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论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不足与化解路径

谈论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不足与化解路径

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及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导致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格局,主流思想、主流价值观开始被弱化。而处于思维成熟期的90后,在学校、社会、家庭中日益受到影响,少数大学生对于传统的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等思想观念开始冷漠化,出现了盲目崇拜追星等状况。同时,大多数90后大学生在多元思想的影响中,独立思考、选择,勇敢面对,寻找出路,适应社会。

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备受家人的关心与呵护,是家庭的中心,习惯于在家庭中担任主导角色,进而形成了他们独立、个性的特征。同时,90后大学生在物质条件充裕的环境下生长,家庭为他们阻挡了种种磨练的机会,使他们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弱化。在遭遇大学校园中的挫折与失败时,难以独立接受,耐挫折能力明显欠缺,并可能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因此,90后大学生需要增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磨练意志,提升综合能力。

高校90后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存在的不足

1入党启蒙教育过于注重形式,缺乏深入思想的教育效果

目前,高校对于新生入学后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入党启蒙教育,教育重点多集中于入党程序等问题;对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大学生在经过推优后进入党校学习,经过考核成绩合格颁发结业证书。新生的入党启蒙讲座与党校学习是高校入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程序,但一些学习教育流于形式,轻视教育效果、组织管理、监督评估等工作,导致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与认知模糊,无法达到为发展党员奠定良好基础的预期目标,使入党启蒙教育的实际意义弱化。

2入党启蒙教育内容理论知识多于实际事例,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目前高校的入党启蒙教育是党员发展的前奏,但有些高校在教育内容上仅限于党章的基本知识,多为理论,缺乏与实际、与当前形势与政策的联系、分析,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要方式,致使大学生对入党启蒙教育的认识产生误区,大学生的许多疑惑与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进而导致入党动机不纯正等问题,并且在这样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入党启蒙教育后,大学生所接受的短期的培训与学习效果并不能持久,需要更多系统性的日常的入党启蒙教育将党的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

3入党启蒙教育重视传递知识、思想,忽略了教育方法与教育主体特征的有效结合

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的逐步扩大,入党启蒙教育的主体数量与日俱增,90后大学生就成为高校入党启蒙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入党启蒙教育中,有些高校教学方式、内容一成不变,教育思维不够与时俱进,缺少目前与90后大学生特点所契合的教育平台,难以触发大学生对党的浓厚兴趣,导致入党启蒙教育没有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

解决方法

1紧抓学生特点,突破形式主义

客观看待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创新入党教育方式,契合学生对于入党的需求。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式,开辟新的工作模式。在大学新生中,积极开展与时事政治相结合的理论学习,倡导大学新生用理论武装头脑,掌握党的思想的科学体系,领会党的精神与思想主旨;紧抓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在新生中开展结合传统的入党启蒙教育活动,开展形势讲座、专题座谈、考察交流、辩论演讲、知识竞赛、案例教育等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以形式多变,内容饱满的实践活动带领新生领略学生党员风采,在新生中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政治生涯发展制定计划与目标。

2结合时代特征,利用网络阵地

在网络时代,文化、信息传递飞速,人人网、微博、易班等社交网站的发展已覆盖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网络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发展、成长离不开网络的信息传递和资讯支持。面对席卷而来的网络浪潮以及信息时代中成长的90后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应利用网络阵地的覆盖性优势,以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和渗透教育,为新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如依托易班平台,开展线上讨论、金点子等主题活动,形象生动的展示当代大学生对于党的认知与了解,提高学生的入党积极性,端正入党动机,在网络课堂中体现大学生的风采,并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大学生的政治理念与思想动态。

3分阶段教育,满足学生思想需求

90后大学生群体存在共性,同时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每个阶段学生对于入党启蒙教育的需求有所区别。大学新生是充满想象力和活力的队伍,同时缺乏对党的根本认知和全面了解,在针对其进行入党启蒙教育时需加以正确引导和理论熏陶,以事实、案例充实教育手段,对于入党程序、条件等制度化规定进行详细解读;高年级大学生经过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影响、带动之下,对于党的历史、现状有了基础认知,因此对于此阶段的大学生在进行入党启蒙教育时需要提升理论教育的高度,采用渐进式的手段加强教育,结合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外热点事宜、国际局势等时事政治,培养大学生党员对与党和国家紧密相关话题的敏锐度与明确的政治立场。(本文作者:符晓兰、刘燕萍、严晨 单位: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