的视野,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否则容易使平面设计史课程沦为平面设计作品鉴赏课。如,在绪论部分,除了对考古已发现的史前原始人岩壁洞穴画进行了解之外,还可以加入对洞穴画与原始文明、原始巫术、原始部族生活的联系和考古猜想,将史前人类文明与视觉传达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构架与学习渠道。

2.合理设置实践环节

“设计学本质与内涵的扩延决定了设计学的人才培养观,我们主张‘知行合一’,认识只是知识的反馈,实践是对能力的评价……将认识的道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③因此,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应具有开放性,使历史文本与专业素养、专业实践互动提升。部分高校的平面设计史课程作业以理论为主,考试也是提交一篇论文。其实,平面设计史课程也是需要实践的。设计的实践转化本身就是设计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学实践环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如,平面设计史的诸多章节都有对英文字体设计与发展历史的介绍,这是学生熟悉经典英文字体的绝佳机会,可以进行字体创意实践练习。讲述现代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发展与影响的章节,以大篇幅文本介绍现代艺术流派,对平面设计方面罕有涉及,教师不妨让学生对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格表现进行总结,用设计作品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各个流派风格的认知。

3.培养学科交叉能力

如今,平面设计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逐渐转向设计与设计作品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作用等方面。平面设计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文化史和艺术史研究的一部分,还与商业史、民族史、文学史等研究有共通的话题和资料,有时研究者也需要查阅相邻学科的内容与文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章节限制,增加跨学科的知识融合。除课本知识外,还可以融合区域设计史、设计史学术前沿思想和研究、设计的文化语境和专题教学等拓展性、外延性的内容,完善学生的设计史观,鼓励学生脱离书本独立思考,营造良好的艺术设计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强化基础知识记忆

课程改革并不等于抛弃传统的知识记忆模式,我们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能为了创新而否定传统教学手段。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且必须包括对整个人类平面设计史中重要设计事件、设计人物、设计流派、设计作品和风格的深入把握,课程结束后的理论考试是最好的手段。AlstonPurvis教授除了以博物馆般的阅历进行精彩的讲授外,记忆和考试是他一贯坚持的教学手法。他多年来在平面设计史教学中坚持每学期两次闭卷考试,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在考试前他会给出需要记忆的范围,其中包括大量设计作品的时间、作者、作品名称,学生必须一字不漏地记住,不下一番苦功夫,是很难过关的。知识记忆的考查是提高课程难度的有效办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直接手段。

三、对平面设计史教学改革的看法与反思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文人对历史的学习和哲学思考,强调史学的“经世”功能。这个理论对设计史同样适用,往事即“设计的历史轨迹”,治道即“设计的当下实践”。平面设计史课程是学生深入了解学科背景与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能使学生借鉴历史、获得设计经验,提高设计理论素养。如今,部分高校忽视平面设计史课程,主要是因为未能正确认识其价值与地位。平面设计教育者不能急于找到改革措施,必须先从根源上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改革的原因与目标,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传统教学的落脚点,以务实的态度理解课程价值,重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转化关系,合理采用改革创新手段,把平面设计史课程的精粹与现代教学手段、学生的思维特征、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发展趋势结合在一起,不盲目创新、哗众取宠,让平面设计史教学成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手段,深入了解平面设计史课程的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平面设计史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和方法。

注释:

①(英)康威.设计史.邹其昌,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人民出版社,2011.③杭间.设计史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贾国涛.中国设计史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再探索.装饰,2014(12).

[2]杨高钰,邱琳.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史课程教学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1(9).

[3]陈红玉.英国设计史教育与研究新动向——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亚洲设计史项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1).

[4]陈广英.设计史课程实验教学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012(2).

[5]黄倩.佩夫斯纳的设计史研究方法探析.装饰,2013(9).

作者:陈璐 单位:常州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