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情感需求下的主题室内设计

情感需求下的主题室内设计

摘要:主题化日益成为室内设计的主导方向,而主题性设计多侧重于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如何设计出更好的主题化空间,表达现阶段人们的室内使用需求是本文章思考的问题。从人们的心理行为需要作为出发点,分析人们的情感需求与主题室内设计的联系。试探室内空间与心理行为的联系,主题室内设计对满足用户的情感需要有较大影响。为主题空间设计提供理论性的参考,归纳室内情感设计中的表现手法和设计因素,提高情感化,主题化设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主题设计;室内设计;情感需求;心理;行为

引言

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精神长时间处于紧绷的状态,人际交流也变得局限性和现实性,内心的情感急需得到释放,标准化常规性的设计已不再满足人们的需要,物质方面的提高与情感方面的缺失,两者不平衡的关系需要得到稳定,这时,特色和主题成为新的设计趋势,它们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感性消费日益成为室内设计新的动力。精神上所获得的情感愉悦是再多的物质消费都带不来的,过度的物质生活还会给人们带来空虚和颓废感,重视情感和物质的结合,生活的幸福感才会逐渐得到满足。室内环境是人们进行生活,工作,学习,交流所处时间最多的地方,室内设计的表达反映了其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情感概念融入设计之中,使之成为可感知的形式表达,以获得所缺失的情感需求,这是人们对室内设计提出的新的诉求,也是室内设计师所要认真深思的内容。

一、主题室内空间的概述及现状

当今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常规性的服务已不能满足高生活标准人们的需要。为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况,主题室内设计走进人们的消费视野,人性化和情感化成为主题设计重要的关注点。主题室内空间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还能通过刺激人们感知,引起生理变化,激发感性情感。在室内设计的进程中,设计师不断对环境进行创新、改善、再设计,并提出新的观点,这也是人们所期望获得的设计价值。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对室内环境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还是在物质基础需要上,关注点在实用性和是否满足遮风挡雨的功能。当这些都被满足时,人们提出来更高的标准,尤其是现在物质产物丰富的阶段,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越发强烈。近几年,基于情感需求的主题室内设计在各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高档产业,情感需求的层次表达更加高超。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感三因素的理论,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刺激因素发挥整合作用,并产生人的情感,主题室内空间以情感理论为出发点,对设计提出新的挑战。为适应竞争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服务需要,许多主题空间对功能分区上做了细化设计,从多方面的角度考虑人们的需要。满足功能需求也是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一部分,功能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都存在空间内部逻辑关系。主题室内空间的功能布局越全面,满足自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方式就越多,这也就能够解答人们为什么总是向往高端的主题空间。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主题室内空间都存在功能单一,形式表象化的短处,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因此设计师要格外关注人们在不同主题室内空间的情感需求,利用多种设计方法和形式构造更人性化的室内空间。尤其在精神思想方面,做到与体验者换位思考并加以揣摩,感受心理环境的细微变化,通过空间设计引导人们心理和行为发展,同时增强人们的审美需要,促进认知发展。

二、主题室内设计与情感需求的关系

主题室内设计是有针对性地满足一部分人群的特殊需要和情感需求,主题是空间设计的核心,不同的空间类型随着主题的变化满足于不同的人群。目前主题室内设计针对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喜欢浪漫富有情调的年轻人,以及注重生活质量的中产阶级,因此在主题设计情感需求研究时,需要对消费群体的心理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下面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一)生理与安全需求首先在普通空间中,生理需求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保证室内空间的功能设计可以保障人们的基本需要即可,但是作为主题设计,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是基础,也是重点。其二是安全需求,人们向往稳定、安全、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的空间设计,安全性是保证使用者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生活和工作的基础,而室内环境不安全的因素通常来自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室内由于安全隐患所发生的意外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室内上层空间不合理的搭建导致的坍塌,瓷砖地面由于下雨变得更加湿滑,踏步之间尺寸过大影响人们的行走等。不安全因素的多样化对人们的行为心理造成了影响,为防止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设计师应该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制订合理的计划。在设计的一开始就考虑到逃生,消防以及应急通道的设置方位,关注细节,保证施工的严谨,把室内安全的威胁率降到最小程度。有效地避免在室内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增加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的控制和适应,从心理角度上获得对室内环境的接受和安全感。

(二)社交与安全需求社交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性格,社交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异,主题性的餐厅、咖啡馆、酒吧都是当下热门的社交空间。单身专享餐厅的出现,吸引了许多单身人群的光顾,从开始的点单、等待、开餐,与常规餐厅都没有任何不同。但当你吃到一半时,旁边的iPad会显示“要不要和别人一起吃”的提示,这时会有人因为好奇,期待的心理,摁下“yes”,挡在中间的木板会瞬间落下,与对面的异性见面。这种有趣的设计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要,成为一种流行的主题室内空间设计。当社交需要被满足后,尊重的需要便出现了,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主题空间设计中,通常体现在优良的服务态度和私密性空间设计中。以人性化服务为特色的海底捞火锅餐厅,细致入微的服务,微笑友好的态度,很多顾客有时并不是冲餐饮而选择海底捞,而是因为他们抓住了顾客的尊重需求。在顾客生日时,他们会在餐厅里播放生日歌,准备贴心的小礼物,为顾客唱歌并送上祝福,营造热闹的氛围。顾客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经营才会越来越好。室内空间大部分由建筑结构和维护体围合构成,呈包围或半包围状态。在特殊的空间设计中,私密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足够的私密性会给予人们安全感和更好的思考空间,增强独立能力。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使自身的情绪得到宣泄,特别是不好的情绪。私密性可以通过多种手法进行设计,可以通过空间分隔,空间尺度形成不同的包围,半包围或者视觉上的划分(如图1)。

(三)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高级阶段的需求,主要表现于创作主体的自我实现和是否真正满足公众的情感需求。创作主体通过专业知识结合自身对主题设计的认知和审美,设计出符合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引领主题设计的潮流,获得公众的认可,这是实现其自我价值的重要一步,对于他们而言,功利,成就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看中的是设计本身。刚开始可能公众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创作主体难以理解的设计理念,但是创作主体本身表达了独特的设计理念,这种需求亦得到满足。因此自我实现的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但是要避免低级的设计,不能只一味追求自身的满足感而忽略使用者的需求。

三、主题室内设计的感官体验

(一)视觉上的情感需求视觉是人最直观的感受方式,主题室内设计的视觉语言本身就比较丰富,而利用图像化手段所体现的视觉展示是最为常见的。在外部信息的接收中,视觉占83%,如澳大利亚红伶私人会所,室内装饰以古典元素与视觉艺术结合,整个室内空间充满独特的观感。以《红楼梦》为主题的白玉浮雕,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彩绘玻璃,以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为原型的壁画(如图2)。此空间主要以女性元素为主题的空间设计,以现代的手法进行大胆演绎,置身其中,使人目不暇接,营造丰富而奇特的视觉体验。而色彩,光影能加深刺激视觉感受。主题室内设计中的灯光设计都是有一定考究的,灯光的色彩,明暗都与空间设计有关。色彩在心理上能给人们以联想,具有传情达意的潜在功能。人们在看到不同色彩使总会联想到不同的事物。FOGO餐厅是一家烤肉主题餐厅(如图3),“FOGO”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火”,餐厅正如其名。经过精心设计的灯光如同火花,在深灰色的餐厅中,灯光被凸显出来,传达出厨房中的火焰遍布整个空间的意味。悬浮的金属板内设置植绒长椅,表面覆盖Azores的熔岩瓷砖,隐藏服务区与卫生间入口的同时,通过凹进凸出的设计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火焰拥有毁灭的力量,也象征着重生,餐厅室内的植物代表了火焰的破坏与再生之间的永恒关联。在就餐区中部有两根柱子,由金属网架连接,形成了一个同质的整体,整合了储存红酒和食物的冰箱。火焰与木柴作为烹饪的传统元素,将国产和手工的建筑材料及其带来的所有氛围整合在一起。设计师通过精彩的灯光表达,营造“火焰”的主题氛围,满足消费者视觉上的冲击。

(二)听觉上的情感需求听觉感官在主题室内设计中是潜移默化存在的,听觉和视觉有时是相互依存的,不同主题氛围的声音是大不相同的。儿童主题空间中播放的音乐,周围的声音都是充满童趣的,而在情侣主题空间中,音乐营造的氛围是甜蜜具有情调的。听觉对人的感官系统是非常敏感的,它大大影响了人们内心的状态,现在有许多焦虑失眠患者都会接受音乐心理疗法,声音的强弱、频率、节奏在无形中具有强大感染力。长时间处于嘈杂,烦乱的城市中的人们,经常会向往归隐式的田园生活。对他们而言,虫鸣鸟叫,清风拂过的大自然声音给予他们精神的放松。听觉感官的刺激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在特殊的空间环境下,听觉通常和视觉是同步接收信息的。如竹枝书院设计(如图4),竹枝书院坐落在永江村黄桷滩一个小村落,周围竹林、水田、菜地、山丘环绕,西侧、南侧淯江潺潺而过,北侧蜀南竹海延绵起伏形成一幅层峦叠嶂的绿色巨幕。身处其中,鸟鸣声、犬吠声、流水声、林动声环绕耳边,给予人们心灵的洗涤。

(三)触觉上的情感需求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话,“感官对材料的质感、硬度、内聚性等方面的直接体验对于理解一件建筑作品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人对材质的物理属性在触觉上是有许多差异性的,具体表现为材质的软硬度、粗细度、轻重度等,同时还有材质表面的干湿程度也是影响触感的因素之一。不同的材料所具备的属性不同,材料是建筑结构,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空间形式语言,却能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暗示。在主题空间中主要选用哪种类型的材料,经常成为设计师思考的重点。人们的情感体验通常来自材质的纹理、质感、生长方式等,比如拾捨•竹里馆(如图5)。自然、质朴、环保,以竹子为主要设计材料,竹子有着其独特的天然纹路,纹理清晰可见,总能给人一种质朴与淡雅清新的感受。设计师将竹材加工成片状、条状和板状,加工后的竹材都经过高温蒸煮、石灰水浸泡,以达到防虫、防腐和防霉的效果,之后,再结合阻燃处理。加工过程中,为追求环保,尽量避免油漆。竹节错落有致,外形美观,竹子还具有隔音效果,让室内空间更加宁静。拾捨•竹里馆的设计框架十分现代,但在框架的背后,饱含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坚守——尊重历史,回归自然。

(四)嗅觉上的情感需求嗅觉能使人们自觉的分辨所处的环境,人对气味的感知也将随环境一同回荡在记忆里。就空间设计而言,不同的气味刺激能影响人们的心理反应,人可以辨识约一万种以上的不同气味,气味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气味主要来源于可挥发的物体,物体气味的弥散度和人们的嗅觉灵敏度存在明显差异,刺鼻的气味能明显被感知,若有若无的气味则不容易被发觉。人们可以通过气味判断空间环境类型,一些商家也会利用气味扩散的方式作为营销手段。人们对不同气味的喜爱程度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气味的普遍性在于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气味。在主题室内公共空间中摆放香薰,卫生间中喷洒空气清新剂,舒缓人们的心情,降低对难闻气味的厌恶。拾捨•竹里馆的设计回归田园,远离城市污染源,炊烟,草木,到处都弥漫着乡村的自然味道,在此自由舒畅的呼吸,给予人们身心极大的放松。特殊性在于针对有共同气味需求的群体,提供独特的主题空间设计。气味能够引发联想和相信,勾起人们的情感记忆,激发人们的体验欲望。星巴克咖啡馆的整个空间中都混合着一种奶香味与咖啡豆香气,咖啡给人本能的反应就是提神醒脑,当精神疲惫又有工作在身时,咖啡豆气味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咖啡的气味在心理上的暗示,奶香又中和焦虑的情绪,让人们尽快调整状态。

(五)味觉上的情感需求在主题餐饮空间中,味觉跟嗅觉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很多人而言,再精致的设计也不如一口令人难忘的味道来得实在,但是优秀的室内空间设计能够加深味觉感官体验。味觉与情绪息息相关,人在忧愁苦闷的情绪下经常会食之无味,而在欢喜开怀的情绪下容易胃口大增,情绪能影响味觉体验,味觉有时也会反作用于情绪。美味的食物能增加人的积极情绪,熟悉的味道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地域性的主题空间设计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北方人偏爱面食,南方人偏爱米粉,自然地理的不同,人们从小适应的饮食具有差异性。北方人突然到了南方,在饮食上还是会下意识的选择习惯的口味,背井离乡的游子独在异乡,如果能吃上一口家乡的味道,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安慰。在调查研究中,甜味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而且是最能缓解紧张情绪的,因此在主题室内空间中,经常会有甜品区的设计,而酸味能够刺激人们的味觉感官,加强味觉感受度。每个人的味觉偏好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在设计中,只能尽量考虑使用人群的共性,最大程度照顾到人们的味觉需求。

总结

适应情感需求的主题室内设计空间,应充分利用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以及创新设计手法营造空间。注重建筑和室内装饰的材料选用,色彩灯光的搭配,感官对环境的感知,增加情感关怀设计。本文试图分析现阶段情感需求与室内设计空间的现状,参考人们的行为心理特征,引发情感需求与主题室内空间的设计思考。让人们的需求不止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更加关注精神的需要,使人们在室内空间中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寄托、想象、感知......主题室内设计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新产业的兴起。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瑜,陈岩,段文科.基于顾客感知体验的酒店餐厅室内[J].设计,2020(04):144-145.

[3]赵艳梅.中国漕运博物馆文化体验与服务设计研究[J].设计,2018(24):99-101.

[4]于莹,张家琪.书籍设计与五感演绎——浅析原研哉的设计[J].设计,2016(18):116-117.

[5]史雯雯.视觉元素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6(05):156-157.

[6]方思璇.公共空间的私密性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3.

[7]苏晓毅.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2-59.

[8]洪燕.浅谈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新校园,2015(11):87.

[9]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89-192

[10](美)唐纳德A诺曼.小柯译.设计心理学增订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6-43.

[11]赵伟军.设计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作者:房蕾 马云林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