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的建设

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的建设

一、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属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比较复杂,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的宣传管理方式面临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的挑战,我国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面临各种敌对势力的遏制和渗透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1]。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解决了过去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很多大事。党的报告也继续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了新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2]。出版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功能十分重要的大众传媒,不仅具有文化传播积累、信息交流的功能,还具有通过政治舆论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的功能。因此,出版意识形态的判断,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方向,使社会主义出版方针意识形态功能由潜在变为现实。从操作层面来说,出版的意识形态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分析稿件中意识形态倾向及其对社会意识可能产生的正负作用。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学术期刊属于文化产品中高层次的出版物,是学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发表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发展。学术期刊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通过学术期刊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宣传社会主义理论,尤其要善于用社会主义理论来正确地回答人民所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3]。我们要以“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这四个定位为基准,坚持正确的办刊政治方向,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建立自己的学术阵地[4]。

二、正确认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

在讲话中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3]。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非常复杂,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很难简单划分,甚至有些学术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如何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既是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出版界关心的热点。这个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学术事业的繁荣。因此,我们应更加谨慎地区分二者,要善于发现学术问题下隐藏的政治倾向,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要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要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第一,要搞清楚什么是学术问题,什么是政治问题。RobertNozick称一个学术问题应包含五个组成部分:目标、初始状态、可用于改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活动和资源、限制性条件、结果。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在研究过程中展开了一系列可行性活动,并成功地将初始状态转化为满足既定目标的结果,且在此过程中没有违反限制性条件,那么学术问题即告解决或改善[5]。政治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与学术问题相对提起时,可以理解为在学术期刊上探讨、研究国家大政方针、政治体制等问题。这其中既有基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的所发表的不同声音和意见——属于一般政治问题,也有为了保障国家根本性质不变的政治问题——属于根本政治问题。就我国国情而言,根本政治问题就是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对这些根本政治问题,虽然允许进行有益探讨,但却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6]。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种错误的认识:学术期刊只能探讨纯学术问题,不能探讨政治问题。其实,纯学术问题很难找,因为学术论文作者的政治背景都是与政治问题相关的,如在相关场合是否发表过有违我国基本制度的言论等,都需要学术期刊注意和警惕。要很好地区分两个问题的关系,关键在于学术期刊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以此理论为辨识,提高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的把控能力。第二,重点抓两类假学术行为,也是两类底线行为。一种是违背学术道德,涉及学术造假、剽窃等;另一种是违反宪法法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四项基本原则。编辑对涉及政治问题的把关,要严格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符合的,就是可以接受的,不符合的,就是应该禁止的。第三,什么是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这里指的是一味上纲上线、不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简单做法,打着一律从严的口号,实则不认真履行把关义务,不作为,所以要避免“一刀切”,坚持分类处理。一是鼓励自由讨论学术问题,但要坚持宪法法律的底线思维,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判断的依据,欢迎在四项基本原则框架内展开充分的学术讨论;二是对涉及四项基本原则问题的论文,要判断问题部分在论文全文和整体观点中的分量,如果只是占很小比重,编辑可以技术化处理且作者又能接受的,还是可以考虑出版;三是对主要观点都是有悖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文,坚决不予出版;四是为了坚持以上把关,除了牢记四项基本原则之外,还要不断了解、学习我们党、领导人和党口出版物对各种社会思潮、新的思想动态的分析和判断,因为这些思潮归根到底都是围绕反对和攻击四项基本原则衍生出来的。

三、加强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1.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加强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学术期刊刊载的应是创新型的研究成果,要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发现的战略高度来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学术期刊首先要坚守“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角色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刊政治方向,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建立自己的学术阵地。其次,面对国外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的形势,以及国内人民思想活动日益独立、多变等特点,学术期刊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来辩证分析,防止被一些包装的错误思潮和观点渗透,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意识形态的制度维护意识。同时,对触犯底线、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学术期刊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此外,学术期刊必须在倡导学术道德、建设诚信学风方面有所坚守、有所作为。2.从规章制度上把好学术期刊出版导向关和质量关在实际工作中,学术期刊要严格把控期刊出版的内容,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在策划选题或审稿过程中,一旦发现政治性、民族性、宗教性等问题,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意识形态把关落实到编辑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将三审三校贯穿始终,不能掉以轻心,付印前编辑应通读全刊进行质量检查。在出版流程中,对排版、校对、印装等环节也要密切监控,确保期刊质量达标,在出版印刷过程中不出意识形态问题。除了对期刊内容的把控,编辑还应有意识地去了解学术论文作者的政治观,考察他们以往科研中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3.从思想意识上提高期刊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编辑作为期刊内容的把关人,要时刻紧绷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属性这根弦。这就要求编辑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本质特征,与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要在学派林立、学说纷纭的学术领域抓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的选题,以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为准绳,在期刊阵地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除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术编辑,还要追求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将业务做精做细,努力成为行业需要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学术期刊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要培养研究型的编辑队伍,编辑不仅要是杂家,还要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随时走在学科前沿,捕捉学科热点,与本领域的专家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高质量稿件的生成,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出版单位应把政治立场可靠、业务能力强的编辑放到重要岗位;对期刊主编的遴选,要坚持政治立场过硬、理论导向正确、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原则。

四、结语

尽管学术期刊的读者群特殊甚至有限,但它依然肩负着促进学术繁荣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等重要职责。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学术期刊打着繁荣学术的旗号,弱化了对意识形态性的把控,违背了学术期刊办刊应坚持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这不仅与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也背离了学术期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强调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并不是要行政干预学术研究,也不是要把学术等同于意识形态。学术研究不等于政治宣传,学术的科学性不等于政治价值观[4]。中国的学术期刊应充分吸收一切文化中的精华,吸收国际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建立一支拥有较高国际声誉的高水平作者队伍,在学术交流与对话中提高学术水平,让中国学术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因如此,学术期刊要牢牢把控学术研究的意识形态,维护学术安全;学术期刊编辑要有全面的意识形态观,把好学术成果的思想政治倾向关,把对作者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处理好坚守意识形态与传承学术思想、培养科学精神、引领学术风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