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验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教育,发现动手制作教学辅助器具,提高课内知识巩固;课堂实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内容;多样化的课后活动,丰富地理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实施体验教育的策略与原则,以期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体验教育核心素养初中地理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生活中不少人存在着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能很好地使用地图等的情况。这些不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表明学校所学和实际生活需要的知识出现了偏离。怎样才能让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呢?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体验教育有了一些了解。体验教育最早源自外展(OutwardBound)训练学校,通过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到了现代,体验教育发展为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境,让未成年人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体验教育倡导以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开始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教育。

二、体验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一)动手制作教学辅助器具,巩固课内知识

根据《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简称《教学基本要求》),经纬网部分的学习要求达到“理解地图上经度、纬度的标注”和“运用经纬网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等。这些内容根据学习水平的划分标准,已经属于“应用”级别。1.简易地球仪制作材料:乒乓球、铁丝过程:①在乒乓球的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②在乒乓球上再画两个经线圈,这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北极”和“南极”。③将经线从“赤道”至“极点”三等分,然后以极点为圆心,分别经过经线上的两个等分点在乒乓球上画两个圆,得到纬度为30°和60°的纬线圈。④将两个“极点”各钻一个孔。把铁丝弯成半圆形状,并把完好的铁丝穿入乒乓球中,简易的带有经纬网的地球仪就做成了。根据需要,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地球仪上添加其他更多的内容。2.实践活动收获通过绘制经纬网,学生对经纬线的认知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相关课后练习中能更好地自主完成习题。有些学生则增加了诸如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内容,还有学生画了各大洲的轮廓并用彩色填充。

(二)课堂实验动手操作,直观地理解知识内容

1.以“海陆的变迁”中板块实验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海陆的变迁”一课的相关要求包括“识记全球六大板块”“理解地震与火山的分布”“理解板块运动与山脉的分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理解后面两点是比较难的。于是笔者准备了彩色纸打印地图,并裁剪成板块,让他们根据要求操作演示。(1)课例摘录动手做活动1:利用彩色大陆纸片和练习单,结合课本第28页“世界海陆的变迁”,分辨书中练习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哪个大陆?他们的相对位置是如何变化的?试一试:能否将这几块大陆大致拼合成为一块大陆?动手做活动2:利用两张大陆纸片模仿两个板块,平整地放在桌面上,将两个板块相对地互相冲撞,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学生实验的时候还发现,纸张拱起来了,或者一张纸被另外一张纸顶起来了,而世界上很多的山脉也就是这样被“挤压”出来的。那么结合地图和板块示意图,你可以找到哪些被板块“挤出来”的山脉?又分别是哪两个板块的挤压?除了挤压,在板块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运动形式呢?教师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增生边界”视频。在不同板块之间,运动形式有所不同,除了刚才看到的互相挤压,还有张裂,从而形成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对岩石圈格局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且板块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容易造成地震。运动中产生的缝隙容易使得地幔层的岩浆溢出,有时甚至会造成火山喷发。教师接下来展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和板块示意图。(2)实践活动收获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通过动手演示板块运动,学生能比较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由此引申到板块运动,在实验之后进行解释,学生能很快吸收内化。实验器具也经历过几次更新。从最初的让学生自行剪裁大陆板块,到后来教师准备好彩色大陆纸块,分发给学生,在课堂上结合世界空白地图辨识大陆、板块运动等,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合作。2.以“黄土高原地区”中的水土流失实验为例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学习要求是“地表特征、历史文化、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水土流失严重。笔者在有的课堂使用了各种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的,知识的获得不够主动。(1)课例摘录实验准备:装有不同类型土块的托盘、支撑木块、烧杯、喷瓶等。实验名称:检验覆盖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步骤:①烧杯放在水池内,支撑木块靠近水池。②放置托盘于木块上,托盘一角对准烧杯。③用喷瓶将500毫升的水,从土块上方浇淋。④观察比较同组的水土流失情况,填写活动单。不同小组实验结果进行反馈,请讨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有哪些?(2)实践活动收获课堂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认识到了植被、土质等自然要素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这样的实践经验比被动吸收更有效。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探寻事物表象背后的原因,促进了其地理实践能力的形成。

(三)多样化的课后活动,丰富地理教学

地理统计图表是根据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具有将地理信息数据化、直观化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利用地理统计图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1.活动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自选一个城市进行相关数据查询,填入表格后再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并完成说明部分填空内容。横坐标轴上标注时间,纵坐标轴上根据所用数据设定相应的降水量数值。最后进行整体装饰。

2.实践活动感悟

有不少作品反映出学生容易混淆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问题。他们将气温画成了柱状图,降水则用曲线图表示。气候图表的学习本身就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活动展示学生能力的同时,也给了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难点的机会,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难点。

三、实施体验教育的策略与原则

体验教育在教学中有多种实施方式,本文主要对教学实践中较为有效的三类方式进行梳理。

(一)以辅助课内教学为主,在课堂内进行的体验教育活动

此类在课堂内操作进行的活动,大多以实验类型为主,内容多样。一般适用于新授课,从而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较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因此,需要教师注意:(1)合理安排活动在教学设计中的比重。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将设计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完成。(2)提前做好活动准备。教师应该在学生操作活动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包括活动中的实验材料、器材等。还要教师自己事先将设想的实验进行预演,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论证实验活动的可行性。(3)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关注进程,及时引导。教师应该在过程中进行关注和一定的指导,因为实验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同时,在实验中会发生预期以外的课堂生成情况,教师若能合理指导、利用,不仅可以帮助现场的学生更好地发现、认识该现象,还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相应的铺垫。

(二)巩固课内教学知识,在课堂外进行的体验教育活动

此类活动在课堂外进行操作,目的是为了巩固教学知识,所以种类较为丰富,前文提及的简易地球仪制作、气候统计图绘制等属于该类型的活动。此类活动不仅可作为新授课后的作业,还可进一步完善作为后续课程或者复习课等课型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内未能顺利解决的难点。该类型的活动一般在课后进行,但因其内容的特殊性,需要做到:(1)设定完成的时间节点。比起课内活动,对课后的活动部分学生的完成效率有所下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内容规定完成时间,一般以一周以内为佳。例如气候统计图的绘制,在学生学习气候类型的时候就可以布置为家庭作业,既能将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同时又和平时成绩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有动力地去完成任务。(2)加强指导反馈,及时修正错误之处。同课后作业会反映出学生不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一样,此类活动也可以将学生有关该内容的不足暴露出来。所以,教师应在控制时间节点的前提下,及时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帮助学生尽早地解决相关难点。

(三)开展以拓展学生能力为主的体验教育活动

比起前两类活动,此类型的活动需要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所以教师不仅要分层指导,还要强化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真正的教学要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善于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只有感觉到地理知识对自己是有用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并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体验教育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给学生能指导以后生活的知识,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更多地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作者:刘秋华 单位:上海市梅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