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税管信息化问题分析

税管信息化问题分析

一、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管理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计算机在税务管理上的潜能尚有待充分挖掘。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迥异等原因,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在全国大部分税务机关,尤其是沿海富裕地区,存在着大量资源重复的现象,但同时在部分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却因为没有资金而严重滞后,不能达到基本的配备要求。而且,随着两极发展现象的加剧,即发展快、资源多的地区重视程度高,投入也大;发展水平低、资源不足的地区往往认识水平较低且投入又不足,这样极不利于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

(二)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多头领导的现象

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其管理上要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才能使信息化建设顺利地进行。在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主要负责税收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工作。信息中心负责征管软件的总体设计和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税政司负责“金税工程”的设计和软件开发应用工作。由于软件设计单位不同,使用不同的开发平台,致使系统之间无法相互衔接,资源严重浪费。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从各自利益出发,致使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主导思想、时间进度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尚难以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

(三)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

税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管理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目前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人为割裂了税务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近些年来,软件开发管理混乱,部分省市税务局自主开发了一些税收征收管理软件,这些软件数据结构、业务流程、软件运行平台均不一致,且多带有地方色彩,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给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带来困难。这种情况既造成设备和资源浪费,增加系统维护的难度和加大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同时也很难适应税收业务的发展需要,无法对涉税数据进行统一的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不得不以一定的人力来从事这些工作,从而减少一线工作人员的比重,进而削弱了一线税收征管力量。

(四)计算机数据质量不高成为阻碍税收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一是基层数据采集缺乏全面性:数据的采集是信息管理采用的基础性工作。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收集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数据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基础数据采集不全,对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据,信息管理和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因目前一些单位输入计算机中的数据不准确、操作不规范,有的数据甚至严重失实,影响了领导决策,制约了计算机在分析、监控、管理等方面作用的发挥。

(五)技术和业务的联动和协调不够

计算机软件设计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要,税收政策法规变动性较大,而软件不能及时随之改动。有些税收业务、有些税种在税收信息化中还处于空白状态,软件的开发与软件的实际应用脱节,现在税务机关在软件的开发上已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在开发后缺乏对软件的管理和决策功能的完善,因此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投入高、产出低,税收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长,可以说应用不到位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害。

(六)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陈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差

有些地区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是由前几年配置的,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故障频频发生,加之计算机维修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严重影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国、地税之间、税务部门与外单位之间联网程度不高,广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税务部门与银行的联网程度较高,而国、地税之间,税务部门与工商、海关等相关部门网络信息不能共享,影响了征管效率,也制约了广域网作用的充分发挥。

(七)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税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不能完全适应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欠缺,目前,各级税务机关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他们一般只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能应付日常的计算机业务。而那些能够进行计算机维护、异常情况处理、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维护的高层计算机管理人员奇缺。复合型人才缺乏,信息中心的人员,几乎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没有系统地学习税收业务和管理;而税收业务管理人员,大多是税收和会计专业毕业,普遍缺乏计算机系统知识,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使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受到限制,制约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良性、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和完善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破除落后思想观念,实现思想观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

信息技术永远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各级税务机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树立征管体制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和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二要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三要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将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知识作为税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税务人员中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信息化是征管精细化的理念,从而调动广大税务人员参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税务管理信息化衡量指标体系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估是信息化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衡量税收信息化建设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关键是设立一个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指标体系,税收信息化指标的制定,应具有普遍性,各项指标必须是可采集、可量化、可对比的,要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同时立足于税务部门的实际和外部环境,还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用硬件和网络、数据、应用、运行维护等指标来衡量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程度。

(三)完善数据采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数据采集是应用软件运行的第一环节,数据采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各级税务机关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数据采集的质量。其一是建立数据采集岗位考核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对数据采集、录入人员的数据采集质量进行量化分析,这样既可以增强采集、录入人员的责任心,又可以保证税收数据的真实、准确。其二是数据采集应贯彻全面性的原则:税务机关应改变只注重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专用发票数据的采集,而对于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及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数据基本上没有采集或无法采集的现象。这样可以解决基础数据采集不全,为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四)加强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网络方面的建设,促进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的建设。原有的计算机设备落后,已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急需更新和升级原有硬件配置。对因业务需要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要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建议采购时选择正规厂家同一品牌机型,以方便工作需要。其次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有了网络,就有了雄厚的数据存储、传输、交流、增值的基础、资本和动脉、生命线。再次要开放税收信息网络,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连通与共享,以利于全方位的税源监控尽快在国、地税之间,税务系统与工商、公安、劳动及社会保障部门等其他宏观管理部门之间形成外联网。另外,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税务部门需要接入公众互联网,向公众提供税收条文法规等资料查询,解答有关税务疑难问题,加强税法宣传。

(五)加强税务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促进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对税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税务队伍中,加快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是全面实现税收信息化目标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目前我国的税收部门中大部分不是税收科班出身,必须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使其适应税务信息化的建设。二是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强软件的维护和开发。对于税务部门的专业人员要重点培训,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加快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三是把内部培养和外部建设结合起来。在重视税务部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与外部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逐步缩小各类涉税主体在管理模式、工作方法、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距。四是提高技术灵敏度。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要注重技术的更新换代,与国外的先进信息保持联系,及时地更新国内的设备及技术。总之,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注定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国全面推进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重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力地促进和保障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