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策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策

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发重视,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矛盾与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目标与新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紧抓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三个着力点,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程质量、增强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认同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指引者与带领者。一名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高度与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以及对该课程的认可程度。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存在教师队伍构成不专业;教师知识结构松散,不能快速完美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上缺乏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课下缺少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等问题。新课程教学理念促使教育者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习惯带来的束缚与阻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学生缺乏魅力的思想政治教师不利于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更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地位。因而,教育者要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让学识与人品一齐提升,增强学生对教师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师生关系是共同促进、同步发展的关系,思政课程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亲和力程度,思政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又与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的认同感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与学不再被分割开来,教与学应视为双向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仅是教育内容的吸收者,更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倾向于对教育对象实行单向灌输的教育法,往往在课堂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且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加使得年轻活泼,喜欢新奇事物的大学生对其缺乏一定的认同度。在大部分大学生眼中,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枯燥无味,只是门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和学分的公共课,且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师都是刻板无趣的,这让大多数大学生在思想源头上便对思想政治课课程知识失去了学习兴趣,变为课堂上沉迷手机和睡觉的“低头族”,更别提进一步的钻研与深造了。具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把对教师的好感延伸至学科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与之相反,没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定会让学生们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厌恶学习,逃避老师的叛逆心理。因此,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等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的认同感。

(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2017年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等优良特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一门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教育人、说服人、塑造人的工作,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与生活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前提与切入点,能有效破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营造活泼轻松的讲课氛围。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催化中更加认可思政课程中所传达的知识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能让学生们打心底里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能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升华与成长,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成为一个更具魅力的人;能让学校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给予思政课程更多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能让社会更加明白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意义。从而通过教育者、教育对象、学校部门和社会机构这四个方面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主要途径

(一)强化师资队伍,塑造具有魅力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号召全国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具有魅力的高质量教师不仅着眼于学生们课程知识的提高,更是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的“良师益友”。教师的亲和力着重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必须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塑造具有魅力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课程知识是成为教师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充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现代课堂所淘汰。因此,思政教师在课上课下除了要不断掌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要不断吸收各个学科、各个时期的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横向纵向共同延伸。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加探索,善于自我批评与自我总结,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德行涵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要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教师们在生活工作中践行社会公德、谨尊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让思想政治教师用爱感化人心、用魅力亲和学生、用道德润泽心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厚德载物”。教师这门职业使得学生会在无形中学习老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善良、有学识、有爱心的教师用心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会是冷漠而无趣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征服学生,在生活中只有用自己的善良幽默才能打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时刻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我。可谓人都是视觉动物,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气质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也不例外。精致时尚的外表能让教师从外在上给学生们眼前一亮的视觉吸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型妆容和气质大方的着装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亲近任课教师,接受学科知识。

(二)善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共情点”

共情是心理学上的重要概念,是一种能进入他人内心,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中国古代便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说法,可知共情早在古代便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促进居民和谐和社会安定起到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人为本”,是研究人的思想观念的学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共情点”是指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让教育对象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改进中达到感染教育对象的目的。在当今教学工作中,教育对象往往处于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效果往往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不利于教师传授学科知识和传达情感。教师也常常将自己地位视为高学生一等,习惯性用教训、不可质疑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推越远。教育者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共情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思维情感和脾气性格,课间课下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出现问题时用适合该学生的方法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平等、尊重、爱护和鼓励,能够有效消除二者的隔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感受到了教师传达的重视和关怀,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更为喜爱和信任,对思想政治课课程知识更为认同。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好感度会直接传递给教师,从而激发教师学习和教学的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教师积极活跃气氛可以带来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进程,达到“双赢”的结果。由此可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共情点”能提高教育者人格魅力,增强教育对象对学科的认可程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三)重视多媒体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作用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成为人们交友、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工具,大学生更是多媒体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用电脑查资料和写论文,用ipad和手机看新闻及听网络课程,网络信息资源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特点能帮助大学生更加快速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面对注重自我发展的“95后”大学生,教育者要“与时俱进”,重视多媒体在当代教育课堂上的作用,搭建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先进性的学习平台。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弃,多媒体新兴技术也不可“一家独大”,教育者要有效结合课本板书和多媒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多媒体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多媒体主流的大环境下,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熟练运用新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日益更新的知识体系所抛弃。各个高校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财力支持,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普遍程度,在学校中科学合理地配置多媒体硬件设施,例如装备投影仪,电脑和led显示屏,升级多媒体数字图书馆,给学生们提供便捷高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通道。教师和学校组织宣传部可以通过播放ppt和视频、开展学习论坛、运行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育德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作者:罗忆乔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