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融资现状论文范文

融资现状论文全文(5篇)

融资现状论文

第1篇:融资现状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高校本科教学和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选题太大

本科毕业论文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选题过大,例如《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分析》等,这些题目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或者作为一本专著来写,而想在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本科毕业论文里把这样的问题分析透彻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题目过大,学生在写这样的论文时,往往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结果就随便找些资料拼凑一篇论文,这样的论文只是断章取义,不仅毫无重点,有时候还可能会引起歧义,当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

2.缺乏新意

很多学生往往会选一些可以称为老生常谈的题目,如《资本市场投资散户心理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有定论,无须再做论证,甚至在大学的教材里都有详细地讲解,因此此类选题可以说没有任何创新价值。当然,这类题目对学生也毫无挑战,随便找一本相关的书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论文了。

(二)改进措施

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将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可以弥补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以上选题中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着手改进:

1.选择实证研究的题目

实证研究的论文首先是要提出假设,在提出假设的过程中要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如学生选择《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这个论文题目,则要对股利政策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且要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假设。虽然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没有什么创新的见解,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在毕业之前梳理一下股利政策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也是对财务管理有关知识的一个强化。并且,接下来要建立模型、收集数据,利用有关软件进行分析。大学里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相关的软件应用课程,如SPSS软件应用,是完全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数据分析的。不仅如此,学生在收集数据时,一方面学会了如何运用数据库去获取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也会关注一些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现状及问题。因此,选择实证研究题目对本科生来说是会很有收获的,而且也能达到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2.选择案例型

题目案例型毕业论文以某一个企业为案例,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分析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中经常会进行案例分析,因此应该是可以驾驭案例型论文的。例如选择《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华为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这个题目,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哈佛分析框架,这是对财务分析有关知识的一个回顾和进一步学习,然后学生需要去查阅华为公司的财务报表,这样可以了解到华为公司的财务现状,在用哈佛分析框架分析华为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经过分析,学生会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企业的运作,理解一些经济现象,使他们认识到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3.选择

针对某个经济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的题目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在选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针对某个经济现象或是社会热点的选题,如《“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基于大学生P2P模式的风险防范研究》等。选择这类题目,对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这类题目需要的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门课,这实现了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分析,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不够充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这个时候,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频频地参加招聘会、各种考试和面试,精力难免会分散,留在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个多月。尤其是,部分同学实习的单位也是将来工作的单位,甚至会要求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可想而知,这样还能留下多少时间来写论文了。二是抄袭现象严重。其实这个问题也是第一个问题的后续。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所以学生也不可能对论文做深入地思考,进一步说,这也是学生为什么不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题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喜欢选择一些很大的论文题目,如《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相关的大量资料,然后不加思考,复制粘贴到自己的论文中。虽然现在对本科生有查重要求,但是学生往往会在学校查重之前先自己查重,然后把标出来的抄袭之处再进行各种修改,最后一篇论文往往会改得面目全非,语句不通。等到查重通过后,纸质版的论文仍然是按照没有查重之前的论文打印。三是学生能力不足,有些学生虽然主观上是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的,而且也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本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导致无法对论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只能是对现有资料进行一些综述。

2.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从指导教师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导教师主观上不够重视毕业论文,不愿意在论文指导方面花费较多时间,没有对学生的选题、文献综述、开题、初稿、论文修改等认真把关,得过且过。二是客观上指导教师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压力较大,而且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往往较多,一个指导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往往在10人以上,这就导致指导教师花在每个学生的论文上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三是有些指导教师本身的能力有限,这些教师专注于教学,不愿意做科研,对于本专业各个方向的学术动态和理论前沿一无所知,自己发表的论文都屈指可数,因此在指导学生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最后只好浅尝辄止,把重点放在论文的形式方面。

(二)改进措施

1.重视教学环节的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的科研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该落脚到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上。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法等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延伸到学术界目前关注的热点,推荐相应的论文让学生课后查阅,并且可以让学生课后写小论文作为作业。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老师做这样的引导,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延长论文写作的时间

为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建议从大一下学期就给学生分配好指导教师,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比如推荐学生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下自己所做的项目,并定期举行小组科研讨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到大三上学期就选好题目,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也有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所以就既有时间也有能力做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了。

3.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

在高校教师的考核中,主要是教学和科研,教学有学生打分,科研有项目、论文反映,而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则没有评价机制,是否尽职、水平高低都无法反映。因此,应加强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指导教师的资格确认、指导论文的工作量、指导质量的评价体系以及奖惩。通过这个制度,可以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确认,因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这个能力的,应关注教师近几年来的科研工作情况,以及以前论文指导情况。其次,有些指导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很少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主要是通过网络,而有些问题通过网络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因此对于指导论文的工作量要制度化,比如,每周要有多少学时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最后,论文质量的评价体系及奖惩措施可以激励教师尽职尽责地去指导学生,而不会只注重形式。

4.加强对论文写作过程各环节的监控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赶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大量的复制粘贴完成论文,其实如果把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监控好了,那么就能大大降低论文的抄袭率。论文从选题开始,要依次经过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开题、初稿、修改、定稿,指导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把关,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路,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写出自己的论文。因此,应该统一对论文写作的各个节点确定具体的时间,指导教师对每一个节点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签字,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毕业论文答辩是论文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答辩,能够进一步考查和验证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能够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够检验出论文是否是学生自己写的。其实,答辩是一个很好地鉴别学生的论文是否是抄袭的途径。但目前,答辩往往流于形式,表现在:(1)每个学生答辩的时间都非常短,且介绍自己的论文还占了一大部分;(2)是否能回答出问题没有人关注,包括提出问题的教师;(3)答辩没有淘汰机制,只要论文通过了,答辩就肯定能过。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问题着手解决:(1)严格规定学生答辩的时间,不能任意缩短;(2)控制答辩过程,答辩秘书必须如实记录答辩问题及回答;(3)答辩是否能够通过取决于答辩时的表现,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实事求是,答辩成绩不合格的,需要推迟毕业,二次答辩。

参考文献:

[1]周圆.经管类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3):117-120.

[2]王喜荣.论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2):126.

[3]张晓萍.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思考———以本科外语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7):131-133.

第2篇:融资现状论文范文

1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贸易模式影响的机制分析

通常情况下,国内的出口企业如果需要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进口,他们一方面必须对进口原材料支付相应的费用。另一方面,对于海关企业也同样必须支付所谓的进口税。然而如果是在加工贸易里面所涵盖的进料加工贸易,国内的企业是不需要支付所谓的进口税的,他们只需要将原材料的费用支付给出口商就可以了。在出口的时候,相比其他的一般贸易来说,他们也不需要将增值税支付给海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企业只需要将进口原材料完成加工之后,将成品按照加工之前与对方定下的价格出口就可以了。在加工贸易里面还涵盖了其他的贸易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来料加工。在这种模式下,国内企业所需要承担的成本将会更低,这主要是由于来料加工的包装辅料及原材料这些基本上都是由国外厂商来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的进口同样对于各种费用也不需要支付。除此之外,国内的企业也不需要支付各种关税给海关,在全部的生产环节里面,国内企业只需要为国外的厂商提供代工服务就可以了,相对来说来料加工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贸易模式,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国内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并不是很高。然而,来料加工贸易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所能够获得的利润是非常有限和固定的。按照国内企业所选择的不同的出口模式,在全部的生产环节里面,国内企业所需要承担的成本及在贸易中所能够取得的利润差距显然会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出口模式下,国内企业将会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也会影响国内企业在全世界的价值链上的不同地位。国内企业的出口产品利润及出口产品附加值如果想要得到提升,那么显然的企业必须要从单纯的装配加工转变到进料加工也就是进口加工方面,从加工贸易转变到一般贸易。然而,在国内企业的贸易模式改变的情况下,也会影响企业资金的需求发生改变,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来说,明显是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资金需求。这也就是说,国内的企业在一般贸易的生产过程中,前期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国内的很多企业不得不面临融资约束的影响,而只能够选择加工贸易这种出口模式,某些情况下,甚至国内的企业对出口模式的选择只能够是来料加工贸易。

2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贸易模式影响的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2.1计量模型的设定

在本文研究中,所选择的基本计量模型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processidt=α+βloanidt+γD+εidt其中,processidt代表的是国内企业所选择的出口贸易模式,d代表的是这个企业所在的地区,loan代表的是出口企业所需要面临的融资约束,i代表的是企业,D代表的是控制变量,ε代表的是残差,β代表的是系数,α代表的是截距。

2.2变量设计

2.2.1被解释变量。国内企业所选择的出口贸易模式。本论文研究中按照我国的海关相关的分类方法,通常情况下会进行三类企业出口模式的划分,也就是来料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及一般贸易等3种类型,来料加工贸易为3,进料加工贸易为2,一般贸易为1。2.2.2解释变量。这里用融资约束来代表。鉴于国内当前阶段关于企业融资约束方面还没有较为直接的统计数据,在实际的企业商业活动中,可以相对直接地对企业融资约束进行体现的,更多情况下是企业的应收账款所占有的比例。国内大部分企业为了尽可能地确保自身的融资能力不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为其他的企业自愿地提供商业信用的。这个商业信用是国内企业在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里有效地获取资金保障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2.2.3控制变量。国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控制变量能够对国内企业在生产环节所拥有的综合水平和实力进行反映。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指标,会对国内企业在出口贸易模式选择的时候产生重要影响,出口企业通常情况下都免不了要面临成本方面较大的约束。然而,国内的企业必须通过对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确保自身获取到尽可能多的利润。在我们的研究中,主要是采用了Ries及Head这两名行业专家所给出的关于近似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比较可靠的估算方法。企业实际的规模。在国内出口企业进行各种贸易模式选择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也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国内规模不同的企业,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成本也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在本论文研究中,我们针对企业规模主要是用企业的职工人数进行衡量的。之所以选择这一指标,是因为企业职业人数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同时相比于其他指标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在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误差,这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回归结果准确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也比较方便取自然对数。国内企业所出口产品能够达到的质量,对于国内企业的加工及生产过程来说,产品质量的不同,这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说在企业的出口及生产加工过程中,出口产品所能够达到的质量标准也会影响企业所做的决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在本论文研究中,对产品质量的计算是借助于需求函数来进行的。国内企业所属的所有制类型。主要是根据国内企业实收资本能够占到的比重,对其所有制类型进行区分。这里面包括了外商资本、国有资本、港澳台资本、集体资本、私人所有资本及独立法人资本等6种类型。我们在对国内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内很多的企业实收资本绝大部分的来源都是在外商资本与港澳台资本这两者之间不断更换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并非是发生了资金的实际来源的变化,更多情况是由于企业没有很好地在自己的上报过程中去对其他外资及港澳台资金进行区分而导致的误报。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将外商资金与港澳台资金合并为外商资本,这样的做法可以使误差尽可能减小。

2.3变量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来源

在本文研究中,相关的数据基本上是来自于以下两个途径:一个是2000年到2009年国内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另外一个是中国海关在2000年到2009年的贸易数据库。我们可以从中国海关数据库里面了解到与企业相关的比较相似的出口贸易记录,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工业企业数据库里了解与企业相关的较为翔实的特征数据。在学术界,关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可以获得的最新可以追溯到2015年,然而实际情况是,自2009年之后行业内使用率并不是很高,数据质量并不理想,即使是一些研究质量比较高的项目所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时候也不是最新的企业数据。在国内企业的融资约束限制有所上升的时候,他们的出口贸易模式也必然会随之而产生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从最开始以计量贸易一般贸易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来料贸易和计量贸易为主的出口模式。

3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贸易模式的影响

3.1基本回归结果

在实证检验过程中,从初步的回归结果可以了解到,在没有其他控制变量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控制了年份和省份这两个固定效应,融资约束上涨10%,就会导致企业的出口贸易模式的变量随之提高0.424%。国内企业受融资约束的影响,在融资约束有所增加的时候,他们的出口贸易模式就会有所改变,他们借此来降低自身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挑选了成本要求并不太高的加工贸易而放弃了一般贸易模式这种利润相对较高的模式。随后我们在对年份和省份效应进行控制之后,对企业的出口模式与行业研发投入这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所得到的回归结果也为正。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将本文之前回归过的企业融资约束的变量、单个控制变量及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所得到的结果同样是在不超过5%的情况下比较显著。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也同样是融资约束上升就必然会影响企业显著地提升其出口贸易模式的变量。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果,很大可能是由于融资约束的提升使得企业初期的成本承受能力及投入能力受到了限制。所以说,借助于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了解到企业在面对融资约束的时候,他们对于出口贸易模式的选择,会放弃利润较高的一般贸易模式,而转向加工贸易这种利润相对较低的贸易模式。然而选择这种模式,他们必须承担的成本压力和风险相对较低。

3.2区分所有制回归结果

根据国内当前的经济现状,企业面临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都是国家整体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层面进行各方面经济政策调整而导致的。除此之外,对于整体的经济走势来说,其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说,对国有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改变措施和方法也并不是很多。国内企业由于受到各方面政策的影响,在面临融资约束限制的时候,基本上很难借助各种金融手段来应对这种限制,只能够通过贸易模式的转变来降低自身的成本压力。然而,相对来说,外资企业拥有国内企业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他们在面对融资约束限制的时候,往往会承受的冲击并不是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国外的金融体制比国内要完善很多,外资企业的金融信誉度相对比较高,他们有更多的方法在受到融资需求影响的时候解决融资困难,所以说外资企业能够更灵活地选择贸易模式,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4结语

第3篇:融资现状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特征;信贷特征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技术创新、缓解就业压力、方便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2011年7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截止到2013年我国共有中小工业企业34.5万家,遍及全部工业41个大类行业和全国31个地区。2017年中国中小企业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7.3%,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8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利税占50%。中国发明专利的65%、企业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开发的8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

1.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第一,资产规模小。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中等或微小、生产规模不大、投资较少,建设周期较短。第二,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第三,经营决策灵活,市场反应灵敏。在经营决策上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对市场的反应灵敏,能快的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收效较快,但其决策往往主要依赖于少数决策者的判断能力,而又难以承受因决策错误带来的损失,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与决策者个人能力关系很大,带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专业化经营策略。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策略,深入进行市场分析,明确市场定位,集中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在专业化的领域里不断深入发展与创新,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育和发展,为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横向多元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五,科技创新策略。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六,发展区域集中经营策略。发展区域集中经营策略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策略之一。2.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特征。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特征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资金限制。一是创新成本较高,资金总量不足。二是面临融资困难。第二,制度桎梏。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还体现在产业、税收、投资等各方面的政策歧视与制度限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中小企业拥有中国65%的发明专利,但其有效专利数和企业业绩之间的正向关系却非常微弱。第三,创新协同体系限制。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稀缺,面临资本、技术、人才、制度、政策等多重困境,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实力,创新发展受到限制。第四,信息资源限制。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总体背景下,信息是中小企业了解先进技术和把握市场机会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当前有着迫切创新需求的中小企业来说,信息恰恰是其难以避免的劣势。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现状

企业融资按渠道不同分为四类: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很难达到上市企业的要求,不能通过上市来融资。而发行企业债券对发行主体有很高的条件要求,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不现实的债权融资渠道。事实上,大多中小企业更希望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而商业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失真,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2016年6月底,我国有6.7万户以上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积累、银行贷款,亲戚朋友筹款、民间借贷等。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政府扶持融资、银行贷款、投资公司直接融资三大方面实现融资目标。2015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发展新体制,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提供制度支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这对于解决当前困境、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1月实施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初步改善政策环境;不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融资环境;不断增强创业扶持力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指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逐年提高。2013年末,全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加1.63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3.5%;年末小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2.7个和5.3个百分点。2015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1.2%,比上年末高0.8个百分点。全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11万亿元,同比少增146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新增贷款的38.1%,比同期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增量占比分别高3.7个和10.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研究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面临的信贷风险的来源、表现形式,对于分析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广,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高汉祥,小企业经营特点及战略选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2(5).

第4篇:融资现状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影响因素;措施

1引言

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进行竞争的直接动力,供应链融资是新时期下为中小企业定制的一种全新融资模式,其通过为各个发展势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提供新型的带宽融资服务项目,加强金融资本和实体业务经济之间的协作,协同建设银行、企业与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的联系。通过执行供应链融资办法,能帮助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从既往融资困难的处境中脱离。而资金方是否能够科学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直接影响供应链体系的建设情况。本文在阐述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探究了适用于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以促进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办法。

2供应链融资的内涵

供应链融资,即银行机构审查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及核心企业当下持有的信用实力,并且针对核心及上下游诸多企业提供可以灵活应用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这种融资模式在实施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看成是一个综合体,结合供应链内不同企业之间形成的交易关系及行业运营特征,以货权及现金流管控为基础编制综合金融处理方案。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效解除既往上下游企业融资、担保“两难”的情况,并且通过解除供应链融资传统制约,显著减少了供应链条融资费用,增强核心及其配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融资的服务主体以资金严重匮乏的中小企业为主,在实施时实现了“多赢”。一是该种模式把资金安全有效地输进处于弱势地位的上下游企业,协助他们处理当前融资困难、供应链失衡等现实问题;二是把银行信用整合到上下游企业的采购、营销行为过程,明显提高其商业信用度,引领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构建长期战略协作关系,强化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3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3.1应收账款类融资

这种模式下,企业本体通过赊销形式开展商品交易活动或者对外提供劳务所产出的但没有到期的应收账目款项进行转让或当作质押,从而向银行等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办法。中小企业运营中如果向银行等申请贷款,核心企业会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中小企业则按照设定期限把生产产品提供给核心企业,银行则把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借此方式满足其现金流的基本需求。

3.2存货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实施时,企业把自身持有的存货当作质押物,把其呈交给金融机构指定的社会第三方物流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继而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服务。融资执行过程中,核心企业扮演着中小企业“担保者”的角色,中小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把现有存货转型成质押物提交给第三方机构,这样中小企业便能较顺利地由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促进存货上的资金运作状态的复原。

3.3预付账款类融资

企业把未来几年的提货权作为担保,进而申请贷款。融资模式具体实施时,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签署回购协议并将其作为担保,随后申请贷款,并且金融机构与社会第三方监管机构签署仓储监管协议文件,进而实现对企业融资过程更严格、标准化的管理。

4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4.1企业本身状况

①基本情况:企业既有管理过程的规范性、综合实力等。“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这句话的道理浅显易懂,在正在准备贷款的中小企业上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企业只有持续改进本身状况,方能在金融机构的信贷评级中持续提升级别,有益于降低融资成本。②财务情况: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考察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主要是因为财务实力直接决定着企业还贷能力的强弱。③合作的长久性:主要考察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二者的合作周期,这是呈现二者协作默契度及认可水平的一项常用指标。若彼此有较长的合作周期,或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书,那么核心企业就要主动协助融资企业提高信用等级,进而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度肯定。④合作的稳定性:考察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二者交易产品的替代性及双方当下形成的依赖程度。在供应链模式下,中小型融资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且和核心企业之间维持较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得力于其自身具备其他企业不能取而代之的优越性,如特有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水平、某项技术专利、成本售价优势等。以上这些优越性使供应链维持相对稳定的协助关系,进而弱化了银行的信贷风险。⑤企业将来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不足或者缺乏、经营前景不确定性高是当下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问题。以上因素若长期不被解决,将会在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一个巨大鸿沟,不利于企业顺利实现融资。故而,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也是银行放贷时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4.2支持性资产状况

供应链融资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产品,针对授信主体既有资质并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但是其却重视物流、资金流等还款来源情况。故而,应以最谨慎的态度选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实施时授信相应的支持性资产。①应收账款:为确保授信自身有自偿性,应收账款融资内的账款项目一定要有实现性。②存货:违规后变现成本及操作过程的便利性是存货融资实践中选择存货时要考虑的两大因素。③预付账款:其对应的是将要存货的融资类型,融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选择存货类抵押物要遵照的规则,部分特别变量对业务的可执行程度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4.3核心企业发展情况

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进中,核心企业是影响企业贷款风险的一个特异性变量,于风险评估体系内其起到的作用可以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去形容:当国内金融机构及核心企业对身处供应链内的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供应链融资模式便会随之生成,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授信时,通常会采用适宜的方法把核心企业信用等级信息整合至风险管理的函数内容中。综上论述不难发现,核心企业会对中小企业信用形成很大的影响。

4.4行业运营状况

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在放贷前一定要全面了解预贷款企业整个行业的运营状况,不管是哪一种短期融资模式,其在实施阶段支持的仅是合理的融资需求,而绝非是那些投机性的融资需求。怎样精准区别投资与投机,银行要全面了解相应行业的供应链、市场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向、行业内潜在的商业规则等。其中,行业特性及其在市场内的所处地位评估对银行贷款的意愿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而,在整个风险测评时,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4.5供应链关系建立情况

穆罕默德等在研究中指出供应链融资下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的11个风险因素,并将其设定为关键变量,有7个是和供应链关系状况相关的,有信息资源共享、快捷式供应链、供应链成员之间达成的信任及相互配合的态度、风险共担体制等。

5建立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与传统信贷业务之间存在着本质性差异,供应链金融注重的是整条产业链的信用情况。国外研究人员把供应链金融理解为考虑外包服务商,整合供应链节点上各个企业,科学规划、严格调控资金流,进而创造出价值的金融模式。也有部分学者提议将金融技术融进供应链金融内,进而使其内涵及定义更加丰富。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能有效地整合“商品流”与“信息流”,商业银行应主动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作用,针对产品模式进行综合风险管理、控制,其中信用风险是一项重要内容。从宏观层面上,信用风险有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2种类型。前者主要始源于供应链体系或核心业务,这就意味着要更加重视分析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时化解信用风险。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内有诸多业务节点,内外部因素均影响着各节点公司的运作情况,以上这种复杂性包含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风险会在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相互传播,且这种传播有自发性特征。而在解读非系统性风险时,需要将其具体到企业层面。因为当下中国信贷市场信息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情况,故而更需尽早构建出合理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熊熊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LR模型成功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胡海清等对比了基于支持向量机与BP神经网络算法形成的评估模型,主观地认为在后续几年中SVM下的模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论文站在供应链融资视角,将风险评估方法划分为如下3类。

5.1Logistic回归模型(LR模型)

Logistic模型为当下国内很多企业探寻有关定量的一种常用财务指标,具体是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或者Lasso算法筛选出重要度相对较高的指标,随后采用二元因变量回归分析企业当下是否存在风险因素,进而得到企业违约的概率。如果采用Wilson创设的CPV模型改进Logistic,允许将宏观冲击因子整合至信用风险测评体系内,构建出MF-Logistic模型。另外,也可以把LR模型用在Wald向前逐步法应用领域,进而更快速、精准地选出影响因子。

5.2综合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模糊理论、可拓物元评价等均是这种评价方法的经典应用。为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可信水平,提升现有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可以尝试联合采用以上形式方法,在其协助下建设出相对完善的信用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运行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以容下处于不同层面上的指标信息,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信息,其中后者需要由业内专家或小组成员的具体评分,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应的量值。

5.3机器学习法

决策树(DT)是当前信用风险权衡领域内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的基本思想为应用二分法连续不断的训练集,这是形成差别显著运行路径的重要基础,在部分情景下,也可以采用支持向量机、两阶段模型等评估当前的信用风险水平。为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小型企业目前的资金应用状况,循序渐进提升预测信用风险水平的精准度是有效途径之一。为达成以上目标,可选择的集成机器学习方法并不唯一,包括装袋、引导等。基于机器学习法建设信用风险体系过程中要配合应用诸多自变量,支持向量机最大的作用是将试样细化为训练集、测试集2类,筛选出最优核函数与参数以后,可以尝试利用实际案例检测检验以上方法的准确率。

6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6.1极力加强各节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融资实施阶段,中小企业只身作为融资企业主体,风险敞口偏大,无意间违反相关规定的风险较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资金方,要提前主动规划出内容严谨、科学、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流程与体系,参与企业及时调取、采集和信用风险有关的数据信息,全面监管、控制中心业务运行情况。

6.2加强资金方的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供应链融资资金方的提供者,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不仅要和巴塞尔协议内设定的相关要求吻合,也要合理规划出授信的程序、健全贷后追踪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从业人员资质的管理力度,改进内部风控体系部分内容等。针对不同的产业链,商业银行应设计出适应度较高的风险测评体系,构建出完善的风险预警模型,认真执行风险缓释部署工作,规避发生风险传染、蔓延的情况。为了能更精准地测评出中小企业当下的信用风险,银行可以尝试选择当下管理体系完善度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数据服务平台等进行开放合作,逐渐建立出“互联网+”的全新模式,进而更有效地降低资金成本。

6.3完善企业间的征信体系

国内征信行业对外退出的为“双轨”体系,实质上就是以公共征信为核心、以私营征信为辅的运营方式。以上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法律依据不充分、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经营分散性显著、个人与企业征信体系衔接不紧凑、数据库信息潜在危险因素等问题。为加快征信行业的发展脚步,后期建议采用逐渐放松政府监管力度,强化行业运营自律性;搭建信息平台,推行信用共享机制;大力支持私营征信机构的运营发展,尽早补充市场竞争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其完善性;提倡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相互结合,构建中小企业相配套征信系统等方法,进而更加有效地监测、防控信用风险。

6.4积极建设供应链服务企业,引领科技金融发展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领下,供应链金融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业生态圈的覆盖范畴也有很大拓展,包括了农牧、电商等行业。国内供应链服务企业数目逐渐增加,规模也日益壮大,由此创造出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新型项目,项目规范化运行有助于降低产业链上交易双方的成本,共同提升了实际经营效率。为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效率,后期要进一步拓展供应链服务商的业务覆盖范畴,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加快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脚步,使供应链金融产业革新发展有更强大的支撑。

7结语

总之,为了能将供应链金融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要以宏观经济环境作为背景,参照既有的供应链融资有关理论,站在融资视角防控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信用风险,建立健全信用风险指标评估体系,结合企业发展状况,采用财务管理、运筹学等理论知识及方法,有效地防控信用风险,将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协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熊,马佳,赵文杰,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4):92-95.

【2】胡海青,张琅,张道宏.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基于SVM与BP神经网络的比较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11):70-80.

第5篇:融资现状论文范文

关键词:投资组合;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任何的经营活动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任何一个环节产生的问题,都有可能转化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判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投资组合理论及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一)投资组合理论的相关理论1.投资组合的含义。1950年代,马克•威茨假设金融资产收益率的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使用方差来衡量市场风险,并引入了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该理论适用于希望增加个人财富但不愿冒险的投资者,获得最佳投资决策的明确方向。风险与收益放在一起,高回报通常代表着高风险。2.投资组合的选择。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组合的选择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在一定的风险情况下,将财富分配到不同的资产中,并获得最大化的收益,或是在可以保证的收益下将风险程度降至最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1.财务风险的含义。财务风险是指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公司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公司风险类型,其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2.财务风险的分类(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企业筹集资金时遇到的风险。募捐活动是企业开始运作的首要任务,其质量与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有关,筹资风险分为收支筹资风险和现金筹资风险。(2)营运风险企业营运风险也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当下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政策、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等都会导致企业成本利润的变化,影响企业经营及财务活动,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3)投资风险企业在发展初期一定会有投资活动,投资决策取决于项目的大小和企业的期望回报值。而企业的投资与期望回报值不会是完全一致的,这些偏差可能因企业的失误判断所造成,而投资项目的亏损以及获利能力较低将给企业带来投资所导致的财务风险。(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当公司产生资本需求而无法满足公司资本供应时的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各种资本项目,例如存款、工资、贷款、利息、投资、付款和固定费用。

二、房地产企业投资组合及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投资组合现状分析由于未对房地产行业及市场进行深入了解,房地产企业投资多而混乱,虽然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项目,但回报较低。房地产企业在近期投资中更多的是依据喜好进行投资,而忽略了风险的因素,投资收益率非常不稳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没有将回报与风险结合分析,只在乎收益而忽略了风险导致其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降低,反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结合财务指标与现金流量表来看,企业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都无法达到一个可以抵御风险的水平,因此房地产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需要进行投资组合以期降低分散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房地产企业在近五年经营中,营业收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说明企业运营总体良好,规模有所扩张。但同时,负债率也在上涨,据已分析过的投资组合数据可知,是由于房地产企业为合理规划投资所致。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流动比率是无法承受抵御风险的。而同样,其速动比率近五年都小于1,并且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可能不够,其资金流可能会出现问题。

三、房地产公司投资组合及风险防范成因分析

(一)投资组合失误成因分析1.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衡量。投资组合理论对于投资者投资项目风险及回报的判断与均衡更新升级了投资方式,对于风险和收益进行了精准的定义。2.未能形成系统化认知。是否将一个投资项目纳入投资组合并不是单单只看这个投资项目自身的收益及标准差指标。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只关注单个投资项目的效益而忽略了投资组合间的相关关系,大量投资写字楼,虽然可以取得较多的收益,但同时其风险也相当高,而单一的投资导致企业无法通过项目组合来分散风险,较为集中的风险导致房地产企业速动比率低于合理区间。

(二)财务风险成因分析1.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由于房地产业的过热,全国房地产企业激增,在1992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多达二十万家,地价、人工等价格也随之上涨,开发的前期投资自己量骤然加大,而融资却无法跟上,因此房地产企业选择向银行借款进行投资,虽然银行借款融资成本较低,解决了燃眉之急,但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企业融资总额中占比高达70%所导致的问题也困扰着房地产企业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寻求更多融资方式以减少企业负债以及将其单一化融资带来的财务风险。2.企业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弱。企业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影响尤为严重,例如财务人员对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充足、财务管理的模式无法适应企业的变化、资本结构不合理、对于收益分配无法做到科学合理分配、管理决策者的决策失误等。①从房地产企业历史项目收益及其投资占比中可以看出,在企业经营活动,房地产企业投资较为盲目,未关注投资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及收益是否合理。同时,在进行投资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商铺积压,企业无法按时收到回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一旦决策层决策失误,未能及时转变投资方向,就会导致企业出现问题。②财务人员对风险认识不充分。在企业财务工作中,许多财务工作中只将目光放在短期的收益上,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个工作唯一目的,而忽视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③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企业的分配情况是否科学合理与企业能否得到投资者的投资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不合理的收益分配会使企业的财务结构产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④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融资、证券投资、营运资金管理、预算编制等。如果无法设置符合企业财务现状及独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会导致无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3.未能适应当下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是依赖于整个经济大环境的,无法独立运行。国家政府不同的政策颁布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也存在这种大的影响。

四、房地产企业投资组合重组及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利用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投资组合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进行分散投资,避免将资金完全投入一个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对房地产企业造成极大的财务风险。由于每种投资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因此其风险波动就会变小,从而使得在一定的风险下实现收益的增加,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防范对策1.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在房地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对每一个环节潜在的进行风险实时监控,财务及管理人员要提升对财务风险的灵敏度,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提前进行风险防控。2.加强管理企业现金流量。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现金流是否健康决定着企业能否顺利地进行经营活动,因此,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合理处理企业财务问题、债务及应收问题,合理进行投资,全面的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掌握,防范资金风险可以减少企业财务的风险。3.完善决策机制。房地产企业的决策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的决策机制需要全面地认识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通过财务年报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合理预测企业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同时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及可行性。4.多元化融资。房地产企业过度依赖银行借款进行投资会导致借款周期短、付息成本高造成财务风险大。因此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例如发行企业债券及股权融资,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压力,加强对政策的监控。

五、结语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投资组合理论对企业投资及风险分散起到的作用,以及企业应当如何让合理运用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对企业数据进行充分的评估以及分析,并在数据支撑下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把握投资时机,使企业正确地运用资产组合理论,重组后的投资组合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李腊生,张冕,黄孝祥.基于确定性偏好的投资组合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07):63-74.

[2]杨芷.投资组合理论发展演变与模型构建——兼论Excel在投资模型中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59-60+71.

[3]李倩,吴昊.边际条件随机占优下的增强型指数投资组合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19,41(04):118-128.

[4]池文渊.新时代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J].财会学习,2019(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