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论文(8篇)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探索建立专业教学新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应用型高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

1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国外在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上,主要都是集中在追求宽口径就业上,具有非常突出的特征。岑艺璇在《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提到,最早在2O世纪70年代就有英国教育学者就提出过培养高校学生核心能力的新职业主义,并在后来的实践中被逐渐发展和完善。美国新职业主义重点强调要培养毕业生的实践适应能力,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倡强化实践教学,制订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技术标准。顾祥林等在《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在对国内外众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后指出,各高校都应该将培养工程师作为培养方向,并且要针对不同专业各具特色。同济大学则提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的学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应有所提高。德国塔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对专业培养的要求就非常明确,表现出德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务实的特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与将来就业情况相关性不强,因此导致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导致他们的就业与实践能力都有所降低。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本科生毕业后平均月薪还达不到3000元,而据2010年12月23日中国文化传媒网《北京建筑工人日薪300元,不输国贸上班白领》一文计算农民工一个月工资至少能达到6000元。如此现状使学生对成绩越来越不关注,对理论学习越来越抵触,以致使大量大学生仅满足于及格毕业,也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可见我国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本科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为科学预测未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研究和目标创新

2.1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目标

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应该做和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所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则显得更加重要。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应该是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因此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是确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和研究的初始阶段,是培养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2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影响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它不仅能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更能使其理论教学内容得以强化和延伸。所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加以改革并完善,以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诸如室内外实验、现场实习、模拟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军训、系列创业大赛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这些内容既要符合现实社会需要,又应该体现出专业特色,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因此,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选用优秀实训教材,并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培养特点、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具体现状组织编写适用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借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这对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更新必须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技能,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实践环节的进展和动态。实践性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等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对实践能力往往要求极高,如果只靠他们在毕业之前在工程单位的短暂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高校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合理优化整合,强化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专业的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应用型高校教学尤其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考核的内容上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采取单独计算成绩的方式,强化以“实践能力测试”为重点的现代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和考试模式转变的要求,通过独立考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技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没有高度重视,很多应用型高校对实验人员重复使用多、系统培养少,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所以,为优化教学资源,应用型高校就要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实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整体优化。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强化实践教师的培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系统安排教师进入到一线施工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甚至直接参与工程施工、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借以提高实践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可以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定期安排理论授课教师去一线施工企业实践并担任相应实践教学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的结合;也可以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把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实践背景的一线管理或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在校内外招聘引进学历层次高、工作经验丰富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学与管理人员;引进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各级各类的管理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借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仕勇,张亚丹等.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岑艺璇.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6(6):58-61.

[3]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50-53.

[4]蒋永生,李爱群,曹双寅等.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J].高等建筑教育,1999.

作者:王艳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第二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文章摘要】按照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顶层设计的要求和我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适合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结合、转型发展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乃至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和应用型高校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当今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的典型代表。其本质是学校和企业都是办学主体,特点是培养目标十分明确;教师组成、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安排都体现以企业为主的双元要求;学校办学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和美国的“学工交替”教育则属于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即在教学过程中夹有工作训练的教育模式。特点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工作训练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使企业接受学员工作成为其训练职工和选择新职工的人力资源事业的一部分。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之前的相关研究也仅局限于中高职院校。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高等教育的改革进入快车道。2014年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以此拉开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长春建筑学院作为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将面临转型发展的过程。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抓住机遇,利用办学历史、基础条件和师资队伍方面的优势,在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在自身专业建设方面通过转型实现一次全面的提升,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1培养模式的构建

转型升级的内涵就是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包括与其关联紧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专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实现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立意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来讲,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资格认定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案。从企业来讲,从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实习、实训场地、参与学生职业能力考核、自始至终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实现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专业方向的设置应体现市场观念,充分考虑就业形势;课程开发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获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要反映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结构转型、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相适应。实现共同组建师资队伍。校企双方合作组建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个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一体化,自发地调整学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从总体上降低学校教育成本。总之,按照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顶层设计的要求和我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适合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结合、转型发展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乃至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2措施及手段

(1)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与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相配套,为不同来源的学生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2)探索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生产化实训、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3研究进展

目前,在工程专业2014级已经开始卓越班试点,2015级正式招收卓越班,主要是建筑工程方向,计划在2016级建筑工程、幕墙工程及地下空间工程各一卓越班,并在卓越班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初步建立了一个可行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方案正在修订中。实施方案过程中,将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给予特殊政策。下一步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和整合学校及学院现有的资源,尤其是在实验实习实训方面,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研究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适合民办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作者:邹建奇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第三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强化策略

【摘要】本文讨论了当前国内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和建设管理理念迅速更新的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投入严重不足和基础力量薄弱的实际问题,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进对策

实践教学对于开拓学生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加深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高水平大学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且与企业联系十分紧密,这促进和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开展。由于实践教学涉及的方面较多,改进提高的难度较大,国内高校相对而言把更多的力量用在理论教学上,近年来的精品课程建设热更加映衬出实践教学建设亟待加强。理论课程的加强显然更有利于培养科学家,而从大学教育的使命是对学生完成职业教育的角度,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工程师,因而是对高等教育这一宗旨的回归。改进实践教学,既须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又须从政策方面提供更多保障。近几年出现的毕业论文虽不尽合理却依然被执行的现象,凸显了高校对加强实践教学的无措。作为加强实践教学的两个突破口,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扶持既统一又矛盾,两者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任一方面的作用又都是有限的,必须相互配合。

1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做好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材料

毫无疑问,加强实践教学,应完善教学材料,做好教学课件、工程案例视频等。应苦练基本功,而不是一味地实施高大上的教研项目。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实体工程设计图纸。教材上所绘往往是示意图,没有哪门课程哪本教材有详细的、标准的设计图纸,学生所能参考的只有往届学生的设计成果,而这些设计成果并非完善的、正确无误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需建立设计图库供学生参考。只有这样,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才是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也符合学习迁移的规律。理论教学往往以基本工程结构方案、基本工艺流程的教学为目标,而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加深课堂所学,乃至对本行业的发展研究现状有较深入的了解。国内工程建设和对这些工程建筑的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媒体以各种形式播出了对这些工程的介绍,例如央视拍摄播出的《超级工程》系列节目介绍了国内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央视拍摄播出的《109条生命的“死亡高速公路”》、浙江省给高速公路高边坡发放“健康证”等则涉及对工程项目建设或运营管理理念的更新,这些实践教学的鲜活案例是教材所不具备的,甚至没有被很好地引入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去。如果不能对最新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和养护管理理念进行跟踪介绍,显然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与时俱进的人才。然而这些作品由于新闻视角与教学视角的巨大差异,专业性不强,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而需要经过处理加工,至少也要对它们的内容有所筛选。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之间比较而言,优势重点学科的实践教学做得更好。不少教师特别是与工程企业联系较多的教师,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了所搜集的大量的工程案例,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甚至可认为这些工程案例是实践教学的前序。然而,课堂上受课时限制不能详细介绍工程案例,更谈不上案例教学。在课程设计中,往往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重点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在专业实习中,学生被分配到各工程建设现场,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即企业主导着整个实习过程。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实习所见的工程施工有所了解,即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但对未接触到的其它工程完全不了解,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实习时间。因此,为达到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发展研究现状有较深入的了解的目标,需要在某个教学环节如毕业设计,专门安排相应的工程发展现状专题教学,也就是说急需调整实践教学规划。高校还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特别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如建设好实践教学用教室、教具等,力争让本科生拥有和研究生工作室相同的教室,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开通了网络教学平台,但往往局限于理论课程。对实践教学而言,既无设施良好的专用教室,又无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

各高校在收集教学用工程案例方面的便利性是不同的,办学实力强的高校有优势,但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参与所有的重大工程项目,例如参与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承建的海外重大项目。或者尽管高校能凭借科研项目参与工程项目,却由于工程企业在科研项目中的缺位,失去了校企合作交流的契机,从而不便于实践教学的开展。校友的帮助和支持是促进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资源,但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教学活动,仅依靠校友的支持是不够的,而必需跳开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实践教学运行保障机制,即应得到企业的支持。相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医学院由于依托教学医院,具备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即便如此,为加强实践教学,医学院近年来纷纷扩大教学医院范围,一些原来非教学医院的医院开始承担起教学任务。应制订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提供资源,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应要求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这首先可从报奖的工程项目做起,或从申请资质的工程技术单位做起,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评比标准、晋升资质的标准进行修订实现工程项目资源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所共享。

3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建议

(1)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显然也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认同和接收。

(2)提高科研水平,发挥学科优势对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科研和技术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高校加强同企业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水平。

(3)加强实践教学基本教学材料的建设。

(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高校共享实体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资源,与高校共建大学生专业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江淑芬,王珂,姜一农,等.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5,36(1B):95-97.

[2]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

作者:姜旺恒 李友云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第四篇: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研究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对21世纪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以土木工程专业外语为例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探究课题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工科专业外语教育改革方法,为从事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外语;问题;改进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工程、信息、产业等领域面临极大的机遇与挑战,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之提高和发展。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趋势[1]。外语教育既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重要方面,也是满足我国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需要。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外语这个工具,通过阅读去获取国外的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即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英语课。该门课程通过介绍结构、基础、桥梁、水利、环境几部分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状况,从中解释专业词汇、特殊语法和翻译技巧。[2]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专业词汇及其用法,锻炼其阅读及翻译外文文献及专业资料的能力。同时结合专业知识理解英文大意,把握目前国内外先进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工科专业背景等多因素影响,导致专业外语教学效果平平。本文将结合专业外语的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变阅读课或翻译课

由于专业外语课程的特殊性,其具有外语课的阅读翻译方面的要求,同时包含大量专业知识。往往这门课程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授课,通常的授课方式是依据专业英语教材,详细地或节选一些文章,逐字逐句进行中文翻译及讲解,或者先用汉语将相关知识讲解一遍再对着课文进行翻译。尽管讲解过程中会有提问或让学生自己翻译,再由教师总结点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授学生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学生始终不是课堂的主人,一节课结束后仅仅在书本上记下汉语解释,翻译水平没有提高,阅读及理解科技文献的能力更未得到锻炼。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这一高校培养人才目标想去甚远。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引导,学生将学习外语的主要精力放在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上,甚至由于英语应试考级过多,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同时,很多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目的不明确,不能切实体会该门课程在日后文献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再加之往往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模式陈旧,势必导致学生对专业外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表现异常低调,不愿出声,埋头苦读,怕被教师看到,“怕发音、怕提问、怕翻译”的现象突出,教师只有用点名等方式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种师生互动方式效果不好,气氛非常沉闷,缺乏积极性。

(三)教材内容陈旧

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教材相比,专业外语教材建设较为落后[3]。适用于高等教育的教材种类偏少且内容与现代先进土木领域水平相差较大,专业性与通用性不强,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随着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土木工程系下设有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岩土工程等多个专业,这些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而专业外语教材只有一本《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单一,不能重点针对某一专业,只能一本教材内涉及多个土木领域,导致信息量过大,往往一学期下来所学内容只能涵盖教材的1/3~1/4章节。并且,专业外语教材大多选取外文报刊或文献,每篇阅读材料中包含专业词汇繁多,句子结构冗长、复杂且过于集中。长句、难句、重点、难点知识点分布不合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外语感到力不从心,望而生畏,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工况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近几年的授课想法与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进教授方法,突出课堂教学特色

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方法的重点应是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专业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及翻译科技文献的能力,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预习并进行段落划分,归纳总结段意,表述中心思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及相关专业内容。同时,教师可针对整篇文章进行综述性讲解,并就文章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学生来回答,这样能较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针对文章中较难、较长的段落,可利用某一长句进行翻译技巧的讲解,要讲清、讲透,其余段落可让学生进行翻译。同时,在教学形式上,可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学习趣味性,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特点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上课十分钟可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观看美国《discovery》纪录片中关于建筑结构的讲述部分,在了解专业词汇的同时,可提高其听力能力,最终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气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回答问题及文章翻译过程中可设置分组讨论环节,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再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或补充,最终将各小组课堂表现成果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核参考。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较好的达到专业外语的学习目的。

(二)注重专业词汇,强调学习重点,丰富教学内容

掌握专业词汇是进行专业外语学习的基础,所以专业词汇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专业词汇的词义较为专业,且词语构成存在规律及特点,在课堂中要注重这些特色,讲授相关词语的构成法,同时根据文章主体将相应词汇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由于专业外语教材文章涵盖领域广泛,内容较多,若每篇文章由教师逐句、逐段详细讲解,会导致学生思路模糊,“芝麻西瓜一把抓”,最终收获甚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强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4],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比如长句的翻译技巧、与现代土木领域最先进的且应用广泛的土木知识相关的文章等进行重点讲解,其余部分将作为学生阅读材料由学生自行阅读、翻译及学习,教师概括性地讲解即可。最后,对于教师详细讲解的内容,尽量做到“信、达、雅”。“信”即忠实于教材,把原文意思准确地进行翻译并讲解出来;“达”,即在讲解过程中通顺流畅,组织好语言进行讲授,不能按照英语习惯表达,避免使得学生理解困难;“雅”,即课堂讲授避免照本宣科,讲授内容应高于教材,尤其针对专业内容,教师应联系实际讲解,以丰富教学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国际化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工科院校必须加快专业外语教学体制的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外语教师的热情和激情,积极探索并改进高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最终将培养学生阅读及翻译科技外文文献能力,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再起,王仰正.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1,5(22):39-43.

[2]韩权利.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和手段改革构想[J].教研探索,2010,(6):35-36.

[3]陈莉娜,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75-77.

[4]黄天寅.浅议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改革[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3):83-86.-1

作者:刘潇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五篇:土木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要求和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新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根据新材料的发展趋势结合专业要求,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表明,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教学改革;新材料;非高分子材料专业

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是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已然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遍布于人类的各类生产和生活之中[1]。其中,高分子材料作为后起之秀,在材料领域所占的比重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逐步取代传统的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等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化学化工、电子、农林、生物医学等各行各业[2]。据统计,现阶段高分子材料已占土木工程材料的25%以上[3]。现今,众多院校为应用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等开设《高分子材料》选修课[4]。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制备技术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基本关联,主要的性能指标,常见同类材料的各自性质的基本特点,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地选材以及保存和验收的基本注意事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的基本知识的介绍、高分子材料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性、前瞻性的科研活动,树立“新材料”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走在科技发展地前列,并为今后能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属于非专业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背景知识,但由于与后继专业课程差别较大,因而与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相比,土木工程专业对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内容有不同的需求和专业要求。因此,该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主要发展进展,理解并掌握高分子材料如何在土木工程中进行应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的低年级学生,具有一定地学习热情。通过实际教学经验,我们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对高分子材料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在课程的教学中面临地一些问题,就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的发展主要致力于科研水平的提升,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也大多倾向于对科研能力的评价,造成学校的教学改革资金和人力投入较少。许多专业课的教学过程虽然使用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考核评价方法,均受教学惯性的影响很深,许多教学改革都形式大过内容,效果并不甚理想。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高分子材料》课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所学新颖知识比较感兴趣,乐于接受新知识,并可通过学习扩充了知识面,丰富了专业知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高分子材料品种丰富,涉及地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大主要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纤维、涂料和胶黏剂均在建筑材料中广泛地应用,这就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和知识的切入点向学生就其组成、分类、基本特性、施工特点、环境监测等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科学的讲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2)高分子建筑材料因其易加工、轻质和节能的特色已成为一类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重要建筑材料,但其在建筑材料的应用过程中大多是根据其特殊的性能而被采用,如何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合理地选择高分子材料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知识。因此,需要在高分子材料的讲授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的特殊性,结合材料的基本特性与施工要点,增加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3)高分子建筑材料是继木材、水泥、钢材之后兴起的又一类重要建筑材料,在许多场合,有替代上述传统建筑材料的趋势,这就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高分子建筑材料与木材、水泥、钢材的性能区别和施工特点的优劣关系;(4)建筑材料大多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如建筑涂料、建筑胶黏剂、建筑防水材料、建筑门窗等等,而这些分类方式与传统的高分子材料的授课体系有所不同,并不是以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橡胶、涂料和胶黏剂、功能高分子等分类模式进行讲授,并且不同用途的建筑材料之间也互相有所交叉。这就需要充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为学生理清课程思路。(5)高分子材料具有非常丰富的各类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等,需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各种高分子材料的在建筑中的实用性能指标。(6)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没有大量的后续课程进行系统的讲授,而是需要仅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高分子材料,并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化评价和相应的检测技术手段等方面知识,需求的知识面广。(7)授课方式死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内容多而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高分子材料内容繁多,缺乏一定系统性,简单的采用期末闭卷或开卷考试这种终结性考试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方法不但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于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为主要的是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达到通过考核评价促进教学的效果,不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地学习。

2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合理地选择教材与教学内容

在现今的大学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仍然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的内容选取对于该教学环节的成败至关重要。此外,选修课学时少、内容多,不适宜全部进行精讲。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高分子材料发展突飞猛进,可选用的教材相对时间较少,出版速度跟不上科技的发展,而且内容涵盖面大,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产生厌烦情绪,结果无法达到开设高分子材料选修课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以如下原则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地选择:

(1)按专业要求对课程内容课进行模块化分类,突出主题,侧重应用,有主有次,合理科学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内容上,首先,针对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围绕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机理、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特点、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等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基本问题做一定的介绍,以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选择在建筑领域应用较多的几大类主题(涂料、胶黏剂、塑料管材、塑料门窗等塑料类材料、薄膜、防水材料、纤维)进行模块化分类教学,并主要侧重材料的种类、性能、施工特点、绿色评价及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如以涂料为例,介绍涂料的分类、不同类型涂料的组成和功能、不同涂料的施工特点、涂料的检测技术和绿色化发展趋势。

(2)选修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从结构-性能-应用的角度,重点阐述对某一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弱化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及描述;如以内墙涂料为例,由于所用场合的要求,使得内墙涂料与外墙涂料在建筑中有不同的特征要求,强调内墙涂料的装饰效能、透气性和吸湿性要优于外墙涂料,且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但其耐水性、耐碱性要求不如外墙涂料高,且需要易清洁和易施工的特点。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国的内墙涂料主要有丙烯酸酯类、叔醋类、聚醋酸乙烯类、乙烯-醋酸乙烯酯类几大类,这与常用的外墙涂料(乙丙类、苯丙类、聚氨酯类等等)有很明显的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而这些结构的不同会带来哪些性能的差异使得材料具有不用的应用。使学生能在某一类高分子建筑材料的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是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3)紧跟科技发展,注意知识的更新。以教材为基础,收集更多更新的科技前沿,补充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现在建筑材料提倡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应用,如传统的建筑涂料大多为有机溶剂涂料,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的有机物(VOC)和重金属,而其中大量物质具有致癌作用,因此,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和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型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辐射固化涂料未来必将得到广泛地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介绍些新型涂料的发展,使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对于新材料有一定的认知度。

(4)加重实例教学的比重,补充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如在屋顶建筑材料方面,透明屋顶建筑装饰材料是一个新颖的发展方向,其中最主要应用在这个领域的高分子材料是聚碳酸酯及透明玻璃钢材料。以这两类材料作为主题,围绕其结构、性能、应用场所和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实例教学,介绍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对高分子建筑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堂互动频繁,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不但考核成绩理想,并且对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

2.2多样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高分子材料重视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高分子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实例教学的比例,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再如,还可从土木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并结合互动式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参与和指导,例如,根据现在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实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同学们设定适当的可供选择的主题,如环境友好型高分子建筑材料、节能型高分子建筑材料、防水功能型高分子建筑材料、防火阻燃型高分子建筑材料、保温隔热型高分子建筑材料、橡胶型胶黏剂、树脂型胶黏剂、内外墙涂料、新型环保型塑料门窗等等;要求论文需要围绕在该领域中所涉及到的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结构、特点、性能、发展前景,在土木工程中的不同应用环境下如何合理地根据需求选择适宜地高分子材料,所选材料在验收、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几方面作为侧重点进行撰写。此外,由于学生为一年级新生,还未掌握较好的文献检索的能力,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校园内网的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查找有用的文献,例如,如何选择关键词,如何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的数字资源查找相关的期刊论文、专利、学位论文等,如何合理的、快速的、有效的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摒弃仅仅依靠百度搜索的现象;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优劣互补,固定人数,要求每个人均需要在所在的小课题组承担独立的任务,如查期刊论文、查专利、查学位论文、查专业工具书、进行系统整理等几方面任务,并分别上交独立的作业,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位同学的参与,也可以提高论文质量,并有利于合理地评价每个同学的表现,激励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滥竽充数的现象。此外,每个小课题组的同学均是在大主题下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在撰写综合性实践大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地了解该领域中所涉及到的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结构、特点、性能、发展前景,合理选材、验收、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上述方法,一方面,有效地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生产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深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地高分子材料方面地知识;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成学生养成应用-结构-性能之间的科学思维模式,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的专业思维模式。

2.3考核形式的灵活多样化,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全面地考核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防止选修课成绩给定的随意性。高分子材料课程的考核可由综合性实践大作业、出勤情况、开卷考试等部分组成。其中综合性实践大作业部分占总成绩的30%,由学生组成课题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课题方向,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完成综合性实践大作业,并做成PPT,上讲台进行汇报,回答老师提问,并由老师打分给出成绩;如学生以建筑玻璃贴膜为主题,围绕其发展趋势、组成结构、性能特点、施工要求、绿色评价及发展前景几个方面,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查阅大量专利、标准、学术论文及专著等,完成其综合型实践大作业,并制作了精美细致的PPT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某一方面的高分子建筑材料的知识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了解,并亲力亲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起督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作用;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占总成绩的60%,试卷试题侧重于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的实例,采用命题作文的方式,要求学生针对某实用实例、某种材料或某些危险工程,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答问题。要求学生从选材、保管、验收、结构-性能-应用等角度,综合运用本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等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符合开设高分子材料课程的目的,还提高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交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有关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了土木工程材料中高分子材料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为以后在在其它非高分子材料专业开设《高分子材料》这门选修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志源,李令启.土木工程材料[M].3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丰收,王婴,申东升.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8(1):222-223.

[3]刘佩华.高分子建筑材料与检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4]郝智,伍玉娇,罗筑,等.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2(5):116-118.

作者:邰玉蕾 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第六篇:土木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对土木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反思,从教学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成人教学理念、生源心理、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进

随着终身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成人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展,基本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铁路航空等土木工程建造行业的人员众多。成人教育的开展,给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对在职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增新、补充、拓宽和提高的有效形式和途径。随着国民经济和的快速发展和国民建设的逐步扩大,土木工程专业要培养大批生产第一线的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更加依赖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再学习。所以,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土木工程专业占有重要地位。

1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特点

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由于成人教育的种类多样,有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电视大学,以及公立高校成人教育和民办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对象的文化层次不一。部分学生为高中生,部分学生为中专生。层次上的差异决定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区别。土木专业是一门非常注重工程实践的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成的重点不再是以单纯地追求学历教育,主要目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在职人员的理论水平,将其实际工程经验与理论较好的结合起来。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生源正好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特别是施工经历。所以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本科专业教育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基础普遍偏弱;②生源的行业较多,涉及文、理、工各个学科,教学上很难顾及全局;③多数为在职或半脱产学习状态,听课时间难以保证,学习精力不够;④学生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理论认识薄弱。

2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教学现状

2.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绝大多数成人教育都是依托普通高校教育,在降低教育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师资力量主要为兼职教师。部分院校临时聘请离退休教师或在读研究生代课。教师的教学精力和教学质量上都很难保证。教师作为成人教育最核心的人力资源,其素质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根基与生存的希望,但目前成人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还不容乐观。成人教育院校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成人教育教师,缺乏大量的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能操作示范的成人教育教师。目前的成人教育教师的待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离成人教育大规模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2教学内容滞后,结构不合理

成人教育一般都采用普通教育本、专科教材及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理论的东西较多,实践结合少,推理性的讲解极不符合成人教育灵活性较强的特点。

2.3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依然是课堂教学和卷面考试制度。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为在职状态,自学的时间少。教学中多采用集中教学制度,在较短时间内要给学生灌输全部教学内容,学生接受困难,教学也形同虚设,呈“被动听课”状态。考试时仍然是采用“一卷定终生”的闭卷笔试形式,自主学习环节未能体现出来。

2.4教学管理人事化

成人教育对教师的人事管理多不重视,基本上是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加之教师队伍兼职、外聘较多,管理也较为松懈,缺乏集体凝聚力,更无法满足大多数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现有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缺少监督和评估体系,无法对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使得成人教师培训成为一种无序行为。此外,成人教育虽然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但很多成人教育机构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报酬体系都很难满足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3教学改进方法探讨

3.1教育理念的改进

成人教育是面向人的现实生活的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不再是选拔教育、而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随着社会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成人教育的重点将转向高层的继续教育。不仅有大专和本科成人教育,目前又发展了研究生成人教育班,对于他们的教育,必然是解决其各种现实问题的教育。所以成人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主动改革自身的办学形式和内容。

3.2根据成人心里特点,探索教育方法

成人在学习上、人格上具有独立性,成人教育是一种推崇个性发展的一种自由式教育,因此,教师更应尊重成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教学应更多的面向现实生产实际,少一些教科书式的讲解,更多地采用讨论法、问题法、案例教学、实践、实验法等。更多地体现“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教学上应扩大专业信息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差异,具体明确教学内容和方案。增加应用性内容,增加实践性环节,压缩理论性课程。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改革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以能力为中心。注重课程的相互渗透,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式。

3.3“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土木专业成人教育的主要目的。从目前的土木专业成人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师资力量仍与全日制本科教育无实质性区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往往并不完全能适应成人教育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常常忽视提高自身工程素养来指导学生。所以,拓宽专业面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在聘请兼职成人教育教师时,应优先考虑在不同专业方向上有工程锻炼经历的教师,对于拥有国家执业资格或多年的设计经验的教师加以重用。构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更符合应用型再教育的教学。

3.4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

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理念,构建成人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建筑结构工程、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道路和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方向分别设立课群组,学生根据自己行业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自行选择课程组进行学习。增加实践环节课时,削减课堂教学时间,课程内容的设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注重学生工程训练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土木工程师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

3.5产学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土木工程成人教育,讲授课程并非最理想的方案。通过直接参加工地的工作,参加招标文件的编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监理助理等实际工作,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通过产学式的结合,学生可以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好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投入到实际生产工作当中。课程教学中可以安排来自科研、生产部门的人士担任教师,他们讲授课程的一部分内容。通过社会渠道,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做到互利互惠。

3.6教学资源的建设

多年的成人教育发现,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使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远程网络教育在近些年发展较快,拥有成熟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远程教育可以形成灵活的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网络资源丰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可以自由地接受教育,它突破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交流的局限,使学生学习、复习和测试更加便捷,更具高效性。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未来最具前景的教育形式。

4结束语

要办好具有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学生作为自主的,个性的对象,进行满足自我发展的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更要体现出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不只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着重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实习基地、网络精品课程的建,引导教师深入工程一线,不断提高工程素养,真正使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佘跃心.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0-13.

[2]周克荣,陈以一,应惠清.将产学研结合机制引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01,14(4):30-33.

[3]何刚.论21世纪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德州学院学报,2002,18(3):91-94.

[4]刘黎明.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J].继续教育研究,2003(1):46-50.

[5]邹昀,王中华,华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72-75.

[6]王琰,周戒.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5.

[7]陈媛婧,曲贵民.试析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契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5(7):154-156.

作者:陈棠茵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七篇: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力学是极为重要的知识,它不但影响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影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浅析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培养出适宜于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关键词:力学;土木工程;重要性

1概述

力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带有普遍的性质。力学又是一门技术科学,它是许多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土木工程是力学应用最早的工程领域之一[1]。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力学课程是一类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但影响学生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解,还将影响学生以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培养出适宜于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2土木工程专业主要设置的力学课程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四年本科期间,8学期内,共设置7门力学类课程。所以说,除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这“三大力学”之外,结合土木工程必须与流体接触的特点,也设置了流体力学这样的学科基础课。另外,考虑到大三之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建筑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方向(特色方向)”三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也设置了土力学、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基础和岩石力学基础这样三门专业方向课程。

3各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3.1理论力学[2]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它忽略一般物体的微小变形,建立在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大小均不改变的刚体模型。主要讲授内容分三个部分:①静力学部分。主要研究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同时也研究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以及力系简化的方法等。②运动学部分。只从几何的角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研究引起物体运动的物理原因。③动力学部分。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3.2材料力学[3]

材料力学以单个杆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将其看作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可变性固体。它研究杆件的拉、压、弯、剪、扭变形特征,并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分析计算。

3.3流体力学[4]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动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是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3.4结构力学[5]

结构力学以杆件结构(包括梁、拱、桁架、刚架和组合结构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在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

3.5土力学[6]

土力学研究土的本构关系以及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土的本构关系,即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和时间这四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3.6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基础[7]

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以及支座沉陷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变形和位移。它一方面对杆状物件作进一步的、较精确的分析;另一方面,对板和壳,以及挡土墙、堤坝、地基等实体结构,加以研究。

3.7岩石力学基础[8]

岩石力学基础主要研究岩石和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是探究岩石和岩体在其周围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作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其所研究的岩体,具有不连续性、各向异性和不均匀性的特征。

4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若缺乏对力学课程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和求解方法的深入理解,想真正掌握好相关专业课程,做好有关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乃至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是不可想象的[9]。

4.1对本科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房屋砌体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地基处理、深基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工程、古建筑设计与保护技术等专业课程,都与力学课程有关,如不打好力学基础,将无法真正掌握及应用好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中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这部分内容时,需首先了解斜裂缝出现的原因,这时就需利用材料力学主应力迹线的分析方法,在构件上取出微元体,来做截面主应力分析等[10]。再如“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由于钢材内部组织比较接近于匀质和各向同性体,而且在一定的应力幅度内几乎是完全弹性的,所以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工程力学计算结果比较符合[11];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材料力学中的各种计算公式和计算理论等。除了这些专业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这个实践教学环节来说,力学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拿经常会出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这种毕业设计题目来说,它分为结构布置、计算简图、浅析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段玮玮黄柱浙江海洋学院土木工程系浙江舟山316000摘要: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力学是极为重要的知识,它不但影响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影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框架内力计算、框架内力组合、框架梁柱截面设计、现浇楼面板设计、基础设计、楼梯结构设计计算和软件计算这样几个部分。所以说,若不能利用力学基础知识先进行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和结构内力的计算,后面实际结构设计部分,均无法完成。

4.2对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影响

毕业后,若继续就读本专业研究生,除了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可能会考核到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样的力学课程;在读研期间,也将涉及更多更深入的力学课程,如应用弹塑性力学、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单元法、高等结构动力学等。如在本科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很难掌握这些课程。

4.3对就业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影响

力学知识在工程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力学知识对于施工或监理等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如预制桩在堆放时垫木位置和吊装时吊点位置的确定,施工脚手架的安装计算,施工模板拆除顺序的确定,施工缝留设位置的确定,施工中钢筋放置位置的确定等,都需要通过力学知识来确定。从事建筑施工或监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掌握了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才能懂得建筑物中各种构件的作用、受力情况、传力途径以及它们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破坏。这样,在施工中就能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绝对安全,确保工程质量,避免事故发生[12]。

5对本科阶段力学课程“教”与“学”两方面的建议

力学课程内容繁多,概论抽象,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容易使教师教起来用时多,任务紧;学生学起来难度大,负担重,且容易出现书能看懂而求解问题无从下手的情况[9]。

5.1教学方法建议

依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考虑力学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性,整合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工程实践教育,加强学科工程背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展竞赛活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13]。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趣味教学,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14]。理论教学之余,也可简要介绍结构力学求解器、ANSYS、ABAQUS、PKPM等计算软件,加强学生在力学计算方面的综合能力。

5.2学习方法建议

“教”与“学”相辅相成,无法分离。所以除了教师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学生也需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加强对教师教授知识的理解与渗透。第一,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加强复习。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上课之前,了解自己即将要学的知识,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就可以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所学,以便深入了解所学知识,深入掌握。第二,善于积累,善于提问。本科教学不比高中教学,它讲授新知识的时间往往多余复习旧知识的时间,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存在“猴子掰玉米”的现象,学了新的忘了旧的,而是要不停积累,不停学习;对于不懂的知识点,要善于提出疑问,问同学,问教师,问网络,及时解答疑问,及时解决问题。第三,要加强练习。学习力学知识的过程中,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将很难对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深入的理解,也很难培养出好的计算能力[4],所以,要学以致用,加强练习。第四,善于创新,积极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学习教师教授的方法之后,举一反三,要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如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将学到的力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大赛活动中,并且从实践的过程中又学习新的力学知识,循环往复,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研究思路和水平,也是加强自身力学思维的较好方法。

6结语

马克思曾经指出:“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钱学森也说过:“不可能设想,不要现代力学就能实现现代化。”[15]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力学知识,必须掌握熟练的力学分析计算方法,所以,了解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郝哲.土木工程专业中的若干力学问题剖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5,17(2):6-11.

[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Ⅰ)[M].第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Ⅰ)[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玉柱,苑明顺.流体力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徐芝纶.弹性力学简明教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沈明荣,陈建峰.岩体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9]马崇武,秦怀泉.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07,76(6):135-137.

[10]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1]陈绍蕃,顾强.钢结构(上册)钢结构基础[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2]肖迪芳.浅谈力学与施工质量的关系[J].工程质量,2007,11(21):36-38.

[13]车金如,程硅胜,等.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10):180-184.

[14]李书进,厉见芬,高瑞霞.土木工程力学类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25(4):93-96.

[15]周基.发挥工程力学的独特作用加强新时期土木工程师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0):184-187.

作者:段玮玮 黄柱 单位:浙江海洋学院土木工程系

第八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检验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但目前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几年指导毕业设计总结的经验,探讨了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从毕业设计选题、过程管理及考核体系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深化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本文探讨了团队指导模式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在设计选题、组织形式和考核等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旨在探索出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角色转变的平稳过渡,提高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创建应用型特色专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2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现状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环节。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土木工程专业口径的拓宽,传统的毕业设计从课题内容、指导模式及考核体系方面都不能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培养要求,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2.1毕业设计课题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范围相对较窄,题型较单一,与工程实际脱轨。以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16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某一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1],设计内容不能很好地应用本科四年内学习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降低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的整体思维及构建专业构架知识体系的目标。

2.2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指导过程当中出现“产、学、研”脱钩现象[2],另外,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当中,存在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某些高校师生比过高,甚至达到1:10[3],指导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造成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降低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传统的“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当中,对指导老师的监督和评价还不完善,导致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毕业设计成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3毕业设计考核体系

毕业设计的成绩不仅反映了学生结业工作的质量,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同时考核评定也是一种反馈、检查、评价和激励教育的检测手段。但目前,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标准掌握不严、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导致不能真正地反映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成绩,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也不能得到正确的体现。

3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建立

为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从科研和工程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内容全面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可能。

3.1建立团队指导模式的意义毕业设计团队选择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课题,使学生对四年学习的专业课理论知识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联系和拼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认识的整体思维,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培养工程意识,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3.2团队指导模式的建设

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要考虑学缘结构和学科专长,教师之间的研究方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综合知识的优势。团队老师对毕业设计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授课和答疑,分阶段对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负责。根据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确定毕业设计学生团队,选任组长,协助指导教师,负责本组的组织工作。

4团队指导模式毕业设计的教学运行

基于团队合作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仁爱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4.1拓宽毕业设计课题范围

为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团队指导毕业设计课题内容要避免单一化,从以往的结构设计为主拓宽至涵盖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及预算方面的内容,形成内容全面、整体性强、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即形成自主选择为主、调剂为辅的双向选择机制[4]。为避免起始阶段的盲目性,组织开展毕业设计动员会,为学生详细讲解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思路、设计成果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整体性认识,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及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4.2加强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能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因此健全和完善毕业设计管理体制是团队指导模式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通过细化毕业设计的进度、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设计深度与规范化要求,明确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各阶段的质量标准,使设计成果能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4.2.1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主要工作在第八学期进行,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关注点放在就业及考研方面,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为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之间的矛盾,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前安排至第七学期末开展,增加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

4.2.2加强团队管理

指导教师团队中选出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团队负责人[5]。在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考核等重要环节及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教师团队起培养、指导、协调和组织作用。其他所有团队老师对毕业设计的开题、阶段性成果考核、中期检查及答辩进行相互把关,互相促进。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老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图纸和计算书质量要求,团队指导老师根据任务分工进行各阶段设计任务并保证设计进度,同时对阶段性设计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提高毕业设计学习效果。

4.3改革考核体系

严格答辩资格审查和毕业答辩考核工作。答辩之前团队内学生严格按照学院规定要求对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进行互查,并明确责任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不合格者不予答辩。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考勤制度,完善设计阶段性成果汇报考核制度和毕业设计成果考核指标及答辩评分细则。毕业设计最终成绩包括各阶段设计成果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各阶段设计成果成绩包括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及后续阶段性成果质量加权平均来评定,通过最终答辩考核学生的整体设计思路、对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5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实现学生角色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构建团队指导模式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但同时也要看到团队合作指导模式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完善提高,改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此环节反馈学生掌握专业课知识的程度,为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提供依据,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8.

[2]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3]陈春红,朱平华,封金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探索与创新[J].实验实践教学,2013(22):179.

[4]易富,张二军,赵文华.毕业去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6):19-21.

[5]胡锦秀.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4(11):148-150.

作者:王婷 刘平 苏蕾 贺丽丽 单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