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主持人人文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

主持人人文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

摘要:在2021年的央视元旦跨年晚会上,董卿惊艳众人。主持人的知性美成为社会广泛热议的话题。本文将以董卿为例,探讨主持人如何从多方面培养自身人文素养,打造主持人业务个性,并就电视台MCN“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化趋势,提出主持人行业现今的改革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文素养;时代责任

在备受关注的央视跨年晚会上,阔别已久的主持人董卿的回归,让观众惊喜不已。晚会期间,新浪微博相关话题“央视跨年盛典”“董卿好美”“央视跨年节目单”等17个热搜话题广受网民热议。而“岁月不败美人”的热搜也在跨年夜占据了微博榜首,热度居高不下。群星云集,为何董卿独占鳌头,霸榜热搜?董卿之美,美在何处?作为主持人,如何塑造内在美,打破类同化僵局?学习董卿之“美”,让文化成为底气和底蕴,是当今传统媒体主持人越过市场鸿沟,保持自身竞争优势,避免与新媒体各类型主播同质化的有效途径。

1多方面培养自身底蕴,打造主持人业务个性

自2016年起,董卿主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后,她似乎就与“文化”有了不解之缘。2017年,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的节目《朗读者》开播;2019年,董卿在央视主持人大赛上的精彩评点也上了微博热搜。从这一轨迹看,2021年董卿以其独特的知性美再上热搜就有了凭依和来由。董卿的与众不同,首先来自她对于自己的独特定位。

1.1主持人要照镜子、找不同

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董卿临危受命,紧急救场,成就了主持学经典范例——“金色三分钟”[1],这就是实力的体现。2017年《朗读者》开播[2],董卿用这样一段话开始了主题“遇见”:“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朗读者,一个人,一段文。”这是文化的魅力。这十年的变化与进步,是董卿从自身出发,挖掘她特有的知性美,将临危不惧的磅礴大气沉淀为寄托遥深的平淡醇美,这不是转变,而是对自己独特优势的深刻开掘。这一开掘,是主持人在观照自身,准确把握自己独有优势的基础上做到的进步与超越[3],也是面对行业技术飞速发展、竞争压力激增时需要采取的应对方式。对于这种进步和超越,还可以从主持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入手,而未必非从传统文化开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人文素养的提升既取决于主持人的主观积极性,更来自主持人对于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学术理论、学科发展史的深入学习。对于从事不同领域播报工作(如财经、体育、民生等)的主持人而言,主持人越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就越能从日常繁多的播报稿件当中敏锐地发现重点信息;主持人越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就越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网络当中精准地把握舆论导向。因此,主持人根据自己所接触领域的不同而进行深入学习,是保持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主持人除了从人文素养上找不同之外,也要时常从荧幕形象上找不同。经常对比自己多个时期播报的差别与优劣,及时发现自己播报状态的变化并深入分析这种状态变化的原因。尤其是在微表情管理方面,主持人通过对往期节目的细致回看,对不必要的荧幕微表情进行删减,提升非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则能够提升荧幕形象的亲切感、可信度及影响力。如今,对比董卿2017年前后两个时期的主持风格,可知她更加沉稳的气息,更加自信的表情,更为检束的动作,成为她在这次央视元旦晚会上饱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1.2主持人要下功夫、肯吃苦

从主持人人文素养的养成来看,董卿的成功来源于20年的坚守。20年,每天睡前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是打造她文化底蕴的坚实根基;20年,每次主持活动的精心筹备以及与嘉宾的深入交流是撑起她舞台自信的战略支撑;20年,每回褪去光环的潜心学习是支持她守正创新的重要力量。对于主持事业要下功夫,肯吃苦,这是主持人保持自身行业竞争优势、避免随波逐流而必备的品质。尤其是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面对电视台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MCN)化趋势[4],主持人应从自身专业角度,找寻打通电视“大屏”和移动手机“小屏”的方法。同时,为了避免主持人出现媚俗行为,保持和发扬传统媒体本身的公信力,主持人尤其需要在内容生产上下功夫,做原创、亲民且有内涵的内容。湖南卫视主持人张丹丹的抖音运营,是媒体打通线上线下领域,实现变现的典范。这其中,就主持人而言,张丹丹立足“母亲”角色定位,抓住受众“育儿”需求,满足受众媒介期待,成功塑造了一个“总是有办法”的“妈妈”形象,赢得了粉丝的认可。而就张丹丹本人来说,她也曾在某MCN大会上的演讲中说道:“所以我们能不能把账号做好的根本是……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真真实实的兴趣点,我是这7年扎扎实实地在带孩子……”扎扎实实四个字,也实实在在地说明了,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主持人要下功夫、肯吃苦,要做一个独特的内容生产者,而不仅是众多传播者当中的一员。

1.3主持人要慎独自律、学思并重

主持人是沟通受众与媒体之间的桥梁,主持人本身的道德操守则是维持媒体议程设置准确的重要前提。作为公众形象,知名主持人大都有自己的私域粉丝流量。但与明星不同的是,主持人承载的更多是社会责任和传播责任,尤其要注重个人行为对于大众社会的积极影响,成为能够正确“指引”和“涵养”粉丝群体的意见领袖。因此,主持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要慎独自律。此外,在业务能力上,要“打开眼界汲取养分,防止越播越油”[5]。一个文本,播的次数多了,“好像还不如第一遍新鲜,有感情”“仅凭老看法,老体会去播,就容易千篇一律,越播越油”。2021年,某卫视跨年晚会收视率全网第一。但在当晚的晚会主持过程中,虽有16位主持人共同登台,却错误频发,令人唏嘘。这不得不说,若不时常锻炼主持的能力,“打开眼界汲取养分”,没有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仅靠着原有的主持经验去处理工作,哪怕再老道的主持人也无法保证主持工作的质量。认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时刻饱有的新鲜感。一方面,主持人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职业,只要主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鲜感就会源源不断;另一方面,主持人也需要不断思考,提升业务能力,这样才有保持新鲜感的业务基础。所以,主持人在业务水平方面,要学思并重。

2多角度认识行业改革,展望主持人行业发展

党的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新时代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除了媒体主体倾力打造“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外,主持人也应担当起时代的委托,“讲好中国故事,共塑中国形象”。具体来讲,主持人应从碎微之处求变化,求精深,从传统中开掘新“原本”。而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整个播音主持行业的共同努力。

2.1传媒院校改革,提高主持人人文素养

早在之前的艺考改革中,以中国传媒大学为首的传媒院校就已将文史哲作为重点考察方向,考核艺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从培养新时代主持人的角度来看,提升媒体从业者的人文素养,是打造具有强大实力和独特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媒体集团的必然途径。传媒院校以人文社科基础为重点进行改革,是从国家“文化强国”的高度出发,旨在培养能够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新人,以满足文化宣传的需要。这也意味着,未来主持人行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提高对于主持人人文素养的硬性要求,主持人加强学习刻不容缓。

2.2文化节目翻新,个性化主持人魅力凸显

狭义上来看,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国家宝藏》,从《朗读者》到《信中国》,从《家风中华》到《谢谢了,我的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需要文化节目共振,文化节目的绽放需要有文化的主持人的点缀。在文化类节目中,主持人独特魅力既表现在够主持好一档文化类节目,与文化名人促膝而谈,又表现在能够让很多不同类型的节目弥散出文化清香。这也是主持人董卿令人敬佩之处。另外,文化底蕴深厚的人转型主持人而获得成功的现象也不胜枚举,这说明文化确实是主持人的一张王牌。而从定义文化的广义视角来看,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文化节目以及代表着青年亚文化的新兴节目各领风骚。“B站”“嘻哈”“追星”等青年亚文化潮流汇聚,也在深刻影响着主持人播报语态的变化。因此,主持人也可通过掌握和运用新的语态打造个性化荧幕形象。朱广权的妙语连珠,“主播说联播”里的“打call”“点赞”“666”,这些成功范例,说明主持人在转型时应把握新的语言特点,拉近与青年人的距离,扩大受众群体。

3对于塑造“有文化的主持人”队伍的一些建议

未来,文化产业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而作为文化产业当中的巨子,文化传播行业理所应当肩负起巨大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是所有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呼唤着有担当、有责任、有文化的主持人来挑起重任[6]。对于如何打造“有文化的主持人”队伍,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对于打造主持人团体而言,同部门内主持人之间应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在一线岗位发现和总结新的理论来武装主持人队伍,这不仅有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形成地方性的主持人特色,打造独特的主持风格。对于全国主持人队伍建设来讲,一些优秀的卫视如果能够派遣人员对相对落后地区的电视台进行技术支援和人才支援(如央视历年的援藏计划),那么便可以有效地提高落后地区电视台主持人的整体水平。其次,要多学习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塑造。良好的荧幕形象、端正的坐姿体态、适宜的妆容发色可以大幅提高常时传播过程中主持人的公信力。对于男主播而言,贴身得体的服饰可以带给观众镇定、正式、崇高的仪式感;对于女主播而言,靓丽而疏于雕缋,恬静而疏于平淡的妆容可以拉近与观众的心里距离,与观众建立信任感。优秀主持人建立起的荧幕形象具有典型性,同样对于传播的效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主持人也要从典型中开拓新的形象因素。再次,对于电视台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化趋势,主持人要管理好自己的“中区”行为。媒介生态学的第三代代表人、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在他的著作《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提出了“媒介情境论”[7],意指随着新媒介的产生,塑造出了新的媒介环境,因此受众相应地产生了新的传播和信息消费行为。这意味着,原先在荧幕前的光辉的主持人形象不是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而被动消解,而是主持人为适应传播媒介的变化自动调节介于主持台上的前台行为以及生活中的后台行为,展示出以荧幕形象为主、具有生活气息的中区行为,以适应和赢得受众的期待与认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多数主持人都有自己官方认证的账号。在这些账号里以图文、视频或者直播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也要注意传播影响,打造积极向上、乐观自主的正能量形象。

4结语

由于主持人的类型不同,对于成功标准的定义也不相同。对于不同岗位、不同领域,每位主持人的内在追求和行业认知也各有千秋,董卿的成功并不能将主持人的成功模式一以概之。然而,仅就主持人人文修养的进步方式以及主持功底的提升办法而言,董卿的成功对于未来主持人队伍的发展策略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播音主持行业的火爆使得近年来行业竞争压力上行明显,主持人队伍越发年轻化、娱乐化,暴露出的问题也备受瞩目。2020年,《人民日报》就连发三篇报道,通报了某主持人学籍和党员身份造假过程。这类事件不仅有损主持人队伍形象,也暴露出主持人队伍中存在一些“高学历、低文化”的问题。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味想要用高学历的“新人”代替“旧人”,希冀通过外来人才拯救收视颓势是杯水车薪,也难免会遇到上述提及的风险。与之相对的是,对标节目需要,制定奖励机制,增加内部学习能力,提升内部创新水平,用制度和策略破除人才竞争内卷化,可以使得媒体获得更加持久的提升源动力。从这方面而言,董卿的主持生涯以及她一步步的嬗变、超越就有了广泛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洪林.传必求通功为胜道:解读主持人董卿成功创作的“金色三分钟”[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1):20-24.

[2]伍志芳.从《朗读者》看董卿主持特点的整体性[J].视听,2020(4):132-133.

[3]魏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超越[J].新闻前哨,2020(4):29-30.

[4]刘祥.入局MCN,广电媒体的优势与短板[J].中国广播,2020(11):55-57.

[5]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3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158-159.

[6]楚歌.新媒体时代提升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12-113.

[7]MeyrowitzJ.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

作者:杨天 单位:西藏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