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面对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间竞争也更加激烈。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跟上时代脚步,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本文从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如何使信息化作用最大化发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IT网络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运营风险,从而增加企业获利能力和持续经营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案例证明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信息化”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1963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的《信息产业论》中介绍了信息社会的特征,以及信息社会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影响。2006年我国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信息化概念: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虽然对于信息化概念的表述方式不同,但是明确了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使用电话、传真、信函进行交流、沟通和传递商业文件;第二阶段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金关、金桥、金卡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启动,企业开始普及计算机;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现实,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大幅提高;第四阶段是2005年以来移动商务的出现,是电子商务产生质的飞跃,使信息化步入无线时代。

二、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信息化的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指公司的产品依靠较低的成本获得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很多行业中,成本优势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但是这里所指的较低的成本并不是只顾降低成本而置质量和性能于不顾,也不是企业可以偷工减料获得,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企业成本的构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计算机信息化的使用使得企业效率明显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差错率明显降低,由5%左右降低到了1%以下,而投资却节省了5%。

1.管理成本降低。信息技术带来的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表现在多个方面,以仓储成本为例,仓储成本是制造业企业管理成本的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当原材料存储在仓库中待用和成品存储在仓库中待销时,仓储成本必然增加。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可大幅降低此类成本。及时记录库存信息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及时补货,记录销售信息反馈给制造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制定生产计划,提升了仓库的周转效率,实现企业一直倡导的“零库存”,节省仓储成本。

2.交易成本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较高,信息化有助于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一方面信息化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网络直销,缩短销售路径,真正实现了产供销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管理下,当分销商想更换供应商时,就需要花费巨资建立新的信息系统,因此,信息化在无形中构建一种进入壁垒,带来了垄断力量。

(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差异化战略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所在,使自身的产品具备不可替代性,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信息技术在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产品、思路和工艺,加快产品开发的创新研究,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产品的选择权利,同时把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馈至企业管理决策层,按照消费者偏好来改进产品设计,把其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间接决策者。企业的生产方式更加灵活,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三)信息化本身对企业的直接影响。

信息是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讲,信息量拥有较多的一方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例如,对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掌握的较多的企业往往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能够尽早做出行动趋利避害。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市场竞争中,对竞争对手的信息知晓的越多,对自身策略的制定越有益,从而在竞争中获胜。因此,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一个信息化建设良好的企业,往往将成为一个充满竞争力的企业。

三、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一些存续已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它们习惯了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法,对于新思想、新技术的接纳程度不够,往往硬件设备陈旧,却又不愿斥资购置新设备,即使有心建设信息化,也无法应对快速更新的各种软件和现代化技术,难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

(二)信息化水平与公司现状不符。

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有些管理者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即可,这就导致虽然斥巨资购买设备,但是信息化管理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远不止这么简单,而是要求企业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将其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方面面,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阻碍信息化建设。

企业日常运营中,各个部门都有自身的利益构成,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不愿进行信息的透明公开,这对于信息化的数据录入工作造成极大阻碍。另外,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政,对于彼此的业务范围和流程不了解,但是信息化建设就要求各个部门融汇一体,让各项业务流程和资金流向在透明环境中进行。但是面对企业现存状况,可能会造成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阻碍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的推广和发展。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企业在引进信息化设备的同时,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监督管理和流程优化,往往出现运行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现象,影响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如果计算机信息化的运行过程中没有进行统一部署,就会使企业决策极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四、使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化作用的对策

(一)明确企业文化,做好变革准备。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企业文化是引领公司成长进步的精神指导。在信息化变革中应当完善和重塑企业文化,打破企业员工传统的思维模式,明确变革可能带来的影响,逐渐使员工以新的流程新的观念来工作。信息化进程中,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比企业的变化更快,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紧跟市场的脚步,处理好快速发展时期的企业文化与当前信息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关系,明确其中区别,营造适合快速变化的氛围。

(二)管理者的思想变革。

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全面变革,因此需要公司的领导者能够变革管理思想,只有加强对信息化的了解,解放思想、融合新观念、培养新思维才能正确高效引领公司的信息化发展。

(三)工作流程变革。

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通过对大量企业管理案例的研究,提出了流程的概念,他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面向流程的管理。面对当今的激烈竞争,流程管理体现出了企业的核心优势。信息时代更加考验企业的生产柔性,流程效率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当以信息化为背景,设计一套科学的流程,重新组织界定在整个流程中各部门的权责。不仅要重视一线部门流程设计,还要对后勤支持的财务、人力、信息等部门进行优化,以保障企业主流程的高效运转。

(四)组织结构变革。

计算机信息化建成之后,各部门之间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渠道,信息传递也更加及时方便,原有的矩阵型组织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模式的需求,逐渐转变为扁平化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等,管理层逐渐精简,一线员工应当被赋予更多权限。

【参考文献】

[1]王洁,刘晓光.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10

[2]柯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关系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吕瓅,贾俊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J].企业管理,2014,12

[4]张程远.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作者:谈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