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术期刊增强出版效率研究

学术期刊增强出版效率研究

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升级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业的重要分支,也正在经历数字化升级与转型。就学术期刊而言,单一的纸质出版形式和对纸质内容进行简单搬运的数字平台出版形式,已经与当下用户多样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以及快速获取知识的要求渐行渐远。增强出版在此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笔者梳理国外业界增强出版的实践发现,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最早推出了富媒体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形式的增强型论文,借助超链接实现了科学论文的知识扩充[1]。国外期刊出版社,如SpringerNature、PLoS、Elsevier等增强出版的应用相对成熟,期刊集群及单刊平台均已实现“传统论文+增补内容”模式的增强出版[2]。而国内,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增强出版均处于探索时期。占莉娟、胡小洋和朱琳峰、李楠从我国增强出版的发展现状、现实瓶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策略[3,4]。崔玉洁、包颖、廖坤等探讨了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3种模式:纸刊增强出版、网页增强出版、微信增强出版[5]。这些研究成果从理论的高度为国内学术期刊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但关于增强出版的版权清算问题,尚无学者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近年来,增强出版的实践在我国逐渐出现,比如在期刊论文末尾通过附加二维码进行了相关资料的增补。2017年,中国知网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数字增强出版模式。在出版业面临全媒体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今天,厘清增强出版发展优势、探析推进过程的困境,以探寻合理的实施策略来推进增强出版战略、创新知识服务能力,是具有学术价值且符合现实需求的。

1增强出版的优势特征

增强出版是语义出版研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类型[3],是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兴的出版形式。简单来说,增强出版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物上添加超链接实现学术期刊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整合。当读者在选定某一期刊内容进行阅读时,为其提供获取实验介绍、原始实验数据、科研团队背景、调研记录等资料的便捷性通道。增强出版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优势。1.1呈现形式多元化。增强出版这一新兴形式的出现,有利于打破纸质载体或单一网页的出版物形式。一方面它能够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实现文本内容的可视化,有效拓展文本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能够实现对论文的结构性分解,抽取关键章节、重难点部分、实验数据等进行附加内容的链接和注释,然后以标签云、标签树等形式进行呈现。这样一来,就为论文本身增添了很多附加信息,实现了平面出版形式向立体出版形式的转换。增强出版利用DataCite、EPIC、CrossRef等交叉链接和引用[6],汇集与原始出版物有关的其他科学数据与信息,扩大读者的知识获取量。1.2学术成果充分共享。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因受限于篇幅,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一方面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精简和凝练,另一方面需对实验细节描述和原始数据呈现进行取舍,文章中一般只保留初始数据和最终结果[5],这不利于实验过程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和信息的完整化呈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而增强出版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富数据、交叉连接等形式,突破纸质载体的限制,为读者创设一个广阔的数据空间。与此同时,学术成果相关信息的增补,实验数据和过程的全公开,有利于降低阅读难度,减少读者为充分理解结论而进行的推导演算,从而实现论文作者学术成果的充分共享与传播。1.3学术资源关联整合。增强出版除了能丰富学术论文内容本身的表现形式,还能实现论文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关联。一方面,利用文本挖掘、语义标注等先进的语义出版技术识别和挖掘出与论文相关的术语和关键词,通过链接进行相应的内容补充,实现论文文本之外内容的增补以及文章的深度标引[6],使学术资源关联整合。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某一论文时,可以通过点击层层链接,检索到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这大大减小了读者查阅和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的难度。通过此形式增补的内容可以是论文引用的文献、相关科研背景的视频或文本,也可以是原始实验数据。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现方式有助于帮助读者进行知识拓展,丰富阅读体验。学术出版平台通过关联更多的学术资源进行了知识整合,实现了增强出版,从而创新和提高了其知识服务能力。1.4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模式能够从2个维度做到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增强学术诚信。一方面,在同行评价环节,因为是“传统论文+增补内容”的出版形式,相关内容由于共同的关联出现在读者面前,同质内容很容易暴露出来,提升了出版内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内容增强模式能够将原始材料和数据上传到出版系统,实现实验数据、实验过程的公开与分享。这就将论文作者和科研人员置于一种被监督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读者便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这就给那些企图数据造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和剽窃他人作品的研究者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其坚守学术诚信,优化学术生态。

2推进增强出版的现实困境

学术期刊增强出版对促进传统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有诸多益处,能够实现知识服务形式的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推进环节中,要真正实现增强出版仍然可能面临重重难关[7]。以下从学术出版的三大主体——数字平台出版商、期刊编辑部、作者以及版权所有者,逐一分析在推进增强出版实践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2.1认可度和参与度待考察。从理论角度讲,新兴的增强出版形式传播效率会更高。但鉴于我国增强出版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科研作者是否能够认同增强出版这一形式,并自愿耗费精力,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此外,实现增强出版之后,研究数据和相关辅助材料的全面公开和共享,能否确保其他人在借鉴其学术成果时能够在合理范围内使用,科研作者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重要问题。2.2投资与收益的矛盾。学术期刊的增强出版需要对传统论文按照其结构进行拆解后,逐一嵌套增补材料,再将论文进行重构与整合,最后完整出版。这个结构化处理的过程对数字化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而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这部分的资金消耗完全由平台出版商买单。就目前数字出版内容增强模式的发展情况来看,平台商是否能够依靠增强出版来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读者下载率、论文引用率等,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仍是未知数。因此,平台出版商是否愿意在前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来推动这一新兴出版服务也就不得而知。2.3技术与出版思维的限制。增强出版作为一种极其依赖数字化技术的新兴出版形式,对编辑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数字出版必须的技术,还要求掌握出版内容的语义标注、抽取领域词汇、建立内容实体间的关联等技术,从而实现学术论文中专业语义的深度关联[3]。但短时间内让习惯传统出版工作的期刊编辑在思维上和技术上转变成适应增强出版的数字化技术型编辑人员,目前来看,具有较大难度。2.4版权界定难度大,经济利益分配易产生纠纷。增强出版中关联的学术资源增多,相应的版权如何界定,是在推进增强出版这一新型出版形式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增强出版中被整合的学术成果版权如何分割尚不明晰,是整合后统一授予版权,还是独立授予版权后采取某种利益分成的形式,有待商榷。第二,增强出版学术期刊引用文献里,涉及的跨期刊社出版的作者自引与他引,相关期刊社愿不愿意授权,也同样存在行业内的协同问题。第三,若甲论文是增强出版的论文乙里的增补材料,乙的出版增强了论文甲被检索和查阅的几率,那么在版权结算的时候,起到引流作用的增强出版物乙是否有权利参与甲的版权获益分成也有待厘清。

3推进我国实现增强出版的有效策略

增强出版在国外的诸多期刊社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我国很多学术期刊也正在探索学术出版增强模式。但是,在充满挑战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新兴出版模式的落地,仍需我们不断思考。结合前文提出的现实困境问题,提出推动我国实现增强出版的几条建议。3.1提高增强出版的社会认可度,激发出版主体的参与热情。推动和发展学术期刊增强出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业界对增强出版的认可度。只有赢得社会广泛认可,才能提高数字平台出版商、期刊编辑部以及作者的参与热情。一方面,加大宣传增强出版的力度,分析国外期刊社的优秀案例,借鉴其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对国内已有的增强出版实践的传播效果进行调研,着重考察下载量、点击率、阅读量、引用率这几个数据在增强出版后是否显著提升。通过这两个方式来提升增强出版在社会实践中的知名度与可信度,使科研人员正确认知增强出版形式,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使平台出版商能够从切实数据中看到这一新型出版形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愿意投入人、财、物助其发展。3.2建设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素养的新兴编辑队伍。建设一支全媒体出版人才队伍至关重要。期刊编辑部要积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出版的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关注并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成为具有科研选题、组稿策划、知识服务、新媒体运营等综合能力的传媒机构。通过2种途径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良好的编辑人才,建设新兴编辑队伍。第一,充分利用各级编辑学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对现有编辑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其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出版能力。第二,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编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坚持编辑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不仅要加强内容策划、整合、加工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其技术能力的培养,除了一般的数字出版技术,还应培养编辑掌握文本挖掘技术、语义标注技术等,使编辑人员能更好地完成增强出版中相关增补材料的整合与关联。尽早打造全新的学科编辑队伍,是保证增强出版完成的必要条件。3.3制定版权界定标准,加强版权保护。有关部门应该对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与升级过程中诞生的新兴出版模式引起足够重视,针对版权难以界定的问题,找出法理依据,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合理的利益分成模式,跨期刊社出版的论文作者的自引与他引,行业内应就跨期刊社版权问题达成一定共识。此外,从法理层面,还应制定版权界定准则和版权分割标准,实现对增强出版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论文作者参与增强出版的动力和信心,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3.4研发和推广相关技术,加强与国外学术平台的合作。增强出版仅仅依靠期刊编辑提升技术能力是不够的,平台出版商更应着力于技术层面。随着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崛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出版商技术团队应积极尝试新兴技术在增强出版领域的可行性,积极开发对学术期刊进行结构化处理的相关技术,做好用户体验设计,增强用户知识获取的交互性,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加强用户黏性,提升平台效应。此外,可以与国际先进的学术传播平台进行合作,如利用国外新型学术交流与论文分享平台Kudos实现作者自传播、利用TrendMD实现跨平台文章精准推荐,或是利用Altmetric促进文章的社交媒体传播[4]。

4结语

增强出版具有使文本呈现形式多元化、促进学术成果充分共享、实现学术资源的关联整合以及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等优势,虽然从数字出版平台商、期刊编辑部、作者三方主体来看,推进增强出版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但只要厘清相应的版权问题,激发出版主体的社会责任和参与热情,新兴编辑人才队伍的打造和先进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就能为推进增强出版提供保障,增强出版的普及与广泛运用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