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富连成对戏曲教育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富连成对戏曲教育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富连成对戏曲教育的影响

摘要:京剧人才的培养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为中国京剧人才培养做出极大贡献的科班———富连成,历经44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扎实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造就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京剧艺术家。这些理念和思路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时至今日,其教育思想仍对当下的戏曲教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富连成;京剧科班;戏曲教育;人才培养

一、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科班教育背景

(一)戏曲人才培养的三种模式

从清代康熙年间的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南府”至道光七年改“南府”为“升平署”,戏曲一直是清代统治者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特别是清末慈禧太后对京剧的喜好达到了极致。统治者的喜好产生了强有力的导向作用,促使清中后期的王公贵族也纷纷效仿,而依托王公贵族生存和发展的各大利益集团必然捕捉到这一机会,官商联合以获得更多资源。例如现今存在的北京湖广会馆之戏台,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为官商提供了宴会唱酬、共同消遣、聚会议事、祭祀乡贤之所。戏曲艺术同样受到底层百姓的热烈追捧,是当时最受欢迎、最为广泛的民间娱乐消费。众多演出的需求使得京剧演出市场异常繁荣,这势必需要大量的京剧人才来满足市场需求。由此,京剧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当时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科班、票房、私寓。就科班、私寓、票房而言,日本剧评家、报人听花在其《中国剧》中将戏曲培养人才分成四类:科班出身、私家学剧、票友出身、相姑出身;而齐如山的分类方法为大班代收徒弟、小科班、私房及票房;当代学者姜斯轶将伶人出身分成私寓出身、私家出身、科班坐科、票房四大类,三位学者对于科班出身和票友出身的两种观点基本一致。其中科班即戏班储备人才之所,其规模较大、涉及行当众多,以全面培养一个戏班的各种人才为教学目的,并且科班的学员一般可以长期接触大班的正式演员,同时具有大量演出实践的机会,所以科班是戏曲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其学员对于不同的行当也比较熟悉,例如程长庚的三庆班学员就有这样的实力。票房主要是供业余爱好者学习和演出的场所,彼时戏曲风靡整个京城,不少王公贵族、八旗子弟也纷纷学戏、票戏,甚至有些票友最后从事了这一行业,梨园行里用“票友下海”来特指这类人群。至于私寓,在世人眼中就有不同的色彩了。私寓最初指伶人寓所,后来范围扩大,包含了伶人子弟的私家教学,以及一些知名演员收徒、授艺等内容。由于“清代禁止官吏狎娼,达官贵人征歌选色,冶游遣兴,于是转向梨园”,①所以一些私寓也向达官贵人提供色情服务。“私寓制度尤以北京为甚,甚至可以说是‘京师特别之风俗’。清末光绪、宣统之际,进步艺人田际云等,虽曾对此提出过严禁的倡导,但因封建制度本身的原因,未能很好实现。推翻了清王朝后,民国元年(1912)4月,北京政府公开贴出了严禁‘私寓’的布告,‘私寓’制度才得以禁绝。”②私寓的风评问题,使得单纯以演出为业的演员更加看重科班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一些著名戏曲演员也会把子弟送入科班进行学习,于是富连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

(二)小荣椿科班的深远影响

富连成1904年试运行,1906年报精忠庙备案,正式在北京成班。最初名为喜连生,后定名为喜连成,1912年更名为富连成,首任财东为牛子厚,老板为叶春善,总教习萧长华。1914年富连成班改称“北京富连成戏剧学社”,简称“富连成社”(本文简称富连成),原老板叶春善改称“社长”。社长叶春善是晚清小荣椿科班的优秀学员,小荣椿科班为京剧著名武生演员杨隆寿联合姚增禄、沈景丞等九人共同出资开办。“小荣椿科班是同、光以来最负盛名的京剧科班,在科班中任教的大都是名噪一时的京剧教师,如沈景丞、杨隆寿、范福泰、姚增禄等。他们培养了大批京剧演员,所谓‘济济英俊,萃于门墙,人物之盛,自光绪来,未见能与比伍’(《清代伶官传》)。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的有杨小楼、程继先、谭小培、郭际湘(水仙花)、叶春善等。”③小荣椿科班不仅延请名师,培养了多名优秀演员,还因学员人数众多,具备自己看家剧目,可以参演堂会合场演出而广受关注。小荣椿科班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重视砌末,砌末为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和布景的总称,砌末的增加与运用提高了演出的观赏性,形成了中国“舞美”的雏形。小荣椿科班班主杨隆寿是武生出身,绰号“活武松”,他不愿循规守旧,而是大胆创新,把京城的杂耍、武术揉入戏曲舞台,拓展了戏曲表演的范畴,丰富了戏曲的内涵,为学员及教师注入了新的艺术观念。叶春善深受小荣椿科班的影响,对后来创办富连成,并使富连成从众多科班中脱颖而出,与他吸收、借鉴和发扬小荣椿科班的管理、教育和创作思想密切相关。富连成前期办学主抓基础教学,重视“学”与“演”的结合,后期演出兼容并包,创作自身特色的剧目,打造全科人才。小荣椿科班为戏曲界输出了大量演出及教学人才,富连成亦是如此。叶春善在小荣椿科班的影响下,主持管理富连成30余年,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演出实践、思想引导等方面为富连成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富连成的教育理念

(一)立志高远:为祖师爷传道

当笔者看到叶春善立誓“创办科班,不为发财致富,争夺名利,只为培养教育梨园后一代,永续香烟”④这一段话时,内心极为触动。富连成之所以后来影响了中国戏曲几代人,是因为其管理者的目的纯粹,立志高远。当代呼唤匠人精神,而叶春善身上有其特有的戏曲教育的匠人精神,并且他也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一生兢兢业业,一秉大功,才为富连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祖师爷传道可分成三方面:一是演出人才,二是教育人才,三是全科人才。演出人才方面,叶春善曾言“二十年后,我要让各戏班里如果没有我们科班的学生,就开不了台”,⑤这需要培养大量且全面的演出人才,才能达到此目标。富连成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学员,人数约七八百人,其优秀学员有侯喜瑞、马连良、筱翠花、谭富英、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裘盛戎、李世芳、袁世海、毛世来、谭元寿等,这些学员成为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界的中坚力量。富连成毕业学员不仅为自身科班效力,出科后也逐步成为其他戏班的台柱子。创办者的理念不再是一班一姓的思维,而是立足于整个戏曲界,这与传统的科班为大班培养后备人才有根本区别,多少具有教育培训机构的雏形。教育人才方面,叶春善具有远见卓识,他以“培养教育梨园后一代,永续香烟”为己任,其本质为“永续香烟”,即传承,如同叶春善自身受小荣椿科班的栽培和教育、之后创办富连成一样,为梨园培养教育接班人,培养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戏曲学科的老师。新中国戏曲院校初建的师资是以富连成的老师和学员为骨干,例如在富连成任教30余年的总教习萧长华和学员袁世海,前者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后者去全国各地教学、收徒,继续培养戏曲人才。全科人才方面主要体现在继承。清代四大徽班之一三庆班对每一个徒弟进行多方考察,具有因材施教的传统。因材施教的传统传至富连成之时正值清末和民国时期,这段时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而有悲天悯人之心的叶春善收留了大量穷苦人家子弟。所以,带这些孩子习艺,有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无论前台还是后台,富连成培养戏曲业大量的全科人才。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学员众多也是富连成可以培养全科人才的原因之一。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早在咸丰、同治之前,戏曲界有分七行七科的规矩。当时的戏班未受后期的“名角挑班制”的影响,注重因材施教。富连成时期,虽然已受“名角挑班制”的影响,但相对较轻,一则叶春善自身并非“尖子”,二则其理念是永续香烟,并且叶春善要为所有的学生找生存之道,所以,他的教学行为实践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他培养的人才适合表演的学表演,适合场面的学伴奏,适合化妆的学装扮,适合后台的管盔箱等,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富连成长达44年的延续提供了最坚定的人才基础。因为舞台上讲究“四梁八柱”,而且好的演员也需要好的团队,如琴师、鼓师、配角,所以富连成使每个人有其发光、发热的地方,团队粘连性就会比较高,整体协作性就会更强,这些人使富连成经久不衰。名角儿的产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奋斗。笔者认为,民国时期京剧达到一个艺术鼎盛时期与富连成的人才输出是分不开的。

(三)学艺与修身

富连成成立初衷不在于“发财致富,争名夺利”,叶春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将自身德行和言传身教融入了富连成。他不仅重视学员的“艺”,更重视学员的“德”,为此,叶春善请友人整理,专门写成了共计20行240字的富连成社六言训词,对踏入梨园拜师学艺的少年们进行开导训谕。笔者认为此训词的践行,体现了富连成师生对学艺与修身的贯彻。“要养身体”。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青年人往往对于健康不够重视,但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工作和生活的根基。叶春善把这条规约放到训词之首,足以见其对学员健康的关切,为学员今后的人生路打下了基石。“要遵教训”。这一条和上一条相比,如果上一条给予肉体的基础,那么这一条就是身体的灵魂。谁肯说你?谁会说你?不过是师傅、先生和父母,这些人都是希望你好的人。并且给了学员明确的定义,“那肯说我、告诉我的,那样的人儿,我就可以拿他当师傅看待”。⑥这一条,笔者认为在梅兰芳身上有了十足的体现。梅兰芳虽然读书时间不多,但是19岁便在上海一炮而红,20岁便成为戏班头牌,创作了一系列时装新戏、古装新戏、改编剧目等,年纪轻轻便成绩斐然。这一方面与他刻苦勤奋的习练相关,另一方面是他乐于听取各方意见、认真接受好的意见的结果。梅兰芳在喜连成搭班学艺期间,谨记老师们的教诲,同时他谦虚好学的品德也使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梅党成员,他们学贯中西,为梅兰芳众多剧目的创作贡献了智慧。“要学技艺”。叶春善总结了最要“十则”、最忌“四则”,用方式、方法辅助教学。这些要领和规矩是戏曲学习中的基础,学艺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个人勤勉,精益求精,学无止境。这些是富连成学员学习京剧的方法、底蕴和精神。“要保名誉”“戒贪小利”,这两条讲的是做人的准则。人的名誉是软实力,是看不到的资产,但这是人行于世间最好的通行证。戒贪图小利,指克服自身的欲望,不慕小恩小惠,此条针对的是绝大多数人对于人性逐利的原始欲望的克制。舍与得,往往是可以转换的,这是对学员行走世间的告诫。“戒抛弃光阴”和“戒烟酒赌博”是告诫学员,时光易逝,恶习毁人。鲁迅先生说过,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文章。人世间有作为的人,往往自律且努力,而叶春善把这些最根本的道理灌输给学员,让很多学员耳濡目染中铭刻于心。“戒乱交朋友”是针对当时梨园中良莠不齐的教学环境,以及梨园中一些不好的风气。叶春善把这一条单独列出,说明其对学生的关心。他深知行业中的一些不良习俗,并重点指出了“益友”对于个人的影响,要善交益友,乐交真友,不交损友。叶春善这条训词的意义在于如何交朋友,如何交到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即“先访访这个人的历史,他是哪行人?他所做的都是什么?是好是歹,名誉如何?他所交的都是哪等人物的朋友?自己酌量酌量再交。所谓居必择邻,交必良友:就是住街坊,须要搭那正人君子的街坊;交必良友,就是交那正人君子,有用的好朋友”。⑦从富连成社训不难看出,叶春善对于品德修养格外看重,这是很多科班所不足的方面。对于修身的重视使富连成大多数学员更加自律,他们大多数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个人品德都相对优秀,也是富连成能长达44年之久成为京城第一科班的精神之源。

三、富连成戏曲教育的改革

1934年,由于叶春善身体的原因(叶春善于1935年去世,享年61岁)无法继续担任社长,富连成开始了由叶龙章执掌的时代。叶龙章在子承父业之前,为奉系军阀效力,是军需处高级军官。叶龙章管理时期对富连成科班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课程

第二代富连成掌门人叶龙章的个人经历,以及1930年中华戏校成立对富连成的发展产生了外部影响。早在1931年,富连成就开始教授学员识字,提高学员文化水平,但真正对课程做出较大调整是在叶龙章上任之后。他吸收并改良了中华戏校的相关课程,在传统戏曲课程上,增加了算术、剧本选读、评述戏曲史料等课程,这是叶龙章在传统科班和现代学校之间寻找平衡点的一次探索。这次改革为富连成之后十年的稳定和新中国戏曲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

因叶龙章有过从军的经历,军队对于士兵卫生和心理健康相当关注,所以其执掌富连成后,对全科班学生的居住环境、个人卫生习惯、身体健康等着重进行改善。例如学生由睡“大通铺”改为如军营中的上下铺,并开始对学员的卫生和内务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例如,要求学生勤洗浴、喝开水,并注重学生饮食的营养均衡,这些有其军人生活习惯的影子。笔者认为,此后使得新一批学员有了少许军人的作息习惯,这对于之后有富连成学员去参军、报效祖国是有深远影响的。富连城学员个人良好生活习惯逐步养成,视野变得开阔,促使后期学员参军,快速成长为军队的文艺骨干,做到战时可拿枪,和平可演出慰问。叶龙章除了对学员身体健康重视之外,对于学员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视。传统的科班学员管理主要靠“打”,这是一种高压粗暴的管理模式。学员入科班前,有的科班和家长会签“生死状”,这也是为什么在前文会提到一部分学员为私家教学,因为有些梨园子弟家境殷实,受不了科班的苦,从而聘请老师在家学习。传统的科班学员自然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在高压粗暴的环境下,科班的学员往往心理不够健康。《戏曲旬刊》曾把中华戏校学生和富连成学员作对比,认为中华戏校学生更加阳光活泼,有其年龄该有的朝气。叶龙章执掌富连成后也认识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借鉴了现代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军队中一些比较实用的管理体系。例如从以前晨起用藤条抽打改为用摇铃叫醒,摇铃类似于军人的起床号;全体学员清晨集合唱《志强歌》,社长训话,类似于军队的早操和早课。叶龙章对富连成的改革,可见其多年军旅生涯的影响。在富连成的改革中,最受中华戏校影响的措施应该是学员与家长沟通的加强。传统的科班学员来源多样化,数量最多的来自穷苦人家,更有甚者,为卖身入戏班的和无家可归的儿童。这些孩子被戏班收留,只为讨口饭吃,有条活路,但中华戏校对于学生是收学费的,所以这和传统的科班有了根本区别。中华戏校是以现代西方学校办学模式为主要参考对象,中华戏校给予家长的话语权和科班给予家长的话语权是不同的。即便如此,叶龙章依然决定富连成于1935年开始定期举行家长会,这对于富连成是一步跨越,使富连成有了现代学校的气息,对监护人意见的重视,也使学员的心理更加健康。上述叶龙章对富连成的改革模式不难看出,和第一代掌门人叶春善以使命和信念管理富连成不一样,叶龙章更加注重富连成的时代背景,以科学的思维和理念办学。两代人虽然经历不同,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不同,但就执掌富连成来说,可谓各有千秋,都给富连成注入了其自身独有的教育理念,使富连成形成了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坚定的人才基础和教学管理制度的雏形。

四、富连成对现代戏曲教育事业的影响

富连成44年的戏曲教学过程中,共招收“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弟子。在八科弟子中,有档案记录的,从事戏曲教育教学的人数高达百人,新中国成立后,当年学员大多进入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校。不夸张地说,中国戏曲学校的各科老师是以富连成的师生骨干来构建的,并且全国各地的戏曲学校的教师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富连成学员,富连成为新中国的戏曲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众多的优秀老师。这达到了叶春善创办富连成的宗旨———“培养梨园后一代,永续香烟”,不为钱财名利,只为祖师爷传道,这就是富连成给中国近现代戏曲科班教育带来最深远影响的根本原因。富连成的创办宗旨立志高远,与当代楷模张桂梅老师有相似之处,他们同样用教育改变了无数人命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对社会与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大众关注这些教育家时,其教育的意义就引起了社会的思考和有识之士的觉悟,那么教育的意义便出现了更深层次的觉醒,这就是富连成教育永不过时的根本,是叶春善、叶龙章和富连成那些前辈们留给后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富连成的理念和精神依旧对当今的戏曲教育者有着借鉴和思考的价值。

作者:周柳伊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