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谈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摘要: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独有的典型的民俗文化,民俗体育在传统节日和人们的生活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且党的中也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所以,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就很重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适合融入民俗体育文化,这就要对课程进行改革,让民俗体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面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国内高校体育改革在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当前在体育课程改革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一般都是围绕加强学生运动能力、体质以及提升教训技术技巧方面,而对于公共体育课程和民俗体育生活文化的研究则较为匮乏。所以,当前在学习奥林匹克项目以及精神同时,在对学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体现我国的民俗体育生活文化主题,在课程中引入民俗体育项目,进而促进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

一、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我国是文化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不管是传统体育运动还是各种历史文化都有重要作用。国内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时间较长,具有多样化的资源,一般主要是传统节目,例如,拳击、舞狮等各种表演型艺术类节目,各种体育运动也都有区域性和独特性,对我们民族的强身健体传统进行了有效的传扬。比如,潮汕英歌舞,其中就包含武术、舞蹈和戏剧等内容,可以强身健体。然而还有一些地方并未珍惜当地的独特民俗体育文化,不重视其特点和发展,导致民俗体育存在失传的危险[1]。在高校中推广民俗体育文化,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民俗传统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发扬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帮助我国树立更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民俗体育文化,能够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丰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热情,因此,加入民俗体育文化是十分必要的[2]。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身体和文化素养对于国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这也需要在体育课程中加入民俗体育项目,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内容也要补充以及丰富,在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中,有很多都满足高校体育对于课程和教学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发展中就需要把教学和体育运动进行结合,促进知识和健康同步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属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征,其是民族文化,也是区域性文化的象征。要对其继承以及发扬,就需要将师资资源以及体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文化知识进行教学,传承民俗体育文化,进而建立有民俗特色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让他们能够走出教材,全面体会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美好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本土教育文化认知,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民间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进行补充,实现创新改革课程理念,对民族文化精神进行弘扬。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以及发展对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3]。加入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往在体育教学中一般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对于体育传统文化输入则不够,让课堂教学枯燥,学生也没有较强的文化自信。基于建设体育强国形势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除了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还需要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因此,民俗体育文化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就要先增加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能够喜欢上传统体育项目,形成锻炼的习惯。

二、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开展现状

当前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展现一般都通过传统体育项目来实现,除了各个地区传统节日和庆典外,主要以大学生、中小学生作为传承对象,他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因此,学生自然就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重点对象。然而实际情况是,学校在传承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传承的效果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进行解决。一般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场地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较大的场地,这就导致占用了学校场地问题,让很多学校因为这一方面而舍弃了一些体育项目训练[4]。另外,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方面不足,比如,设施、器材、质量、规模等,这就限制了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的开展。当前很多人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例如,出于保持身材而跑步、因为其他目的学习散打、武术等,并未抱着正确积极的心态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他们学习和参与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而是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当前在高校中,有一些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是基于校队,这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开展,并未在高校中对所有学生进行普及,这也限制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

三、面向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当前教育改革也在日益深化,要想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提升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坚持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转变,这也是继续加深高校民族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要结合所在地以及所在学校的文化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民俗体育文化课程,体现课程的独特性和特色。这能够促进高校文化水平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特色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国内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一般都是依靠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在其中融入民俗体育文化的元素,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5]。这种和谐体育精神也给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给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提供保障,这也是朋友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高校中的学生来源较广,这有利于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实现共同发展。高校体育课改要立足于学生、教师,在学校中积极的开展,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扬和继承,还能够让不同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对高校体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依托地域优势,探索和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多元的文化,这也让民俗体育具备多样性这一特征。各个民族以及高校要想更好的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就需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挖掘,要组织探索国内不同地方的民俗体育项目,对其运动体系进行规范,给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民俗体育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是推动改革以及创新的主要场所之一,在高校体育课改的实施下,很多高校体育课程中都加入了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和竞技体育项目相比,民俗体育具有趣味性以及娱乐性的优势,这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在公共体育课中进行融入,就需要全面思考该地区的客观条件,要做到因地制宜。高校在开展民俗体育项目时,可以借助于重大的体育赛事,还可以合理的改变民俗活动,对古老民间艺术进行创新,变成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其发展,推动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还能够体现出创新。高校要加强传播,这就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组织民俗体育活动表演、讲座等。

(三)完善政策和师资队伍保障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对政策进行完善,不断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政策,为融入民俗体育文化提供保障。高校应该积极主动的对民俗体育项目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出有效的学术保障,让民俗体育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要想让民俗体育项目变成体育教学的内容,这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体育教学基本原理,还需要了解和掌握民俗体育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民俗体育项目。这就要求高校能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掌握民俗体育文化的体育教师,和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一起研究,找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体育教师参与专项培训,还可以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学校到学校开办讲座,给民俗体育融入到体育课程的实践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这对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发挥出自身作用,要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就要合理的选择一些民俗体育活动,比如,具有较高普及度、没有地域限制和容易开展的,对竞赛规则制度进行统编,让这些活动可以在高校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落实。要提升高校的重视程度,可以将活动的推广情况当作一个考核以及评估的标准,体育行政部门以及教育部门间要开展有效的合作,进而更加高效的对各种资源进行开发,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

(四)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怎样将民俗体育文化和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进行融合,实现互动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都不同,要是他们能够用主动积极、快乐的态度学习,自然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要做到轻松、和谐、快乐。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有几部分内容,首先,是准备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热身;其次,就是基本部分,也就是以学生为核心的部分;最后,结束部分。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到教师希望通过学习、参与、玩耍的方式让学生锻炼身体,学生也希望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要在玩耍以及游戏中锻炼身体,就需要看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前准备活动环节,教师就可以选择多种民俗体育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可以改变学生的负面情绪,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后期发展较好时,教师就可以把其作为完整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加深学生的学习,比如,一些民族学校,就将一些民俗体育项目加入到体育课中,如,角斗士等,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对于场地的要求很低,也不用辅助器材,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简单。

(五)建设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行为以及习惯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加入民俗体育文化,就要注重教育环境的营造,要让民俗体育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相互促进,进而发挥出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学生三观树立的指导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入民俗体育项目,并不是要通过教学让他们掌握更多技能,而是要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这种文化,提升他们的认同感,能够学习对民俗体育进行欣赏,积极的继承和弘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加入民俗体育文化,可以促进对这种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给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所以,高校以及教师就需要注重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积极探索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郭曼.基于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04).

[2]吴坦.民俗体育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互动式发展研究[J].才智,2015(22).

[3]单静怡,刘俊荣,李俊杰.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8).

[4]姜飞.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评《高校体育文化及其建设的综合性探论》[J].领导科学,2016(10).

[5]吴丽晶.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2010(11).

作者:田华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