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实践创新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谈实践创新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探究了目前经济环境下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并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目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实践为切入点,提出了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类学院的经典专业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迭代,整个社会对于电子信息相关人才的素质要求一直呈现演变的状态。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更应当结合尖端技术的发展潮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优势人才。因此,高校应当创设完备、高效的人才建设架构,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着眼点,并优化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进而完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得走出校门以后的大学生,在具有牢固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具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素质。

1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结构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具有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在获取足够多的专业理论的同时,又具备充分的视野去探究电子科技的发展方向,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各种快餐式和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学生对于高校的知识讲授也提出了快节奏的需求。如何兼顾知识的深度和学生快节奏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是我们研究的难点内容之一。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提出新型的教学思路:首先,大学老师需要在明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的改革,进而创立完备的新型人才建设结构以及对应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针对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过程,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分别进行规划设计。以技能掌握、兴趣拓展、开放性思维等方面为指南,构建校内、校外以及课内、课后相匹配的新型模式,进而在教学中完善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该思路的核心思想在于:将理论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的操作技能进行融合,形成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良性循环模式。最终实现学生完成对应的课时任务之后,就已经具备了培养模式所要求的多方面素质。

2构建符合时展的教学体系

针对培养结构,教学进度中也需要开设对应的流程,以实现对教学方式的调整。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热情,在新生入学的当月,可以邀请校内外的学者以科普的形式为学生介绍当代电子方向的发展热点,进行适当的电子学发展历史的介绍、最新的电子产品演示、当前电子产业支柱企业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光明的就业前途。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以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教学改革的优点。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的技能发展方向,保证各课程能够进行融合交叉的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3完善实训场地,建设新型实践平台

众所周知,当前高校的建设体系越来越重视实践的环节。实践环节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而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其实践动手能力就需要被重视,因为企业依托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调试测验之后,才能正常进入运行状态。当前大火的人工智能涉及的很多领域都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因此,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给他们开设足够多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重中之重。针对实践动手能力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此重要,高校需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一定的扩建和整合,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学生数量要求和完成质量要求,同时,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研各专业系的实际需求,能够与其他专业的一些需求进行整合,对于相近的专业系可以同时建设共同需要的实验平台,这样能够节省成本,同时能够兼顾多学科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除了同一高校的相近学院,可以共建实验室,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或者相近专业也具有共同构建实验室的可能性,这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部分课程和物理专业高度相近,因此在进行充分调研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减少重复建设的现象,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效率和使用率。与此同时,大量优秀的企业都具备实践平台,高校和企业可以考虑共建一些实验室,这不仅节省资源,而且能够将企业的注重应用和高校的科研前瞻性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机会。再者,高校在和相关企业签署共享实践平台的基础之上,可以充分享受企业前沿技术的红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的发展动向,以便能够设计出具有新颖性的电子作品,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共建实验平台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动员学生在寒暑假或者其他业余时间,到与其专业对口的优秀企业里去进行实习,去体验学以致用,去领悟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如何进行衔接。加之以某种考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将收获不错的效果。

4创新实践课程,凝聚创新思维

高校所开设的实践课程应当重视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同时突出对意识的培养。在对应的课程设计环节中,尽量做到所设计的作品既要体现实际价值,又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趣味性的需求。同时能够兼顾对于理论课程的呼应,在动手实践中完成对电子信息新技术的掌握。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学书本能够去想如何去应用,在使用时想到用到书本的什么知识去支撑。这也体现出信息时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实践课程的开设形式上,高校也能够进行大胆的调整。将课内应用环节和课外创新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学习的形式也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小项目,也可以以组队的形式完成较为复杂的项目。对于学习的内容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学生在完成课堂规定的实验题目之后,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对应的资料,进而选择与本堂课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作为选做题的形式提交。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酌情加分。教师还可以将历年积累的竞赛习题进行适当简化,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以提高学生对于竞赛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地点也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传统的实验学校实验室,成本过于昂贵,且维护难度不容小觑。随着网络云平台的快速发展,搭建网络云平台实验室已经成为了现实。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云平台技术和相关的电路模拟仿真设计团结,构建对应的实验平台。云平台可以提供给学生实验练习之用,同时可以缓解高校建设实验室经费不足、维护困难、器件易损耗、实验室紧张等问题。云平台的搭建,还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传统的实验课时往往比较短,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的需要。而网络平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凡是获得授权的学生,均可以进行相关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服务器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查看、追踪、远程指导、分发作业等。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于云平台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能够实现从为了完成学分而做实验到因为兴趣而做实验的转变。

5开展学科竞赛,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学科竞赛是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科竞赛能够充分促进创新思维火花的出现,能够体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生交流,进而为培养综合性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教师们应当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和宣讲,来提高学生的知情度。同时可以邀请有过获奖经历的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并组建团队。专业系应当提升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应当对专业方向的前沿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在大量的练习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在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也是挖掘学生潜力的最佳途径。学院和专业系应当出台一定的奖励措施,支持学生踊跃申报各类科学竞赛或是项目,在申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结语

伴随着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涌现,高校的课程内容以及实践内容也应当进行对应的调整。随着国家对于高校投入的不断加大,从实验设备、电子仿真软件、教学平台、硬件维护等多方面均取得了极大的改善。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教学方式和方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教师们更应该充分挖掘软硬件升级所带来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完成对自身的升华,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电子专业既是一个老牌专业又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新型专业,对其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是漫长的阶段,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金平.以竞赛促进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41-43.

[2]刘望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0-81.

作者:卞月根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