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90后高职生生存教育模式创新

90后高职生生存教育模式创新

[摘要]生存教育内容的创新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还应该充分体现在其他学生教育和生活过程中,所以,应该拓宽生存教育资源的渠道。

[关键词]高职生;生存教育模式;创新

一、高职生生存教育内容的创新

高职生的生存教育内容创新可从生存教育课程设置和拓宽生存教育资源渠道两方面进行。

(一)创新生存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每个人拥有生存发展的能力,而教育的作用正是为人类实现生存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发展(继续生长)的愿望提供有效方法,并促使愿望的实现。”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高职学生要学会在集体环境、压力环境、突发状况等困境中生存,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开设促进学生生存理念和技能提升的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国家的要求,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类,有些专业还开设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课程,可是没有社会学相关具体课程的开设。具体课程设置内容理论教学太多,实际生存体验太少。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为更多学生开设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类生命教育类课程供所有高职学生选修,还可以开设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与学生未来职业息息相关的课程,让他们在理论知识和生存技能学习等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生存理念和能力。

(二)拓宽生存教育资源渠道

“90后”高职生成长于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又融合的特殊时期。在家庭层面上,“90后”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暴露出个人本位思想重、功利性行为增多等弊病。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力拓宽教学资源渠道,为他们弥补不足之处。我们的教学资源可以是历史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是现实的实际生活。一方面,我们可以借用中西方关于生存教育的历史、哲理、故事等。比如,中国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西方的《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霍金的故事》等来激励学生战胜困难、勇敢前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寻找现实生活中励志的人和故事。比如,马云、刘强东、雷军这些中国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富翁,也可以是我们身边一些小型企业的本校创业者,这些都可以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未来面对生存压力的斗志。

二、高职生生存教育方式的创新

高职生的生存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生存意识,还应该培养其生存实践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个性。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式去创新。

(一)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训导”“灌输”等方式较多,学生在其教育过程中没有自主性,这就会呈现出“吸收不良”“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我们要突破这种传统方式,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分门别类、因材施教。这样将关注对象由教师转移向学生,让“90后”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感受其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被充分尊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不同形式的生存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实践能力。

(二)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合教育”方式

大学生的个体思想和行为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应该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不同年级、不同问题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方式。而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去完成。所以,我们可以设置更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同生存环境。例如,可以通过“帮助身边的人”的学雷锋活动、跟父母一起去社会福利院做义工的活动、在社会上进行小型创业生存的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联合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在与家人和其他社会人士的沟通和交流中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

(三)开辟多元的网络教育平台

“90后”高职学生了解社会的渠道与以往的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机网页、微信、微博、QQ、邮箱等网络联系方式已经成为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主渠道。在网络这个包罗万象的渠道中,各种思想文化多元并存、良莠不齐。而涉世未深的他们在多种信息中对生存意识容易产生误解,甚至迷失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为高职学生开辟多元的网络平台,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观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闻和观点,甚至可以与学生进行群体的或者一对一的辅导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还可以点燃他们热爱生命、创造未来的勇气和激情。在高职学生的生存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教育内容和模式,学生一定会在生命、生活和生存中获益匪浅、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陈勇军,虞文华,董显辉.十年来我国生存教育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170-173.

[2]郭万牛,杨蓉.中国大学生生存教育培养策略[J].社科纵横,2009(12):145-147.

作者:张馨尹 张家宁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