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所谓新工科专业,其主要是指面向当前时代背景新兴产业而开设的专业,以互联网与工业智能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导向。软件技术专业作为新工科方向的专业之一,其教学体系自然也要遵从新工科趋势去改革,文章将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技术教学体系改革展开研究分析,以达成软件技术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技术;教学体系改革

新工科背景是跨专业融合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软件技术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改革,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故本文将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展开分析,进而推动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

一、新工科软件类专业的教育知识体系

作为新工科软件方向的专业人才,其知识体系应当体现出包括多学科交叉、产业引领、技术先行、自主建构等多方面的主要特征。从基础教育层面去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要具备相应的语言编程能力基础,具备高效的数学思维并且接受系统性的方法训练,并且要具备工程学与艺术基础等相关学科知识基础。其二是要具备计算思维与网络思维。其三是要具备后续学习所必须的主观能动性等素养,以更快适应学习节奏。从专业教育层面去分析,其一是要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与相应的应对能力,要了解到编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础知识。其二是要具备相应完整的系统认知,对于互联网络、操作系统、硬件系统、数据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知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的建构要有充分的了解。其三是要做到娴熟运用软件工程技术手段,深入理解技术应用要求,以及技术模式的创新、构建与设计技术体系的创新、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其四是要养成软件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基础,充分了解到行业相关的必要专业素质,并且以此为目标去开展后续的学习规划。其五是要充分融合各个软件相关专业的交叉学科知识,拓展知识涵盖范畴,体现出“互联网+”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达成软件教育目标,必须要了解到以上谈及的知识体系建设要点。[1]

二、新工科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新工科软件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措施

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当中,以下几点措施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最为基本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对于体系的大幅度简化,要对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模式进行转变,摒弃过时的内容,保留最为有利的精华部分,不断对新的知识进行填充,达成创新的目标。其二是要从整个体系建设的角度去思考,并针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学科的交叉性特征,深入开展跨领域的融合教育,并且要同时帮助学生兼顾多个其他专业方向的模块。其三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全方位开展关于计算思维及互联网思维的引导教育。其四是要遵从整体化的原则去对专业实践教育体系进行设计完善,对于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有更充分的重视。其五是要以系统观与工程观的理念去构建课程体系。要充分融合多方面的专业理论,包括团队、工程、管理、职业等相关的知识理论,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去开展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认知体系。其六是要把专业方法以及工具作为专业教育载体,要围绕主流工具去开课程设计,做到审时度势,在维护知识本质的基础上去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以及相关联的专业课程教学,要遵从体系建设的基础理念去对实践课程体系不断进行完善教学体系。

(二)基础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模块进行设计,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其一是基础课程模块。这一环节要贯彻专业基础的思维导引、做好软件程序设计相关的基础训练,进一步填充学生群体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认知。课程体系当中应当囊括软件工程与计算导论,如互联网思维、计算思维、数据科学、软件工程等基础导引。此外还要涵盖计算系统基础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包括硬件与软件的基础概念、程序设计基础技术等。其二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要充分体现计算思维的理念,要充分融合系统、编程、工程、管理、团队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依照基础到复杂的软件系统构建规律去组织教学。从个人的级小规模软件系统开始,到小组级的中小规模软件系统构建、小团队级的中规模软件系统构建,甚至是大规模的软件系统构建,要有一个逐步深入过程体现,这也符合由浅入深的学习认知规律。其三是面向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课程模块,融合了需求与模式、数据与智能、系统与实现等相关知识,要依照由小及大的互联网数据系统构成去进行课程组织。课程内容包括互联网计算、数据科学基础(包括数学基础及算法基础等)、人机交互与可视化技术、数据工程与数据系统(包括知识发现、数据库、数据分析等等)、互联网思维下的需求与模式创新等相关课程。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亦至关重要,鉴于其专业性的特征,要求学生至少需要完成一门,并且兼顾三个以上专业模块。实际可选择的方向很多,要因地制宜的去确定。不仅限于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的体系化设计,对于实践能力的强化培养也需要体现出体系化的特征。[2]

三、新工科软件类专业的新型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新工科趋势下的高职教育,当前面临着新时代的产业发展要求,同时也背负着培养大批量的专业化人才的压力。但这也是新工科趋势下培养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契机。为此要秉持“完善基础、优化素养、自主建构、交叉学习、重视能动性”的教育原则,达成教学优化的目标。在教学方式上,要对以产业导向、体现学生核心地位的自主建构式引导方式给予充分的重视,意识到其优势。要采用跨学科、专业化、重基础的教学引导方式去组织教学,为了确保教学成果,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机制,积极开展教学沟通,此外要更加重视实践,更积极的开展企业实习,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甚至应当开展突破国界局限的人才培养合作。为了体现出合作教学的意义与优势,要确保实践软件系统与数据系统构建到位,。除此之外,要将商业模式创新意识的养成提上日程,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进行强化。在基础教学体系之上,还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工程化建设倾向,要进一步融合课程与网络工程项目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内容,同时思考商业模式与软件经济学的融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去满足碎片化教学以及自主建构的目标。教师要更深入的了解MOOC/SPOC+翻转课堂这类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优势,要有效开展案例教学,同时借助方法与工具教学方式去开展虚拟化的实践教学。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尝试创业孵化场教学与失败教育。在教学支撑上,基于互联网时代教育特征,应当尝试建立起面向社会的协作化、过程性、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保障体系。这样的体系建设,有利于对实践过程的监控以及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包括自身的角度与就业单位的角度去思考实际的学习倾向,开展符合自身需求的针对性学习过程,更明确的体现出自身专业能力素养,这样才能够在社会化合作模式下得到校方与合作企业的认可,并且形成符合行业就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校方以及与校方合作的企业,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并且去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任何强化自身综合能力素养。[3]

四、结语

新工科背景在当前的时代是影响着信息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教学亦是如此,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也要根据新工科背景去开展工作革新,才能真正满足实际的人才培养需求,打造更健全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玮.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90-91.

[2]谢雅,王京文,唐志航,等.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4):35-38.

[3]刘培刚,杨劭辉,张学辉.新工科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探讨[J].软件工程,2018,(9):51-53,40.

作者:刘忠杰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