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路线图实证研究

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路线图实证研究

摘要: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的学习路线图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学生的特点和调研的数据,以学生职涯目标为导向,设定了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学习路线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最优成长路径。

关键词:软件工程;学习路线图;人才培养

一、国内外学习路线图的研究现状

学习路线图最初的概念源于课程地图。高校通过把这些内容要素构建成课程地图,学校可以全方位重现实际教学活动,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需求对课程计划进行讨论并及时作出更新调整,从而提高高校课程设计的时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构建课程地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重视。一项对英国和加拿大的31所医学院的问卷调查发现:55%的医学院正在开发课程地图;19%的医学院已基本完成课程地图的规划,目前处于建设完善阶段;16%的医学院正在规划课程地图的开发;只有10%的学院尚无开发课程地图的计划。该方法虽然能简明直观地说明大学四年该专业毕业生需修读的各类课程,但却不能为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有效的建议,这类课程地图只能看成是单纯人才培养计划的图形化表达,并没有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我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学生在职涯规划的选择和制定过程中存在盲目性的问题。归结问题如下:一是学生对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和未来的就业岗位认识不清晰,对开设的课程所达到的目的认识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尤其是在就业后才意识到大学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这些主要源于学生对专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专业课程在未来就业岗位中所起的作用模糊不清所导致。二是虽然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很多实践学时,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也基本达到了1:1,但在实践环节的方式和内容设置时还需与课程以及实际的需求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岗位的需求出发进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方式设置。

二、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路线图的研究方法

本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着力构建学生学习导航图和发展规划图,依据产业的需求分析岗位、归纳能力、对标调研、重构课程体系,设立目标导向的学习路径,同时为学生提供考研、竞赛、专业拓展或跨专业学习的模块选择。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是通过调研法、问卷、面谈法等方法进行就业岗位和学生学习情况调研形成职涯路径,依据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职业提升要求等形成核心能力,从而提炼专业特色,确定学生专业深度与跨学科发展的拓展知识学习的模块,形成自有的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最终形成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习路线图。1.企业调研与毕业生调研方法。通过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大四学生采用面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调研分析,确定IT领域的相关岗位,根据岗位的类别确定主流岗位群的划分原则。同时分析本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毕业后的去向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职涯路径表。设计了三种调研问卷,分别是企业调研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以及在校生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题目,针对企业问卷,主要从学历层次、急需人才类型、所需加强的专业知识、需加强的能力、所设置的IT岗位、是否需要职业培训等几方面进行问卷设计;而毕业生的问卷则从所从事的岗位、所具有的专业能力、职位晋升,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对于在校生则从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个人规划、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是否考研出国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根据调研结果以及就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分析,辅之以学生就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目标,形成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职涯路径表,以形成相应的岗位群。2.多元分析方法,形成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分析根据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考虑毕业生初次就业和未来发展,倒推出学生所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同时,开展工程认证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的调研分析得到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3.多元比较法,形成学习路线图的基本信息表。在就业岗位及核心能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类似院校和相近专业进行对标调研,以确立自己的位置,以便突出本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同时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方法和考核评价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本专业的学习路线图的基本信息。

三、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路线图的研究结果

1.企业调研与毕业生调研结果。根据企业调研情况,可归结为如下几种核心能力: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占70.97%;软件工程管理及分析能力占58.06%;软件测试能力占58.06%;文档写作能力占58.06%;产品分析与建模占51.61%;数据及网络管理能力占45.16%;企业补充技能(英语、实际项目编程、团队合作)占6.45%;除基本软件知识以外,还需要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企业提供的能力为后续专业提炼核心能力奠定了基础。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薪资情况、专业能力、职业期望等几个方面对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企业调研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软件工程专业职涯路径图的梳理奠定基础。本次调研回收问卷32份,毕业生84.38%在一线城市就业,有12.5%在二线城市,其中75%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软件和计算机相关。经对毕业生的调研,可得到如下结论:(1)从学生所修的课程来看,课程类别基本上可以满足工作所需,但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加深HTML5、Javascript等web前端的知识、增加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2)通过毕业生问卷和企业问卷的对比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可以适应未来IT技术的不断变化,使毕业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一直掌握最前沿的技术。2.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核心能力的提炼:一是国际标准(ABETEC2000);二是国家标准(参考教指委的标准);三是行业标准;四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五是职业提升要求标准。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的提炼是首先参考了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在2000年颁布的能力标准,提出了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11项能力,另外参考了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12条标准,同时还借鉴了教指委对软件工程问题空间的理解,即主要以软件开发为核心的能力,再有就是关于软件工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本次调研的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需求。通过多方调研得到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框架。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数据及网络管理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及对软件工程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软件测试能力,文档写作和公共与挑战能力。3.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路线图基本信息。在就业岗位及核心能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类似院校和相近专业进行对标调研,以确立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方法和考核评价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本专业的学习路线图的基本信息。经过调研及与其他院校间的比较,目前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移动终端及云平台的应用开发与测试上。我校的定位及教育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本专业的培养定位也是以应用型培养为目标。培养特色具体体现如下几点:一是以时代和市场需求为依据的专业定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定位专业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将移动终端和云平台的应用开发与测试作为本专业的特色定位。二是以企业需求和岗位为出发点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经过对企业的调研并与企业协商共同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将云计算、移动开发与架构、人机交互设计等学科相关的前沿技术纳入课程体系中。

四、学习路线图

在企业和毕业生调研、核心能力确定、学习路线图基本信息确定以及拓展模块确定的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生学习路线图。学生根据路线图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向模块以及拓展模块从而定位于不同的岗位,形成了以岗位为目标,学生自主选择并可以进行改变的自主选择机制。

参考文献:

[1]季诚钧,张亚莉.高校课程地图的理念、要素于特征:基于台湾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22.

[2]崔发周.台湾技职院校课程地图对高职课程改革的启示———基于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的案例分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9).

[3]国瑞,田秀萍,杨正宏.课程地图规划建置之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3).

[4]王静静,夏德宏.高校课程地图建设探索———基于台湾地区高校经验的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5,(02).

作者:李丹丹 赵玲玲 邵秀凤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